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碳关税自提出以来,其合法性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热点问题。尽管很多学者已从WTO规则的角度论证了碳关税的违法性,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当今,很多国家仍意欲通过征收碳关税来削弱贸易伙伴的竞争力,从而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面对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的碳关税,对碳关税合法性的再次论证就成为必要之举。作为应对全球气候恶化的措施,碳关税的合法性除了在WTO框架下进行论证外,还应在国际气候法的视野下进行考量,而现有碳关税的设计违背了诸多国际气候公约中共同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其合法性难以通过国际气候法的审查。  相似文献   

2.
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关于碳关税的相关法案,这将在发达经济体中形成示范作用,并且对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国的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本文从分析碳关税相关概念以及实质内容入手,进而分析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应对碳关税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所谓的保护竞争力、避免碳泄漏提出了碳关税制度,但有关碳关税的概念在国际范围内还存在不一致。在界定碳关税概念的基础上,剖析欧美碳关税制度的实施基础,分析欧美碳关税制度的效果,对认清欧美发达国家的背后目的,提早做好应对之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共识。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政策主张可以分为边境碳调节税(碳关税)、碳排放许可交易(碳配额)两种类型。我们主张实行碳配额许可交易制度。它是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贯彻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政策选择,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我国应把碳配额许可管理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碳配额许可交易制度,在国际气候应对规则中加快夺取我们应有的参与权、引导权和决定权,争取国家有利的发展条件,推进我国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推进我国进入富强和谐的碳中和时代。  相似文献   

5.
碳税作为另一法律新理念,其与碳关税有何关系,碳关税的征收是否合法,并且国际贸易中隐含碳问题的存在又会对二者产生何种影响,文章就上述问题结合国际时政和学术理论,阐述见解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制定自己的气候变化法时,都打算将碳关税条款纳入相应的气候变化立法中,它们认为碳关税条款有助于解决碳漏、保护公平竞争和控制气候变化.欧盟的碳关税立法和美国的碳关税立法是两种风格不同的碳关税立法模式.根据欧美碳关税条款的基本规定来看,发达国家一旦实施碳关税措施,我国的对外贸易将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维护我...  相似文献   

7.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10,27(6):143-158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变化,同时更加深了美国对华经济依赖。相对实力下降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美国仍将对华采取"遏制性"经济政策,中美经贸摩擦不可避免。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和中美经济依赖关系的加深,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大。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决定了后危机时代的中美经济关系必然会在摩擦和调整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对此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并从战略高度上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及议定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客观上要求成员方在制定碳关税制度时应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排放责任、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区别碳关税制度.然而区别碳关税制度有违WTO下非歧视原则.倘若对非歧视原则下“同类产品”的认定标准加以修订,如重新解释边境税调整标准中的物理性质和消费者偏好标准,或采用“目的和效果”标准,则可能将产品的碳排放作为区分“同类产品”的标准,使区别碳关税并不必然违反非歧视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国际范围内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突出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WTO的建立及其成员国相互大幅度削减关税,更大大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在国际贸易中,除了政府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还存在着诸多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如跨国公司滥用国际市场优势地位、少数生产者在它们之间分配特定产品的国际市场、出口卡特尔对出口商品固定价格、大型的国际合并损及几个国家的国内竞争等等.  相似文献   

10.
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措施,与WTO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相符。然而,碳关税的实施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哥本哈根协议》,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始终未懈,但成效有限。在此过程中,各主要发达国家在国内也做了积极探索,许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即将来临,中国作为世界排放大国必须切实减排。为此,一方面需加强减排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和减排承诺,另一方面应依法合理地推动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共促减排目标实现,同时对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可能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损害也应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WTO框架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框架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问题、反倾销应诉与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贸易政策过渡性审议机制问题、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等。为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在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以及一些具体操作上,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以WTO为中心的贸易体制,这是一个将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兼收并蓄的混合体制,这一多边贸易体制具有不可动摇的经济学基础。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WTO规则的经济性,WTO机制体现的经济学内涵,探讨了WTO机制所具有的经济学含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5.
中美经贸摩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林 《外交评论》2006,(2):88-92
中美经贸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经贸摩擦不断。究竟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无疑是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作者围绕着中美经贸摩擦与日美经贸摩擦是否相同、近几年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原因以及中美经贸摩擦是否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等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作者认为,中美经贸摩擦与日美经贸摩擦比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重要区别;近些年的中美经贸摩擦主要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引起的;中美经贸摩擦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飞速增长,从而引起了我国贸易依存度的急剧上升。从短期来看,虽然贸易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则会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并且出口依存度也出现了过高的情形。因此,依靠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要想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从内需入手,这样可以降低贸易依存度,从而减少我国以后可能面临的经济体系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密切的相关性。“十一五”将是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贸易中新贸易壁垒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把新贸易壁垒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合作步伐将加快。漳州应积极探索设立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主要任务是推动漳州设立台商投资区,推动经济开发区扩区升格,推动漳州设立若干个特殊贸易区。对此,建议在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内推进民间先行先试,降低台资准入门槛,放宽台商投资领域,取消对台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中英经贸关系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中英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是英国第十大商品进口国。中英两国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中英两国经济上明显的互补性及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的顺利运行均为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目前中英双边经贸关系中还存在着双边贸易额占各自外贸总额的比例过小,英对华投资绝对金额不大等问题。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平等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必将会有新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贸易传导渠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效应进行研究,同时也进行分时段子样本分析。研究发现:双边贸易强度并没有显著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济联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外汇储备、货币政策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影响有限。“一带一路”国家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贸易合作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政策透明度,实现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