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把耽美现象当作当前大众文化潮流中可能的"小趋势"进行探究,以身份政治学说和福柯的空间批判论为分析框架,挖掘女性阅读行为的政治意涵。笔者认为,耽美人群的身份政治实践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通过阅读中的乌托邦冲动逃避现实,构建虚幻理想达致消极的反抗;通过写作和阅读中的异托邦建构,创生出女性的阅读空间。这种边缘空间成为反抗男权文化霸权的"边缘革命"的一种可能路径。同人女群体形成了某种"想象的共同体",这样的身份政治萌芽对未来的女性集体行动也许有着较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分配难是去年大学毕业分配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知识女性的女大学生,在改革的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这说明了什么?到1992年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那么现在出现的女大学生分配难现象是否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解决办法?今年,当新的一届女大学生毕业在即的时候,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的几所高校应届毕业女生、全国妇联、北京市人事局以及社会学专家。现把与他们的对话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
女性人力资源作为我国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女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两低"现象,即高层次女性人才比例偏低且利用不足与女性职业结构偏低并存的社会现象。要从根本解决问题,逐步改变这两种现状,必须提高人们对于女性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发展女性教育、建立适合女性的人才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并迅速占领影视剧市场,得到众多中国女大学生的喜爱,由于该剧种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符合女性的审美要求,而且儒家文化氛围和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等内容深深吸引着女大学生,这才使得它能够在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广为流行。与此同时,也使她们人生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实践中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正视积极影响,努力消除消极影响,从而促进韩剧受众群体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主动受众理论为基本立场,采用质化研究路径,探索网络虚拟社区中动漫迷的日常文化行为。文章聚焦于《圣斗士星矢》的动漫迷——圣迷这一代表性的群体,综合运用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实物收集等方法,梳理出动漫迷六种文化实践模式,并对这些行为模式所呈现的四个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研究发现了极具特色的同人逆迷现象,并揭示了这一现象对迷作为主动消费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晓红 《学理论》2010,(1):163-164
《四世同堂》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老舍的爱憎态度。他热情歌颂了一些具有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批判否定的是那些毫无母性情怀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9)
目的:调查和了解军校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的特点和状况,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122名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社会支持在年级、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与军人常模和中国人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女学员社会支持程度高于全国女性,低于部队;在年级上和家庭排行中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未来的军校教育将不断了解女性身心特点,实施适合军校女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帮助女学员培养现代女性意识安心于部队,奉献于部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20位从事传统女性工作类别的男性工作者的访谈,探讨他们在跨越传统性别工作概念之后所产生的自我认同、个体适应与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在传统文化的社会化影响下,当今中国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依旧存在着较强的性别认同与性别期待。西方学者所言的"玻璃手扶梯"现象并未明显出现在受访的男做女职者身上;系统化的性别概念对初入传统女性劳动职场的男做女职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且对部分劳动者的升迁具有抑制作用。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和反应方式来转换个人在职场中的压力,并借以重构其在职场中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洁  刘美涛 《学理论》2012,(14):187-188
在孙中山先生看来,"中华民国"的女性,作为国民的一份子,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来参与国事,同时通过料理家事,扮演好"贤妻"、"贤母"的家庭角色进而成为革命事业的助手。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角色期待是既"管国事"又"理家事",以"受教育"必然地服务于这两大职能,这种女性观大大加速了女性登上社会舞台的历史进程,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解放。  相似文献   

10.
李菲 《学理论》2010,(16):155-155
陈染作为当今文坛出色的女性作家,"孤独"的反复抒写是其一大特点。《无处告别》这篇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黛二与朋友、母亲和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凸显了女性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孤独",同时也传达出了孤独这种独特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妇女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又是这个薄弱环节中的弱势群体。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育的投入、保障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权、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1)
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是五四时期最早成立的知识女性爱国社团,会员几乎囊括北京所有女子中高等学校的学生。联合会成立后通过爱国讲演与请愿、抵制日货等配合五四爱国运动,通过创办平民学校、设立平民工厂、号召女子储蓄、刊发《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汇刊》等推动妇女解放,将妇女解放运动与爱国运动进行有机结合,具有示范性与先锋性。在其影响下,其他诸省纷纷效仿成立女界联合会,相互响应,互相联络,构成了全国性的女性运动网络。研究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对于理解我国的女性思潮与女性主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尚金萍 《学理论》2010,(15):73-75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的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霞 《理论探索》2013,(5):48-51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性别的社会建构出发,通过性别隐喻,将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人对自然的压制相等同,并将西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视为从"男权"出发对自然女性的一种侵犯。生态女性主义者要求重新审视社会性别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女性的视角批判现代西方机械自然观,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生态困境,倡导有机论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有机论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观的适度回归,其核心就是要恢复自然自身的价值,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控制"转向"敬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革"时期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的亲历者记忆以及旁观者讲述的相关女知青的悲剧婚姻故事的分析,发现:女性解放话语表面上看是革命话语带来的一个后果,但它与革命话语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在农村的传统性别话语中,女性解放话语遭遇失败,即便这一时期有革命话语作为支撑。在旁观者和亲历者视角下的回顾性叙事中,女性解放话语、贫下中农话语、传统性别话语和一般性革命话语,构成了相互牵制的关系。在旁观者讲述的女知青的婚姻故事中,往往是传统性别话语占据绝对优势,但其背后却是对这种传统性别话语的批判。在亲历者讲述的同类故事中,则是充满了妥协,甚至还有相互支撑的温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妇女作为一支日益自主独立的力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本与女大学生们同属一个世界的她们,如今在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宛如处在另一个“世界”里。 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与北京郊区农村妇女开展“手拉手”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了知识女性与农村妇女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为农村妇女组织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也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愿更多的女大学生、大学生、知识分子、城里人、社会各界人士,像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们一样伸出自己的双手,把这两个“世界”拉得近些、再近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加速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导致职业女性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和社会竞争中的性别歧视传统文化宣扬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社会歧视和偏见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很多女性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总是比男性低一等,并且回避和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不仅对青年人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训提供了在线学习这种新的方式。通过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在职青年群体在线学习存在性别差异,在职女性在线学习的频率显著低于男性。从重要性感知、晋升满意度和教育水平三个角度分析缩小性别数字鸿沟的调节机制,三者均不能有效弥合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拉大了女性与男性在线学习频率的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和养育状况是造成这一反差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社会文化方面缩小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在个体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潮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的共同作用下,女大学生的化妆实践具有多重意义。本文以参照群体理论为视角,发现女大学生的化妆行为常由生命历程中参照群体的改变而开始,具有成人礼的意涵。此外,女大学生在以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为参照时,其化妆行为分别体现了对社会的适应与自身抗争意识觉醒的意义;此种差异化意义反映出当代女大学生对传统男权社会顺应与抗争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