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是中国面向新世纪确立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由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对策等四个战略要素构成.作者在比较全面地分析这些战略要素所含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广大艺术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发展战略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国家、地方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国家、地方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非均衡性和地方化是中国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规定了地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可以采用稳健型发展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东战略需要处理的是中、美、中东三边关系,因此应该建构在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研究、对中东战略格局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其所受威胁的把握这三个基础之上.中国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认识上既有重合又有差异,因此中美在中东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东战略格局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国反对单极霸权,支持多极化.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包括战略利益、政治利益、能源利益、经贸利益和非传统安全利益,这些利益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威胁.中国应该实行以支持中东国家独立自主和实现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4.
发展战略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战略主体、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对象、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七个方面对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在战略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中日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大国战略,并且都为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中国和日本在大国战略的内容、价值选择、实施途径和基本原则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中国强调本国的富强、民主、现代、开放、文明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日本则强调参与和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及军事事务.  相似文献   

6.
大国战略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中国具备多维视角上的世界大国所需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客观优势,也存在多重地缘经济政治困境.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所处国际地位和外向型经济的现实,将赢得更为广阔的地缘经济政治空间.中国需依托地缘经济政治环境及其走势进行有效的战略布局,方能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国家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是中国国家战略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国家战略进入了新阶段,国家战略的结构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步加深,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9.
战略管理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谋求创新发展的一种自主行为.企业战略可分为三层.其中业务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与此同时,战略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帮助企业实施战略,赢得竞争优势.所以,研究国际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在业务层的利用与发展,并探讨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命题包含了三大内涵,即中国具有大国理念、大国目标以及对中国所处战略环境有总体乐观的积极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就要解决好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台湾问题等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这三个要素的配置失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诸方面均已显现出类似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一些特征。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必须把经济发展重点由强调速度转向结构调整,实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由来入手,对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进行了检讨反思,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一直难以根本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从而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期中抓住机遇,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一些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层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5.
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社会事业发展为中心的两种类型的政府职能。由第一种政府职能向第二种政府职能转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过程。我国政府职能必须经历两次转变 ,目前依然处于第一种类型转变之中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过程结合起来 ,力求在分类设计、分步推进的过程中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在取得了高增长良好势头的同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 问题,文章对确保2004年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其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战略,保持利用外资和内资的平衡,实行浮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缩减国际收支顺差,实现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伟大实践,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大事,是改善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重大战略措施,是推进和加快我国整体实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以及深刻变革的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因此,中国经济结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陕西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乱到治,现已基本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陕西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探讨对策,对促进陕西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