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吐艳、梨花放香的季节,我们走访了当年“穷棒子”社带头人王国藩同志,年届77岁高龄的王老在他的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 遵化县(现已改为市)西铺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因为成功地创办了“穷棒子”社而被毛泽东主席誉  相似文献   

2.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毛泽东这里介绍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  相似文献   

3.
探幽“大战线”———河北省遵化市文明村镇建设形势喜人□张连瑞张怡阎保欣遵化素以创业闻名全国,50年代王国藩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被毛主席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60年代沙石峪人“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被周总理称为“当代愚公”。如今,他们...  相似文献   

4.
<正>伟人毛泽东多次对人讲述:"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在毛泽东的生活中,保留着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保留着与农民的诚挚感情,他关注与支持河北省遵化县农民王国藩在合作化运动中创办的"穷棒子社"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行动策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的具体实践中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行动策略,即服务治理型和支持建构型。一方面,虽然有一些不足和短板,但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治理型行动策略;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支持建构功能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它正在成为“五社联动”实践中的创新行动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河东区在党建带社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行“五建五有”做法,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基层供销组织的职能优势,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村社共建齐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王美芝 《党史文苑》2014,(12):49-51
“新华通讯社”.一个响亮而又引人注目的名字。其历史源渊与沿革、演变却鲜为人知。1931年11月至1937年1月,其名称为“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至1939年,其名称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1939年2月后,定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35):49-49
缪正元(1910-1997),贵州毕节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在上海转接组织关系参加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与林青等同志组织“朝阳音乐社”在上海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3年出狱后与林青回到毕节组织“草原艺术研究社”(简称“草原社”),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宣传进步思想,并按时转为共产党员,并于1934年参与建立贵州地下党毕节党支部。  相似文献   

9.
李绍来 《实事求是》2012,(1):109-112
民主有无姓“资”姓“社”之分?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提姓“资”姓“社”?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引起学界的热烈争论,本文对这些争论进行综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党史博览》2011,(9):29-30
在上海小组成立过程中的一系列会议上,都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在场 1920年5月,陈独秀南下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核心是“三社”,即陈独秀的《新青年》编辑部、邵力子的民国日报社、沈玄庐与李汉俊等的星期评论社。据杨之华回忆,“这个社(指星期评论社)当时有陈望道、李汉俊、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刘大白、沈仲九、俞秀松、丁宝林(女)”。  相似文献   

11.
2月10日,邓小平和杨尚昆视察中国与比利时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净化车间观看引进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作时,邓小平向身边人员发问:“你说这台设备是姓“资”呢,还是姓“社”?”身边人员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邓小平深思熟虑地说,这台设备原来是姓“资”的现在是姓“社”的。“社”可以变成为“资”,“资”可以变成为“社”。现在“资”和“社”的争论还没有完,这是个大的原则问题。我就要点“资”,为什么?因为“资”可以转变为“社”。邓小平关于姓“资”姓“社”谈话详情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刘炳瑛现在有一种议论,似乎搞市场经济就不要再讲姓“社”姓“资”问题了。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其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质的区别,才谈得上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3.
治国何患     
《天津支部生活》2014,(5):53-53
春秋时,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焉,人主左右是也。”  相似文献   

14.
聂建文 《实践》2013,(10):21-21
近年来,杭锦后旗把开展与群众“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旗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连续7年深入到偏远、贫困村社,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为.民办事。(一)精心准备,严格要求,让干部在艰苦条件下锻炼党性。为了使领导干部“三同”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旗委在每年“三同”活动前,都要做认真的准备。在“三同”村组的选择上,要求必须是贫困村;在活动的内容要求上必须做到住贫困农民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人住条件好的农户,不能人住村干部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在活动目标上,提出了要为所住村理清发展思路、为村组办好惠民实事、帮扶贫困户、收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几年来,旗四大班子领导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先后深入联合乡联合村二社、双庙镇三淖村八社、三道桥镇黎一村八社、团结镇德丰村三社、陕坝镇大顺城村四社、民乐村和蛮会镇华西村十二社等偏远村社,与百姓同吃、同住、  相似文献   

15.
王美芝 《党史文苑》2010,(10):42-45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当天,临时中央政府的通讯社开始对外发稿。不久,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这一社一报,同属“红中礼”组织机构内,即一个组织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那么,“红中社”全称究竟叫什么?当今的相关史书大多称其为“红色中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16.
盛明 《四川党史》2002,(2):54-55
50年代初在工会我就认识彭塞同志,以后都调统战系统工作,同住一条街,但也只是点头之交。直到1986年春,“火星社”写社史,他来参加指导,我才知道他当时是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直接领导“火星社”,是我们的老领导。也才知道他就是有力地冲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四九”事件的现场指挥,不禁由衷的敬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地下斗争,不易理解那种由衷之情。当时我们在四川大学念书,都是20出头的热血青年,不满现实,向往革命,在雅乐工委副书记吕英的指导下,成立了革命青年的秘密组织———火星社。临近解放,敌人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09,(1):10-11
省供销社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供销社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省委“五查五看”的要求,省社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全省各地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虚心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深入剖析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找省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党建文汇》2008,(7):47-48
中共成立前后,集合在“三社二团”(即星期评论社、民国日报社、新青年社和上海工读互助团、沪滨工读互助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之中的一批进步文化人和知识分子,发生了急遽的思想和组织分化。其主要标志则是“二李一陈”(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的先后退党。  相似文献   

19.
晚明时期兴起的公安派文学,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在文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直接反映。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的文学活动,集中在湖北公安成立的“南平社”,以及在北京什刹海一带成立的“葡萄社”和“藕花社”时期内。因而,应当加强对公安派诗社活动的研究。 南平社时期(公元 1592~ 1595年)   人们多认为袁宏道是公安派的首领人物,却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袁宗道是公安派文学的首创者。袁宗道(公元 1560~ 1600年),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万历十四年丙戌(公元 1586年)进士。袁氏三兄弟中,袁宗道…  相似文献   

20.
张永化 《党史文苑》2005,(11):13-16
公元1958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爆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小麦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热情洋溢赋诗盛赞:“幸福社,真幸福,创造世界新记录,小麦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幸福社,真光荣,光荣榜上占头名,今冬明春再加劲,争取亩产四千斤。”崔营乡的3215,吹响了全国农业“大跃进”的号角,此后,全国各地夏粮、秋粮亩产几千、几万甚至上十万斤的增产捷报频传。于是产生了当时最为流行而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