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岩创作具有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绚丽色彩。他宣扬一种浪漫的、富有自我牺牲意识的爱;同时他的创作具有悲剧的沉重感,表现了对命运的深深的敬畏。在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思考中,海岩具有对困境的超越意识,试图张扬人类的意志力量以抵抗无限强大的外部世界。而从其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情爱画廊、爱情悲剧与命运悲剧的相互交融所体现出的人生的沉重底蕴和弘扬意志型英雄人格以超越现实苦难来谈论海岩剧作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悲剧总是贯穿着一种民族的苦苦求索的理性意蕴,而这种理性意蕴就是一种民族精神,其本质特征引导着人对自身的本质及生存环境的深邃思考,从而在相当层面上让人们在悲剧的气氛中注意到善与恶的伦理观照.程婴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痛失爱子和育孤的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就了他的壮举,唤起了人们对审美主体的崇敬;考狄利亚在苦难与不幸的展示中,以个性酿成的悲剧,揭示生命存在的根据,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切,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自由、理想、完美、永恒的渴求,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之奋斗不息,这一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渴求,似乎离人越来越远。面对人的悲剧命运的被动存在,是勇气和希望给了人以超越的精神。艺术总是时时不忘将勇气和希望带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把人类的所有渴求都展现在了它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英国20世纪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失聪宣判》描写了贝茨教授失聪之后不得已提前退休后的生活点滴。他的生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其中更有突转和发现,尝遍人生的苦难。这些悲剧元素的出现使该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意蕴:对人物命运不确定之悲哀,对人生苍凉之悲慨以及对庸常生活之妥协。正是这种悲剧意蕴在读者内心产生了怜悯与恐惧所引发的情感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实践旨趣和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时代对国际法的新发展。在国际法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国际法的价值观相符合,体现为人本意识、合作意识和共进意识三个层次,以维护或推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其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生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伴随全球化浪潮在中国兴起,构成了强烈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挑战。如何驾驭物质财富,实现文化超越,在日益富裕的物质生存环境中,造就兼具民族传统人文优势和现代性民主意识及自立自强意志的均衡、健康、完善的人格,逆转人类物化之生命诉求的下降通道,引领中华民族乃至全体人类重归向上寻求生命追求,是文化复兴之路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命运与使命。  相似文献   

8.
"生命超越"文学主题源自于人类"生命超越"的精神现象。这种现象基本体现为两个维度:神之超越和人之超越。当人类处于幼稚、懵懂状态,承受着强大的自然异己力量的统治和压迫时,就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上帝、佛等超自然的神灵,以期获得生存的信心和勇气。此为神之超越。而当神之超越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时,就产生了以人为核心的人之超越。虽然二者都是在意识领域中来实现生命的突破和飞跃,都是用精神力量为人生指出一条光明之路,来抚慰人的灵魂,但以人为终极目的充满理性的人之超越,与以神为终极目的具有浓厚的虚幻性的神之超越则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黄仲则诗歌“盛世哀音”的道德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仲则堪称"悲剧诗人",他在"盛世"敢于歌哭"哀音",以诗歌承载起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忧患意识,唤起了人们对苦难众生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其杰出的创作实践,无论是创作背景和思想,还是内容和情感,都体现了道德提高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颜雪岭 《人事天地》2007,(11):31-31
作家海岩一度陷入了“团队创作门”风波,指他的作品实为找人带笔。为此,他向记者拿出几个提袋的手稿,声称怀疑者可以拿去做笔迹鉴定,以此证明清白,并解释自己创作的一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活着》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能力。本文拟通过探析小说主人公富贵在极度苦难的生存状态下所体现出的生命承受能力,来分析支撑其坚强生存理念背后的精神源泉:对命运的顺从与认同,亲人间体现出的脉脉温情,以及富贵深厚的家庭情结。富贵所持的那种面对苦难而活着的“在世”态度,不仅是一个农民的生存体验,也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发展的现实境况,决定了中国对西式现代性历史展开的批判意识,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出场姿态,即关乎一种克服全球现代性问题的探索与尝试。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跨越“物种思维”的“类思维”为认知起点,以超越“抽象力”的“集体力”为过程动力,以摒弃“普世价值”的“共同价值”为信仰支撑,以克服“异化发展”的“全面发展”为至善目标,这些共同勾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架构。考察作为破解全球现代性问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叙事,彰显唯物史观的建设性逻辑,强化社会主义在现代性布展中的话语权,展现全球现代性基本取向上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对实践问题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他的实践辩证法思想中.实践辩证法是其实践哲学的精髓,大体上包含五个主要内容,即思维与意识的对立统一、意识与意志的对立统一、意志与 自由的对立统一、意志自由与行为自由以及思维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在建构实践辩证法过程中,黑格尔不仅探析了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而且区分了"实践态度"与"理论态度"两个概念.在黑格尔看来,"实践"的出发点是思维,具体表现为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运动过程,同时体现人类的决定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统一.黑格尔借助实践辩证法深入系统地解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发生机制以及人类实践遵循的辩证法,对人们认识"实践"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以及人类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人类行为自由等论题具有理论启示,但由于在唯心主义道路上走得太远,黑格尔的实践辩证法并没有将他自己引向存在和时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共同体的形式和性质随之发生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合作共同体,是更高层次的合作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人类共同体,不是以血缘、地域、民族国家为中心,强调人的"类"存在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全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以共同体为本位,而不是以个人为本位、国家为本位,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利益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论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行动上更应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 ,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相似文献   

16.
作家海岩以《便衣警察》、《玉观音》、《平淡生活》等系列畅销剧,先后捧红了陆毅、佟大为、刘烨、孙俪等一线明星。少有人知的是,海岩却是位单亲爸爸。儿子侣箫虽为演艺圈人,但至今默默无闻。为何海岩不把自己的儿子捧红?原来海岩太“绝情”,他说,我要做一个“狠心”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哲学伦理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对一个具有独特创作思想的作家,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就享誉20世纪世界文坛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海明威的创作思想本身即体现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价值取向又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集中体现了他复杂的个性特质。(一)浓郁的悲剧意识。海明威是个有着悲观意识的清醒的作家。他既有着美国民族与生俱来的豪爽、乐观、机智、诙谐,又有着海明威式的感伤、敏感、悲观和喜怒无常。这种多元的气质形成了他悲剧人生观的心理机制,并和其他因素一起参与其文化心理结构的搭建。他…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者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尺度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地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通过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主体维度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由抽象的可能变为现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动中得到相互提升和超越。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尺度,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深化对其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艾特玛托夫的后期作品,在对人性与社会之"恶"的关注中,常常显示出一种悲剧意蕴。《断头台》便是其代表作品。它由三条线索组成:从神学院出来的阿夫季以拯恶劝善为己任的精神探索;牧区先进工作者鲍斯顿在现实邪恶的压迫下走向他个人的"世界末日";一对草原狼苦苦求生、不断地失去它们的"乐园"的悲剧。这些都展现了作家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和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