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现代慈善观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生存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在大学生慈善观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缺失、大学生的现代慈善观念淡薄的困境,因此,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慈善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丁晓雨 《法制与社会》2013,(26):269-271
中国慈善捐赠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募捐丑闻频频爆出、慈善组织良莠不齐、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等因素的存在俨然与慈善社会的要求大相径庭。任何社会活动都需要法律加以规制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以法律视角并结合行政理念深入分析,并着重强调通过培养慈善意识、健全立法和建立监督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为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身权利、义务的自觉认识。然而在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不乐观,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探寻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要提高国人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高校法制教育.本文指出高校法制教育应着重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根除权力至上观念、培养守法、护法与变法意识及培养用法意识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他们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成因,对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静 《法制与经济》2009,(22):126-127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他们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成因,对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和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最好途径与方式,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客观功效。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信力缺失、慈善意识落后、法制建设滞后、慈善机制发育不良等诸多制约,遭遇了前所未遇的困局。因此,改良国民的慈善意识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工程,健全完善慈善法制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促使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发育成熟则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要提高国人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高校法制教育。本文指出高校法制教育应着重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根除权力至上观念、培养守法、护法与变法意识及培养用法意识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党员意识培养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党组织重视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信仰、组织纪律观念和身份意识,但也容易忽视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主集中制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本文分析了现状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法家思想对于我们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的形成主要靠公民意识的培养,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只能借助和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现阶段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意识教育延伸,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深入探索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塑造成合格公民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3.
“当我走在街上,将身上的一些零钱放进慈善募捐箱时,我的心,感觉是暖暖的。”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走过10年后,一位普通市民对慈善的切身体会。“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继市场分配、政府税收分配之后的第三道分配程序。”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走过10年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达成的共识。当感性的体会和理性的思索交汇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这个时代,慈善已经悄悄地担当起调谐社会公平的责任。培养一种慈善的理念慈善,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然而,今年3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采访时,记者却听到“…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培养包含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公民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理性健全、公平正义,倡导"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准则。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使大学生成为与民主法制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诚信做人,自尊自信,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十分重要。但是,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大学校园中资源浪费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节约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针对我国大学生权利意识淡薄,合法权利屡受不法侵犯,维权意识缺乏等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列举出在校大学生重要权利常被侵犯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权利意识,为增强大学生权利意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与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我国正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法制意识的提高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尤为重要。因此倡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培养维权意识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关方面的解决之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和培养正确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叶正孩  俞岚 《法制与社会》2011,(19):245-245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在创业领域寻求突破的大学生具有重大的价值。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于精神路径、思维路径、技术路径三个基本路径来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鼎  王占勇 《法制与社会》2011,(28):240-241
90后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所欠缺,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所处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90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顺利度过大学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