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一两年来,台湾政局陆续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为典型,台湾青年群体对台湾社会的政治影响日益增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台湾青年工作,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对台青年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台湾认同"成为台湾青年群体的主流政治认同,非理性参与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显著形式,新媒体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运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对台青年工作,要开展有两岸青年学者共同参与的共同史观研究与撰写,创造两岸青年共同发展与生活的环境,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省"四项"举措做好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工作。一是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将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政策纳入各级政府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作考核评估范围,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力度,以督查促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梳理汇总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依托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面。同时,加强  相似文献   

3.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青年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探究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对于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独特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台湾青年形成了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政治心理:政治效能感低,不愿参与政治,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台湾认同"又是其主流意识,此外也渴望政治昌明,淡漠"政府权威"。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对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有着重大影响,但岛内现实政治状况是台湾青年政治心理形成的根本因素。两岸同文同种,应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培植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携起手来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陆须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加强台湾学生统战工作,促进其"一个中国"认同.课题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梳理武汉高校台湾学生在大陆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其国家认同现状,探讨现阶段对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新形势下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统战工作,应明确高校统战职责,避免统战工作"缺位";重视台湾学生政治教育,加强对台话语体系建设;强化平台交流功能,促进台湾学生社会融合;扩大面向台湾中南部招生比例,加强台湾青年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认知分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的认知和对中国大陆的认知两个方面,总体来看都属于较为负面的认知.其认知特点表现为国家认同单一化、意识形态功利化及大陆形象假想敌化等.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涉及心理因素、物质因素、思想因素和环境因素.大陆需理性看待与分析台湾青年的两岸关系认知状况,提出优化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对1999~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按"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4个研究领域归纳和梳理后发现:许多文献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文献存在实证分析简单、理论分析空洞以及说教意味浓重等不足之处,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深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体系的倾向、理解、认可及实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过程。学术界就文化认同问题大体有原生论和建构论两大观点,而建构论主张想象和群体记忆是由社会或政权所人为建构的。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基础。台湾当局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给台湾青年建构了错误的认同取向,其经年累月的影响和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导致了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迷茫。近年来,随着惠及台胞"31条措施"深入落实,两岸经济社会不断融合发展,由祖国大陆主导台湾青年文化认同重建工作变得可能、可行。在探索实践路径上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大陆高校教育阵地、借助大陆各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和青年台胞朋友圈等方式,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中国历史记忆和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校园潮流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变迁.这种演化和变迁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展示了青年大学生自主、自觉、自发的文化追求.从走向上说,大学校园潮流文化的演化和变迁是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文化自知";从特征上说,大学校园潮流文化的演化和变迁是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从功能上说,大学校园潮流文化的演化和变迁是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文化自适".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青年政治价值观异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反映青年对所处社会的政治现实与理想的基本评价.源于海峡两岸社会政治背景的差异,两岸青年在政治效能感、政治理想追求、政治现实的评价和两岸关系发展等问题上相异也十分明显,但两岸青年对社会政治昌明的追求和共同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纽带,又构成了两岸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的相通之处.为了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与信任,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积极推进两岸青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两岸大学生价值观从宏观上看存在五点差异 ,即 :( 1)政治态度的积极与消极 :( 2 )社会观念的重公与偏私 ;( 3)生活伦理的摇摆与开放 ;( 4 )思维方式的宏观与具体 ;( 5 )人格特征的内倾与外倾。同时还存在四处相通 ,即 :( 1)文化相通 ;( 2 )环境相通 ;( 3)趋向相通 ;( 4 )问题相通。针对两岸大学生价值观内容中共通的症结 ,作者提出了以“主体—权利”型模式作为两岸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共通模式的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了解青年眼中的严复,我们对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严复在青年大学生中知名度较高,多数青年大学生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住对严复的历史定位,但对于严复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历史文化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严复文化遗产的关注不足。笔者还对宣传严复和保护严复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重要问题 ,回顾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 ,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说明美国对中国内政干涉的不合法性 ,由此也可看出国际法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日益凸现,导致青少年产生了许多新的心理问题,客观上也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比较福建与台湾青少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对发展福建及大陆其他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创业者自身和创业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自身创业准备不充分、经验与风险意识缺乏、高校的创业教育及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未构成体系等是造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破解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选择合理的创业方式,组建高效的创业团队;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同时政府要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帮扶政策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可以从政党交流这一渠道、文化项目这一抓手、台湾青年这一对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福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革命中,青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青年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变革历史的舞台。当时的社会变革与青年成长形成水乳相融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历史中青年的社会存在与对青年的认识。青年日益被社会期待成为创造新价值观的承担者,历史也证明青年是创新人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省武汉、裹樊、荆州、宜昌、黄石等5地区的2612名青年进行政治价值观的调查表明,青年的政治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注政治事件,对政治形势有信心,赞同当前的政治制度;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职业类型的青年群体在政治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网络化相伴突出。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传播对青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难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提升与巩固。鉴于大众文化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产生的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繁荣活跃,使我国公开发行期刊的总量达到九千多种。但部分青少年学术期刊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存在趋同化、平庸化倾向,发行量大多在几百份到几千份左右,市场化程度不高。办好特色栏目是青少年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