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 (UNCRD)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地震局承办的“城市灾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研讨班于 2 0 0 0年 1 2月 1 1日至 2 4日在上海市举办。上海市副市长韩正会见了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主任木春洋先生和办会部分负责人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念祖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作了“上海城市灾害及其防御”的学术报告。有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 50余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这是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在城市灾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的中国灾害管理高级研讨班1993年6月28日—7月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联合国亚太发展培训及通信计划处丹尼斯·哈密尔顿(Dennis K.Hamilton)任研讨班主席。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王昂生教授,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史槐恩专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苗红军先生任研讨班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黄萍 《中国减灾》1997,7(2):11-15
1前言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减灾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于1997年1月20~2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与会者包括来自9个国家的80位自然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及社会管理人员,他们主要从事于科研、教学、以及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管理系统或部门的工作。“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秘书处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陕西、山西和云南各省省长或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来自宝鸡市、广元市、辽宁省、上海市的代表。大会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在联合国发展支持和管理服务署(UNDDSMA)的“…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与中国政府合作推进中国减灾工作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从1993年起,联合国加强了与中国政府合作,以推进中国的减灾工作。继去年共同召开“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及“中国灾害管理高级研讨班”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使用联合国特别基金制定了DPR/...  相似文献   

5.
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主席及各位代表: 欣悉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谨致热烈祝贺。中国是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的斗争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建设的“都江堰”等若干防洪灌溉工程,古人发明的地震仪,都成为令世人赞叹的伟大创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一贯重视领导人民同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7,(7):F0002-F0002
6月11-20日,由民政部主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灾害应急管理研修班”在哈尔滨和北京举办。来自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灾害管理高级研讨班上,研讨各机构的灾害管理功能时,根据代表所在单位的性质,分为四个组:中央政府及各部委、联合国机构、省级机构、科学机构。每个组提出其它三个方面的灾害管理功能,最后得到各种机构在灾害准备(备灾)、灾害反应、恢复重建和减灾方面的灾害管理功能。这种其它机构对灾害管理功能的理解,有助于横向交流,了解各方面对本机构在灾害管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改进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发表电视讲话,对我国的减灾、救灾事业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呼吁全社会认识和把握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全社会的灾害救助能力,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9.
1993年6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参加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主任艾罗、朕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常驻代表兼联合国系统驻华总协调员贺尔康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驻华使节。朱副总理就中国的减灾工作及减灾国际合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与艾罗、贺尔康等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06公共管理国际会议”(2006ICPA)于2006年10月5-6日在英国考文垂华威大学成功举行。“公共管理国际会议”(ICPA)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共同发起,由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于2005年10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2006ICPA是第二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国际行政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自然灾害学会(NHS)和国际海洋物理学会(IAPSO)的海洋自然灾害学会共同发起的“灾害91——发展中国家地球物理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8月4日至9日,在意大利佩鲁加市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组织共12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8,(7):24-28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后安置,校舍建筑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全程灾备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灾害移民的未来动向:从“因灾移民”到“因险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建 《中国减灾》2011,(21):38-39
2011年9月14-17日,"亚太气候移民的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总部召开。会议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亚太地区气候(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呼吁政府、国际组织等各方关注气候(灾害)移民,提升将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意识,降低区域脆弱性与面临的灾害风险。会议由来自中国、孟加拉、菲律  相似文献   

14.
11月5日,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国一东盟减轻灾害风险领域空间信息产品共享研讨会”在京开幕,来自中国和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7个东盟国家,以及UN-SPZDER北京办公室、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的30余名代表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是今年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了解今日灾害,为了明天平安”。其目的是,从过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准备。让居民认识到社区的风险,并学会与风险共存,这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措施,特别是有关地震、洪水和火山爆发的避灾和减灾知识。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包括非正式的社区会议和讨论等形式。青少年应当是减灾意识和灾害文化培养的关键。青少年在学到相关知识后,可以向他的朋友,家人传播,并能有效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10):1-1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是今年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了解今日灾害,为了明天平安”。其目的是,从过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0日,“性别与减灾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民政部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协办。来自43个国家及联合国系统负责妇女事务和灾害管理部门的部长、副部长、国会议员、高级别官员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的26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气象法规,已经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201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加强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东)政府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将于2005年6月4日至6日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等单位协办,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共同承办。届时,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将莅临会议。研讨会将围绕“政府管理创新”这一主题,就“公共政策与政府执行力”、“政府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非政府部门与公共服务改革”、“政府应急管理对策”及“政府管理模式选择与行…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灾害管理(之一) 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日到10月1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袁艺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位于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AsianDisasterReductionCenter(ADRC))进行交流、考察。访日期间,她参观访问了一些灾害管理机构和设施,参加了一些防灾活动,同时阅读了大量文献,全面考察了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最近,袁艺博士完成了考察报告《日本的灾害管理》,报告分为“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和防灾计划”、“备灾-救灾-灾后重建”、“防灾研究和防灾宣传、教育”等几部分,本刊将分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