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曾几何时,北京人发现,城里的外地人突然多了起来。每天上班时,要在外地人拉菜的平板车中穿来穿去,下班后,又被外地人的地摊堵在水泄不通的马路上……在北京人的记忆里,外地人也曾多过几回,五十年代刚解放,来了大批支援首都建设的青年学子和干部;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汇集了成千上万来京“大串连”的学生;七十年代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涌进的大多是借来京出差,踊跃购物的外地“集团军”,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旅游的“老外”又络  相似文献   

2.
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容”。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头沟城子兴民社区,那些老街坊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打工的这18年,是北京的包...  相似文献   

3.
陈英杰 《党课》2006,(8):76-77
罗马这座欧洲最古老的城市,由于它曾经的神秘、强悍与辉煌,被人们称作“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但正是因为它曾经的神秘、强悍与辉煌,让我们一下飞机就被索去了一笔昂贵的入城费,犹如被人家宰了一刀,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北京的古老丝毫不比罗马逊色,但北京从来没有收过什么外国人、外地人入城费,这或许是北京的城市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发现的缘故吧,要不北京的外国人、外地人怎么会那么多,几乎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是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生活。 久居京城已经分不清谁是北京人,谁是外地人了。居家过日子的街坊四邻,虽说是南腔北调,但也是学着京腔京味儿地开口问候。一句“您吃了吗”的招呼,差不离儿也入乡随俗了。就包括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们,也耳濡目染地学着讲出一口京味儿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当年领导的上海特科人所熟知,那是中共最早的情报机关,但提起“北京特科”很多人从未听说过。  相似文献   

6.
李诚 《前线》2023,(3):87-89
<正>北京民间有句俗语说“,漂来的北京城”,这里的“漂”指的是运输,北京城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大运河上南来北往运输物资的船舶。提起北京的运河,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隋唐大运河、元代通惠河及明清运河外,早期的运河同样值得重视。先民们选择“北京湾”落脚,在不断适应水环境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利用水体特点开始运输、灌溉,一张从边疆军事重镇向北方政治中心转变的水运网络在北京地区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和北京     
冰心 《前线》1986,(11)
我和北京的感情是深厚的,是与日俱增的。我写过不只一篇的“我和北京”的文字。一提起北京,我想到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总有说不完的话。我小时候对北京的“想象”并不太好。我的同盟会员的舅舅们常对幼稚的我,讲许多那时在北京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种种  相似文献   

8.
海默 《廉政瞭望》2004,(9):52-54
自命为凡的北京:你凭什么这样“牛”?北京人的“牛”很难说是一种魅力,现在正逐渐演变成让外地人感到越来越恼火的“毛病”:因为北京人的“牛”,常常伴随着目中无人地摆谱和肆无忌惮地浮夸。  相似文献   

9.
一位美国著名道桥专家应邀到京讲学。当他驱车看了北京的立交桥后,感叹地说:“看来.我讲课已属多余”。古都北京.从来没向今天这么辉煌。登高跳道中城,在绿色环绕中,一个现代比的路网)封口现在你的眼底。机场路宽阔、笔直,‘周卫长街州连.贯通乐城东西;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二环、三环、四环路.环环相扣.象~串串珍珠项链一搏烟生辉;城内条条道路.像棋盘,像蛛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那一果茶道路与一个个市要路口相连的,是座座雄伟壮丽的立交桥,千姿留态,无不令人惊叹!建国门上交桥是营活叶造创。碧绿的草坪、连片的…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是中国与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碰撞,将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北京的文化产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入WTO以后北京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中国加入WTO对北京文化产业的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中美谈判中“允许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互联网公司”,并允许开禁一些“内容供应业务”这一事实及其对北京报刊、广播、电视业的冲击。“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先导的媒体,或曰“第四媒体”。它的传播速度和手段,比现在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都要先进,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已形成为一种强大的现代产业。据美国得…  相似文献   

11.
提起北京建工六建,业内外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六建施工质量就是好!的确,六建公司自1957年成立以来,施工质量好是它最大的特点。70年代六建在全国首创“全优工程”;“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六建独占两项;“90年代十大建筑”它又以三项工程独占鳌头;自1989年争夺鲁班奖以来,10余年里,以八捧鲁班金奖而成为全国建筑业的唯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国家优质工程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企业”等先进称号。“要想建精品工程,就找北京六建”,此话一点也不夸大;“住六建盖的房子,我们心里最踏实”,这是搬进新居的京城…  相似文献   

12.
林喆 《廉政瞭望》2012,(5):52-53
在中国,地域歧视是“外地人”的切肤之痛。 其表现形式非常多:“外地人”被规定不得从事某些工作;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只能“借读”;“外地人”在大城市无法参加高考;农民工被要求办“暂住证”。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  相似文献   

14.
赵思敬 《前线》2009,(6):59-61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80周年之际,我国科学家利用古人类研究领域采用的铝铍埋藏测年法,对遗址的石英质样本进行测定,得出“北京人”距今已有77万年的结论。这个结论比我们熟知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的说法,提前了20多万年。可以说,从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中外科学家就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长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北京人”生存密码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房姐     
陕四神木县“房姐”龚爱爱至少有四个户口,包括一个北京户口。 ——一个人为什么要四个户口,尤其是北京户口。“房姐”既不符合外地人进京入户的要求,却拥有北京户口,个中暗藏何种玄机,不问“元芳”也能猜得几分。没有“高人指点”,不经一番“运作”,不破点财,“房姐”绝不可能如此轻松就拥有北京户口。众多的不合情理,若不下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仍以自欺欺人的傻瓜结论,搪塞众议、敷衍社会,或者被媒体“挤牙膏”式推着走——媒体揭发一点,当局就披露一点,且不时抛个“小虾米”顶顶罪,公众是不会答应的。  相似文献   

16.
尹钧科 《前线》2009,(5):59-60
说到北京的水环境,重点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古今北京地区水资源的“量”,二是古今北京水资源的“质”。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1,(5):26-27
我国农历新年之前,被视作楼市调控“杀手锏”和“加强版”的房产税试点及“新国八条”密集出台,各大城市的楼市无一不感受到萧萧刺骨的寒意。节后,各地接踵而至的限购令,更是被视作开发商脖子上的又一道枷锁。2月16日,北京出台了楼市新政“京十五条”,外地人在北京购房须连续缴税5年,被称为“最严限购令”。楼市的生存环境,从未像现在这样恶劣过。  相似文献   

18.
朱祖希 《前线》2011,(3):61-63
侯仁之先生,对于北京人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之所以熟悉是基于他对北京的研究。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尽管历史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在我这一生当中还是对北京的研究情有独钟,收获最丰。”北京是他心中的“圣城”,而且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首都创新战略,深入探讨具有首都特点的创新道路和创新模式,加快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本刊围绕“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北京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两大主题,采编了一些专家的看法和观点,以便各级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9,(11):35-37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北京市当前及未来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设“人文北京”,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首都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为此,本刊特约请袁行霈等三位专家学者从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畅谈看法,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