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作为规范伦理的两大基本观点,二者的原则在新闻伦理中的运用也不例外。"8·12"天津爆炸事故这一案例中,天津本地媒体偏向于功利主义,非天津媒体则偏向于康德主义原则。基于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的原则分别对两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功利主义在权利和信息分配、个体差别以及新闻正义性遇到伦理难题;而康德主义在新闻原则可普遍化和新闻的社会效果遇到难题。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注重行动所遇到的问题的难以解决,也促使新闻伦理的研究者们换一种视角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和道德原则,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功利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追求自我主动性、进取性和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而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自主性的伦理观点.这与毫无自主精神的"逆来顺受"的依附性的伦理观点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以后的恢复时期,给功利主义正名,适当讲一点功利,对于恢复压抑已久的人性,重申人的社会价值,激励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功利主义也有它自身  相似文献   

3.
领导力研究的新发展:伦理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全新的领导学概念,伦理领导指的是领导者通过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而做出的恰当的、合乎规范的行为,并通过双向沟通、强化和决策,激发追随者的这类行为。该文介绍了伦理领导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测量方法及其作用机制。未来伦理领导还应在测量方法、作用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与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理论探讨》2005,(5):115-117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规范“真空”和追求财富正当性的充分释放,特别是“经济人”理念在我国的植入、确认和在行政领域的适用,使行政领导干部陷于前所未有的行政伦理冲突之中,伴随着其伦理自觉性日渐式微与乏力,出现了行政伦理失范的困境。设计和构建合乎现代治理理念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并输入到现实的行政系统之中,对于走出行政伦理失范的困境,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义务论"伦理学的方法,坚决反对西方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伦理原则。他认为,正义是不受偶然的社会和自然因素影响的自律的理性人的一致同意,是作为理性的人的自我构建。这与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是完全相契合的,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就成他批判反对功利主义和目的论的最有力的武器。罗尔斯从康德的自律道德原则出发,设计论证了他的《正义论》理论原点"原初状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道德现代性转型的过程、逻辑及其范武、冲突在西方社会表现得最为典型,为后发现代性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当代中国乡村伦理建设应当设定坚实的文化逻辑,培育当代农民幸福观念;寻找合适的转型形态,融合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正确安置道德范武,正视功利主义和德性追求关系;依靠法律规范,凸显乡村伦理合法性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对其应否合法化的问题争论非常激烈。审视争论各方的不同观点,从权利和自由的基本法理出发探讨安乐死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和立法基础进行分析,才能在得出目前立法时机尚未成熟但安乐死立法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论的前提下,对未来安乐死立法的制度安排作一设想。  相似文献   

8.
李薇薇 《学理论》2011,(35):44-45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道德与伦理存在着从抽象的主客不分的伦理到主体的觉醒的道德,再到主客相融的伦理,不断地形成伦理—道德—新的伦理的辩证互动关系。黑格尔批判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和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及康德道德哲学的思想资源,从而构建出绝对伦理的伦理学体系。在绝对伦理思想中实体与自我意识、个体性与整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起来。黑格尔的绝对伦理思想成为后继的伦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9.
对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 ,科技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人们在为一项新科学技术成功而欢欣鼓舞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非常严峻的伦理问题。进行合乎人类伦理的科学研究 ,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互渗与交融 ,确立适应科技时代的伦理价值体系 ,把握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 ,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
对于中国安乐死立法问题,最高法院表明了自己的回避态度,事实上做了非刑事化处理:支持是有限度的支持,反对是有限度的反对,法律对安乐死问题投了弃权票。尽管许多条件使得安乐死立法尚未成熟,但安乐死行为却始终在悄悄进行着。从历史的发展看,给安乐死立法符合人的尊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它的立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伦理问题无论从中西政治思想资源还是社会实践处着眼,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应有新意。政治伦理问题的实质就是基于人类自我关切的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反思。至为关键的是,哪一种政治权力真正基于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作出了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承诺和社会道义担当。中国政治伦理的当代建构可以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维度说开去。优良政治伦理的真谛,一定是优良制度理性、优雅道德理性和优秀观念理性的三位一体及其长效自我修复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基因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不偏离善的轨道 ,应在基因研究中保持自由与控制之间的张力 ,并提升基因研究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同时 ,还应建立专业科技伦理审查机构———基因伦理委员会 ,以应对由于基因科技的应用而引发的伦理悖论和道德冲突 ,并发挥法律规范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功能 ,使基因科技的发展合乎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危机发生实质是人类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和争夺而导致的;生态危机发生的社会伦理根源是技术理性的扩张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消费主义的盛行加重了对自然的消耗与污染、功利主义的漫延导致代际自然资源分配不公;要缓解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不仅要依靠科技、经济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改变人们的社会伦理观出发,用价值理性自觉地调适技术理性的非理性倾向、改变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摒弃发展理念的功利主义,从而调节好人与人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价值。传统观点认为,功利主义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取向,与平等价值的相关度很低。但是经过长期嬗变,当代西方功利主义已然具有平等的价值取向,其建构逻辑一定程度上自洽地实现了功利最大化与平等待人的统一。当代功利主义超越了传统功利主义平等的基础,在道德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功利最大化与平等待人的相容性,提供了符合平等要求的分配结果,并回应了学术界对其平等问题的诸多批评。但是当代功利主义没有超越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思维轨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发现,当代西方功利主义平等观在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方面均存在根本的缺陷,只有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哲学基础和社会主张,才是解决社会平等的本真论证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行为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 ,其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伦理道德和精神风貌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从伦理的角度来看 ,企业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 ,而且也是一种伦理行为 ,企业行为的结果必须合乎人类福利和环境要求 ,即体现一种对全人类的道德关切。本文将就企业在最低水平上须承担三种伦理责任展开论述。一、对消费者的关心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良好的商品和服务首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在参与市场竞争中 ,企业不仅要生产一种类型的物质产品或提供一定的劳务 ,以较低的成本求得较高的利润 ,还要对市场负一定的责任。企业…  相似文献   

16.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是生态伦理学的第一个形式,它的理论前提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意义取向植基于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近代启蒙确立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天赋权利";基本原则为"生态中心主义";据此,"大地伦理"成为易于被西方人接受的生态文明思想之一。然而,囿于"大地伦理"本根性的历史局限,它不可避免地生发出"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悖论;"无主体"的伦理责任悖论;"环境法西斯主义"悖论。在这种境遇中,"大地伦理"必须走向"大地美德",才能摆脱生态伦理学继续演进的困境,于是"环境美德伦理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道德本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生,但现代社会中道德似乎无用,出现了道德空场的"去道德化"现象。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市侩实用主义是导致"去道德化"现象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意识根源,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割裂与对立是"去道德化"现象产生的行为根源和外在伦理特征。道德空场的"去道德化"的逻辑后果必然是人性的退化和泯灭、社会共同体的瓦解。要充分认识"去道德化"的危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探寻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一种政治学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执政”是反映国家政权归属关系的概念 ,“领导”则是反映群体中控制与服从关系的概念。“执政”反映了国家宪政样式 ,取决于是否合乎“形式正义” (宪法和法律上的正当性 )。“领导”则涉及民意、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认同等 ,取决于是否合乎“实质正义” (人民体认的伦理合法性)。“执政方式”属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范畴 ,“领导方式”则属于根本制度下的体制性范畴。一个国家的“执政方式”是相对稳定的 ,而“领导方式”却是相对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以价值取向和义利关系来划分,道德可分为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道德主义义利统一观、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四种类型。从历史角度看,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在封建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在资本主义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着巨大作用,道德主义义利统一观则在生产力和人类思想觉悟高度发达的阶段起巨大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突破传统的道义主义原则,而以功利主义作为主要框架。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为道德资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其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义利观,但它是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与资本困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易杳 《瞭望》1993,(23)
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国有关安乐死的研究和讨论已有10年历史,且进行过规模甚大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大量工作侧重于提升大众对这一事物的兴趣,并使大众具有更多的学识和客观判断力,来衡量其正确性。曾有人对北京地区的工人、军人、大学生、医生及在京学习或参加会议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0人中91%以上赞成安乐死,85%以上认为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近80%认为目前国内可实施安乐死。相同的调查在440多名不同职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中进行,结果显示:赞成者占95%以上,认为不违背医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占90%以上;相反意见者各占2.2%,主要是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