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犯罪,是我国新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开来的一种犯罪现象,并且这种犯罪现象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愈演愈烈。立法者针对这种态势,在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中,首开对单位犯罪作出刑法反应的先河。在刑法修改前,我国已先后在12个单行刑法和个别刑事法律中分别作出了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有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我国刑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即将实施的新刑法对1979年颁布的刑法进行修改,对单位犯罪予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区别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已经成为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单位犯罪的法律定义、处罚原则,重视和完善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丛薇 《唯实》2012,(6):74-77
犯罪既遂的标准问题是犯罪停止形态的核心问题,"犯罪目的实现说"及"犯罪结果发生说"均存在不可调和的逻辑错误。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既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又具有区分犯罪停止形态的功能,可以用来判断犯罪既遂与否;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认为行为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的"犯罪构成要件说"具有逻辑正确性。在对个罪的认定过程中,若在穷尽犯罪既遂标准的考量之后,仍存在分歧,需借助刑法解释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马锁文 《学习论坛》2000,(11):47-48
我国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真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至此,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单位犯罪的名称,宣告理论界关于非自然人犯罪(包括集团犯罪)称谓的争论告一段落。“法人犯罪”的提法当然仍可使用于理论探索方面(实质上应涵括于单位犯罪之内),但“单位犯罪”已被确立为法律术语。然而,…  相似文献   

6.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7.
刑法规范作为一种必要的犯罪控制方式,其功能也在不断强化,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刑法进行犯罪控制的功能发挥是有限的,不仅是刑法的谦抑性使然,还包括强力制裁带来的负效应问题和犯罪治理方式单一化的弊端等。因此,对犯罪的综合治理,应在犯罪控制与公民自由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充分发挥犯罪预防在犯罪控制中的作用,规范刑法的正义价值取向,关注民众的权利与需求,培育民众的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是犯罪率上升,而惩治、治理犯罪必然涉及刑法对策。本文试就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犯罪态势与刑法对策略作探讨。 一 科学的刑法思想应建立在对犯罪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探讨刑法对策应首先从犯罪规律谈起。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大体上说是稳定的,但是隐患严重,不容乐观。主要是犯罪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显著上升。为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社会治安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犯罪学理论认为:从宏观上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源于社会矛盾,这就是基本犯罪规律。社会矛盾有多复杂,犯罪原因就有多复杂。发展市场经济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应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这次刑法的修改与完善,是我国刑事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刑法总则部分共增加了37条款,使刑法总则规范更趋完善。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罪刑均衡原则在总则中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法制走向现代化。刑事普遍管辖权的规定,为我国切实履行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惩治国际犯罪提供了国内法依据,它标志着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