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诗玉 《学理论》2012,(6):173-174
进入21世纪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更要加强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衔接,实现从纯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功能的转变,探索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国道路"中俄国际学术工作坊,于2017年5月24—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向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否具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以及能否实际开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检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上是否具有理论自觉的标志。历史经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根据历史经验,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预测是:将继续强劲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再次与西方激进政治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趋势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民生视角是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目标,其主要的目的和民生功能是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凝聚力的提升,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一直大力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委内瑞拉已故总统乌戈·查韦斯,不仅有着"拉美红星"、"卡斯特罗第二"、"反美旗手"等众多美誉,而且其在大力倡导和成功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毛泽东思想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带领民众学习马列著作,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敢于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向全世界普及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了委内瑞拉的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需要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注重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定位的变与不变,避免极"左"和极右两种错误倾向。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要始终明确和坚持其阶级批判与政治辩护功能,加强其认同力、凝聚力、竞争力、引领力,进而达到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丛书"问世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丛书"是由靳辉明、周新城、顾海良三位教授主编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它包括六本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世纪中国》、《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越南、古巴社会主义现状与前景》、《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历史走向》、《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这是一套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理论专著.丛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总体上对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和分析了社会主义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尤其是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全方位地研究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其历史演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论述了中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革新)开放的历程,预测了21世纪的前景;冷峻地分析了苏联东欧国家演变的历史过程,总结了其历史教训;系统地研究和阐发了当代国外颇具影响的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其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外部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研析与中国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缘政治理论沿革轨迹,阐述地缘政治战略趋向构筑中呈现的新特征,是认识把握21世纪初社会主义发展的国际环境奠定基础性前提。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来,以巴迪欧和齐泽克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激进左翼学者重新开启了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讨论。他们认为,重提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能指的去激进化和共产主义观念的"不变量"。共产主义就是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共产主义作为今天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既要和20世纪共产主义试验中的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相区分,也要立足于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实并与新的政治经验相结合。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在非物质生产和认知性劳动之上的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智识工人和"剩余"人口的新的革命主体理论;关于人民建制权和弹性政党的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上个世纪末,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就指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文化越来越明显地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之中,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整合社会力量的重要因素。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高度关注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5):38-4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议题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状况、肩负的历史使命分不开。具体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议题提出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议题提出的时代条件;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议题提出的社会条件;党的自身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议题提出的政治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2.
陆栋 《团结》2010,(3):20-21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得到广泛深入的贯彻落实,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民社会正在世界东方崛起。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最深刻的不仅仅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政治领域。中国正在由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  相似文献   

13.
法视野中的我国行政改革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关于邓小平社会控制谋略的思辨邓小平人权理论探析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当代思考 — —兼谈“四个如何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迫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新成果 — —“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理论研讨会综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 —兼谈对“两个必然”的再认识腐败根源的政治权力分析面对全球化的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抉择政治体制改革: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选择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论纲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独创…  相似文献   

14.
扩大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民主 作为人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 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胜利,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把民主作为一种必须尊重的基本价值。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志。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欧林·赖特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赖特将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经济结构,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主义"的对比框架中理解社会主义。赖特倡导通过增强社会赋权来实现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三种战略,即断裂型转型、间质型转型和共生型转型。赖特在21世纪提出的社会主义观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局限。  相似文献   

16.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欧林·赖特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赖特将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经济结构,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主义"的对比框架中理解社会主义。赖特倡导通过增强社会赋权来实现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三种战略,即断裂型转型、间质型转型和共生型转型。赖特在21世纪提出的社会主义观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局限。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艰难的重新探索时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蓬勃生机成为社会主义的旗帜和走向不同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者只能提出适应客观条件的政治主张,按照其既定历史条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将构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景观,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延伸。就社会主义实践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来看,个性比共性更重要,各别的经验比某种理论的东西更重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比社会主义原则和教条更重要。丰富的实践才能为辉煌的理论创新带来未尽源泉。这是我们关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者看待21社会主义前景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和灵魂,总结党的基本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王一同 《各界》2007,(2):87-88
在二十一世纪,"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初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将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更大的变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确立科学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