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彝族古歌是彝族人民用彝语传唱、内容古老、符合彝族诗歌格律且嵌合于生产生活祭祀娱乐活动中的彝族诗歌。彝族古歌至今仍“活态”传承于彝族民众生活中,为地域文化持有人提供了重要的人文精神养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论文从彝族古歌的歌词韵式、行文特色、结构特点探讨彝族古歌的诗学意义,认为彝族古歌有着自身的格律和创作规律,句首韵、句间顶韵、句内韵、句尾韵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五言三段式等较为固定的结构,使古歌唱诵起来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婉转动人的曲调,提升了古歌的感染魅力,为彝族诗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8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临沧市共建立民族乡23个。1993年4月,服从圈家重点项目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建没需要,风庆县马街彝族乡改为小湾镇。2002年3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省政府批准,云县的茂兰彝族乡、涌宝彝族乡、幸福彝族傣族乡、风庆县的洛党彝族乡撤乡改镇。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13,(9):4-5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先辈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同燃烧的火塘,《单恋乌蒙》以火塘为开篇。牵出彝族人民在乌蒙大地上不同季节的生活状态和风土人情。春天。美丽的彝族少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三月的春雨滋润着美丽的彝族村寨。  相似文献   

4.
紫萍  丹业 《今日民族》2006,(12):I0002-I0002,F0003
12月2日(农历十月十二日),彝州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彝族年。由楚雄州民委主办、彝人古镇承办的2006年楚雄城区彝族年庆典,围绕“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彝州”的主题,在彝人古镇举办了一系列热烈隆重的庆祝活动。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古代文化的明珠。彝族年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  相似文献   

5.
四川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当地人民生活朴实简单,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婚姻习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外来文化冲击,彝族本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彝族婚俗变迁的实情进行对比梳理分析,可为保护彝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莹  李昶罕  罗边伍各 《传承》2013,(11):102-104
四川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当地人民生活朴实简单,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婚姻习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外来文化冲击,彝族本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彝族婚俗变迁的实情进行对比梳理分析,可为保护彝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支系众多的民族,其服饰种类之多、内涵之丰富,在西南各民族中堪称首位。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经历了一系列既有传承又具变异性的历史蜕变。本文尝试从服饰形式、质地、色彩等方面对彝族服饰的传承进行初步探讨。一、服饰形式的传承彝族传统服饰形式之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头饰、背饰和尾饰。(一)头饰传承。头饰是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最醒目的标记,头饰传承具有神圣的含义。彝族的头饰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保留了较多的民族特色。彝族男子头饰由来已久。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画”,彝族男子…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彝族的支系很多,自称和他称也很多,仅《彝族简史》就列举了30多种。  相似文献   

9.
郑海 《今日民族》2012,(10):65-F0003
多年来,彝族服饰一直名声在外。在永仁县直苴村。我得到了近距离欣赏彝族服饰的机会。当地彝族同胞告诉我。每年正月十五,这里的彝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服装比赛——赛装节。到了那时候,直苴的女人,都会穿戴上自己亲手绣制的衣裳。将一年的辛劳书写在衣裳上,将她们心目中的朴素清纯、妩媚典雅都绣在盛装里。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彝族传统禁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作为人们意识、情绪和重复规范行为的综合体系,内容丰富。本文通过对彝族传统禁忌具体分类、整理分析,探讨彝族传统文化中产生的禁忌及发展原因,并提出正确认识彝族传统文化禁忌与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其主要聚居地是龙武、哨冲、龙朋、牛街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彝族属于石屏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彝族的记载,直到民国年间,仍沿袭旧称“倮罗”、“夷族”。石屏的彝族支系有花腰、三道红、仆拉、山苏。  相似文献   

13.
牟定县城东北60里外的蟠猫乡,有个彝族小山村叫梅子树。梅子树有个47岁的彝族汉子叫王光金,有一手做月琴的绝活,做出的月琴外观漂亮,音质纯美,因此他被当地彝族群众称为“月琴王”。王光金从小聪明爱琢磨,15岁跟父亲学做月琴,如今已是32个年头。他不仅掌握了这门祖传的手艺,还对月琴的外型、音阶作了改进,使月琴的音色和外型更趋完美。他的妻子李翠芝是20岁从安乐乡一个彝族小山村嫁过来的,嫁到王家她跟丈夫学会了扎花、上颜色等做月琴的活计。月琴是彝族跳左脚必不可少的伴跳乐器,彝族群众最是偏爱。王光金做月琴一是…  相似文献   

14.
彝族古代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彝族古代文化的基本特性、类型、层次、特征和精神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分析,指出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民族性、独特的地方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构成了彝族古文化的基本特性,而大陆喀斯特山地文化、农牧文化、姑则文化是彝族古代文化的主要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彝族古代文化呈现出“一统性”、“人文性”和“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便有养羊、食羊的习俗。在云南各个民族风格各异的“羊菜”中,独有云南彝族的“羊菜”古风犹存,给人带来一种久违了的山野清醇,令人食之不厌,留连忘返。其名菜有四:名菜之一:“羊皮划水”。这是云南南涧县彝族极具山野古风的一道“羊菜”。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云南南涧地域的彝族过火把节,要持续7天左右,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彝族男女老少不仅背上了粮食、蔬菜、油盐等调料,前去赴会,而且还牵来了山羊等家畜家禽。在欢歌狂舞之余,彝族山民拾来了柴禾,选择一个有水的山野之地,用木棒钉成四方形。将山羊宰杀之后…  相似文献   

16.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彝族古代氏族部落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彝族古代氏族部落起源和形成的诸种因素,并叙述了彝族氏族部落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欧阳林夕  杨发顺 《创造》2006,(11):68-75
楚雄彝族自治州,红土高原上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悠久文化的地域。生活在这里的彝族。是华夏兄弟姐妹当中一个优秀的民族。彝族史诗《梅葛》的开篇处.四句精彩异常的话语点触了彝州彝族文化的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天,我们来造地。这开天辟地的史话所蕴含的“自强不息、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彝族先民传承至今的精神.也正是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继续秉承的创造、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向星墓葬的分布、形制结构,俄索彝族与向星墓葬的关系,向星墓葬所体现的彝族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j二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威宁彝族生活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