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前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1990年由国务院决定建立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从实践的情况看,在保障粮农收益、保护粮食生产力方面,仅有储备制度还不够,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播种面积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7,(4):19-2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两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4]17号),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在解决“老人、老粮、老账”等制约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为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1998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在保护农民利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流通市场体系、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精神,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4.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积极推行国有粮食企业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视不够,企业“老人”、“老账”问题未解决,职工安置资金未落实,产权制度改革欠规范,致使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省区,明显滞后于其他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万锦波 《人大论坛》2007,(10):43-43
近日,笔者从锦屏县新化乡获悉,截止今年7月底,该乡向农民兑现的24万元“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通过新化乡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点,利用“一折通”和“一卡通”形式发放兑现到位,受益农民达9300余人。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6,(6):4-5
3月26日,根据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的精神,不按单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算账,而是统筹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及全年预计增支因素,综合测算,一次性拨补。补贴直补种粮农民,年内不再随后期农业生产资料实际价格变动而调整补贴。这项措施实施后,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包括两部分:一是现行政策既定的粮食直补,补贴资金继续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资金要达到本省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四川政报》2002,(36):15-17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改方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债务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影响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  相似文献   

8.
袁丽 《创造》2004,(8):58-59
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金 伍数量不充足、整体素质不高。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将全面 推进国有粮油企业实现市场化,粮食购销主体逐步趋向于多 股份制改革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元化,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改革的实现, (一)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制约将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的 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老”问题影 响 。 妥善处理“老人”问题。在企业改 国有粮油购销 革的实际中,“老人”问题的核心是资金企业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1998年以来,我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解决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粮”和“老人”问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0,(20):29-29
走进南宁市粮食局大院,你会看到公示栏里,南宁市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30多项市、自治区、国家级的各种荣誉。这些荣誉,凝聚了南宁市粮食系统“和谐建设”的辛勤汗水。在“和谐建设”工作中,南宁市粮食局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国办发〔1999〕74号(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储备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意见  1998年4月以来,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搞好粮食收储,保护农民利益,狠抓扭亏增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有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发生亏…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的“粮食直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失败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直补”的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应遵循不扭曲市场、效率优先、操作简便等原则,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来构建“粮食直补”体系,并进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首先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其次是有完善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粮农收益保障机制;同时要注重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化肥的施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月15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5.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重庆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财政资金补贴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试点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粮补改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涉及农民利益、农村稳定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滁州市财政局始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等方面着手,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扩大粮补改革试点工作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扎实稳妥地推进粮补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8,(1):20-23
2003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区国有粮食企业的历史包袱和遗留问题基本解决,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改革力度,确保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精神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粮财[2006]123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下降和缺乏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机制是我国粮食生产自一九八五年跌入低谷后,又两年减产两年徘徊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的“三挂钩”和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粮食生产萎缩的局面。作者在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利弊得失之后,提出了用“财政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分散风险机制,来补偿工业品价格上涨给粮农所造成的利益流失;还提出了采用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投入补偿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及其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短缺,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购、销、调、存、加都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习惯了吃国家补贴,等、靠、要思想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自1984年城镇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从减政放权到承包租赁经营,从四分开一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保护产区、放开销区、首长负责、加强调控,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通过四分开一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在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减员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层次的问题。由于企业产权关系不清,经营者权责不明,造成企业短期行为突出,甚至弄虚作假,原有的亏损挂账还未得到弥补,又形成了新的亏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如何进行,采取何种产权形式,扭转不利局面,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股份制是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自1998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逐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企业的自身改革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阻碍进一步改革的问题。为了推进我市粮食企业深化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关于印发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计综合[2002]677号)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1]129号)的精神,在总结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