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市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了电视、电影/碟片和网络等以视觉传播为主要形态的影像媒介中娱乐节目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重点考察了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内容偏好这两项媒介行为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偏好媒介暴力节目类型对青少年的涵化效果较为显著,媒介接触时间的多少与涵化效果并无显著关联性。除此之外,还考察了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暴力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发现性别、家庭关系和学校关系等变量对青少年的涵化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的特征会对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还缺乏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和呈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的数据,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影响城镇青少年成长的邻里效应:单位社区的集体社会化程度高于街坊型社区;商品房社区的社会控制水平高于街坊型社区;这些会导致青少年在自我教育期望和同伴上进程度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社区情境属性,对理解和推动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农民工的攻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内隐攻击性用IAT测量,外显攻击性用自陈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两代农民工身上都存在明显的内隐攻击行为,且老一代农民工的攻击性在内隐层面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强。(2)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在攻击问卷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在两代农民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中言语攻击是一个"中介变量",外显攻击性的其它因子对内隐攻击性结果的影响是通过言语攻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罗胜庆 《学理论》2010,(11):128-129
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常见社会行为,其发生与发展机制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着重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做了梳理,为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善良人性感知是对个体对他人人性善良水平的评估和总体认识。本研究采用"善良人性感知问卷"、"调节定向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量表",对61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总体低于女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受其调节定向的影响,促进定向主导的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均显著高于防御定向主导的青少年;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与调节定向、亲社会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在调节定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吸毒行为及其防控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吸毒行为是一种具有复杂背景的社会越轨现象。青少年吸毒行为可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获得毒品的可能性、社会角色的紧张度、社会管理力度及个体自我控制力是目前影响青少年吸毒行为的重要因素。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防控应该着力改善产生吸毒行为的社会宏观环境 ,确定吸毒高发区及易感人群 ,进行以社区为主的早期预防 ,提高首戒率 ,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7.
陈秀珍 《学理论》2009,(32):272-273
本研究以大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不良情绪作为研究目的。采用自制的词表分别对120名和279名大学生实施了两次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发现,不良情绪被分为两类:内心不满情绪和攻击性、拒绝性情绪。内心不满情绪发生比率,单相思群要显著高于恋人群和友人群;发生攻击、拒绝事情以及感受攻击·拒绝的感情,恋人群一般显著高于单相思群和友人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基于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四维模型"(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编制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以2450名中小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整体表现及四种类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各项亲社会行为上的表现均优于男生;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整体表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其中,遵规公益性、关系性亲社会行为的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保持稳定,利他性素社会行为略有上升。本研究揭示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有利于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莹莹 《学理论》2013,(8):69-70
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身体自我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负面身体自我是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控制,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都处在一个发展和充实的过程当中,专门直接测量负面身体自我的模型和量表还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以42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将被试分为亲社会倾向高中低三组,根据组词偏好法制成测量内隐攻击性的E-prime程序,探讨比较被试在不同水平的暴力刺激下原有亲社会倾向的高低对内隐攻击性的变化是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暴力影片刺激前后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强度发生了变化,刺激前后结果差异显著;非暴力影片刺激前后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刺激前后结果差异不显著;被试原有亲社会倾向的高低对内隐攻击性无影响,亲社会倾向高低和内隐攻击性强度变化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6)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的一些特定的认知倾向,这些认知倾向包括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更小、更大程度的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本文对国内外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总结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途径,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往是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它对青少年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易使青少年形成网络人格、多重人格、封闭性人格、平面化人格、攻击性人格等障碍,因而优化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素质和环境,塑造健全人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周浪 《青年研究》2020,(2):78-93
基于百度"戒色吧"的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性的主体建构为分析视角,关注男性青少年自我性满足有害观念生成的主体经验和实践。研究发现,自我性满足对青少年而言具有生理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不仅是生理问题,还关涉了长相、学业、工作、社交、家庭关系等社会隐喻;青少年基于生理和社会层面所际遇的不适体验而产生对中医、传统性文化和佛学等特定知识类型的偏好和选择,进而生成自我性满足有害的认知和观念,并以此发展出远离色情、注重养生和重建生命的戒色实践,以期实现改变自我和重新做人的价值诉求,体现了一种欲望管理和自我技术。建议对青少年性研究要"回到主体"。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和谐的核心和实质是干群利益关系的和谐。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消除干群利益关系问题上的非法性障碍,又要消除合法性障碍,但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入手才能找到干部群体利益“合法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社区权力格局,而业主维权行动集中体现了基层城市社会变迁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图解读业主维权行动对地方政府的城市基层治理策略的影响。现有文献将社区治理制度和业主维权行动看作两个独立的研究议题,未能很好解释社区治理规则(变化)与业主维权行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列夫菲尔的空间生产视角引入社区治理研究,尝试为社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研究认为,社区治理规则的变化是政府建立可治理的邻里空间与业主追求权益与自治两者角逐的后果;在国家应对治理挑战的过程中,话语和表征塑造了人们对社区的理解和想象,合法化了国家对私有化空间的介入,因此在重塑可治理的邻里空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的视角要求研究者思考社区治理规则与业主维权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现有社区治理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当前,恐怖主义犯罪主体的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而且还对国家的反恐法律政策和防范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恐怖犯罪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表征和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犯罪参与的附随性、犯罪方式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极端性和袭击手段的自杀性。未成年人恐怖犯罪的出现,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征、暴力文化环境、挫败—攻击心理、文化教育缺失和恐怖组织的蛊惑拉拢等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和目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各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对这一问题作了认真的、详细的研究,不仅研究青少年违反犯罪发生的原因、特征及其规律,从其中找出违法犯罪的对策,而且还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问题;不仅研究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而且也研究正常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及其对问题行为的认识与态度。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认知、容许,一直到内化为本人的态度和外显行为,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中学生对不  相似文献   

18.
战后以来,为了巩固和强化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其长治久安,欧美国家政府一直在调整其治理手法,加大社会调节力度,在机制和政策上均出现了较大变化,如继续强化国家专政机器,但慎用暴力;更多地采用"胡萝卜"政策;充分利用各种精神手段等.上述调整对战后的欧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问题引起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的重视。在我国,女性犯罪率明显升高,而且犯罪趋向低龄化。不仅如此,犯罪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女性青少年犯罪,改变了以往由于身体力量方面的原因少暴力,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少主动的倾向,使犯罪的性质趋向于色情和暴力,女性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数据,研究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恶化显著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身体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而社区环境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就心理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研究结论获得进一步支持。建议要重视青少年的居住环境问题,避免因住房不平等造成青少年健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