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我读汪曾祺散文,极喜欢他写父亲的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对坐,可以浅酌,可以吸烟,看画写字,何其温馨隽永?汪曾祺先生是大家,小说、散文皆精——有一种大家气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深蕴醍醐。我觉得汪老有名士气,文如其人,散文即冲淡。他也写旧体诗、画画。因为闲时爱涂鸦旧诗,所以也很注意汪老写的诗。汪老的诗有一种韵味,耐咀  相似文献   

2.
我跟王平有些缘分。他在武大读作家班的时候,我到那里组稿,托他帮忙。后来他从湖南文艺出版社调到省出版局,参与创办《书屋》杂志,搬家后的房子,我住过,感受了他的生活风格。他在局里编辑一本出版产业内刊时,发表过我的文章,当过我的责编。这些年,我陆陆续续看过他的一些小说、散文,以及介乎小说散文之间的散文小说或者说是小说散文,譬如这部《倒脱靴故事》中的一两篇,我是从《湖南文学》的清样中看的,因此,可以说我是他的读者兼校对。  相似文献   

3.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在本土发生,属于原生型文化;古罗斯被多种文明所包围,其文化发生于各种相对发达文化的边际上,故而称之为边际文化.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中国,其原生型文化与他者文化相比,常常具有较高的文化势能,逐渐形成以"我-我"对话形式为主的文化发展模式;俄罗斯地理位置开放,其文化发端起源于与他者文化的对话,并在不断的对话过程中完善自身,形成了以"我-他"对话形式为主的文化发展模式;"我-我"的对话模式伴随的是"稳定和连续",但也带来"保守和停滞";"我-他"的对话模式伴随的是"分裂和离散",但也带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火烧裳尾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在冬日里与朋友围炉取暖。这时,他已看见朋友的衣服被火烧着了,还慢腾腾地一字一顿地说:"有一件事我早就看到了,本想说吧,但又怕你性子急;假如不说吧,恐怕你的损失可就惨了。我究竟是说了对,还是不说对呢?"朋友赶忙问:"你要说什么事?"火烧着你的衣裳了。"慢性者终于将事情说了出来。那朋友赶紧提起衣服,把火扑灭。他生气地责问道:"你早就看见了火烧衣裳,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说你是急性子,果然不错。"火烧裳尾@程雯  相似文献   

6.
朋友欧阳羽拿来他父亲欧阳瑞林老的诗词要我提意见,还说想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欧阳瑞林诗词选》作序。我很惶恐。余事也爱涂鸦,陆续也出版过三本诗词集。但自认为并无给人诗词做序的资格。待我读了欧阳老的稿本,不禁有了一些想法,不妨写出来,姑且算做刍议吧。  相似文献   

7.
紧追一只羊     
我有位朋友很有才华,在少年的时候就开始陆续发表文章,尤其是他写的散文,简直是字字珠玑,发表在全国很多期刊上,渐渐地他也有了名气。但是后来他遇见了一位文友就改变了自己的风格,那个文友的小说写得很棒,其中一本小说集子已经相当畅销,他见了后开始羡慕不已,一意孤行地也开始写起了小说。这期间别人劝他的时候,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说一定要有所成绩,不然就绝不罢手。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写的小说发表的少得可怜,等他醒悟的时候,再次去写散文的时候,文笔已经枯竭,大不如以前。而和他同时期甚至还不如他的文友,都已经在文化圈里相当有名气了,不…  相似文献   

8.
正艾芜是一位流浪型作家。流浪,说明他走过的地方比常人多。我前些年在一本书里谈艾芜的创作,把他的《大佛岩》看了数遍,那是写他们四川一处胜迹的散文。我知道不少人也写乐山大佛,好像胜不过他的这一篇。艾芜前半生,在漂泊中过去。这会儿,我在他的故居——一个四合院的阳光下站定。这里有他的生命,那颗文学灵魂不曾一刻离去。四围填满宁谧,不出什么声响,  相似文献   

9.
正好友任学路要出诗集了,他早早就约我写序。我这人一贯重色轻友,总忙自己的那点儿杂事、破事,竟然一拖再拖,真是罪过……学路兄是多厚道的人,怎么肯催。他不催,我更觉得欠他。人生交一个朋友不易,年岁渐长才懂得这个道理。任兄为人谦和,说话声音不大,好像怕吵到不相关的人似的,其实这是一种礼貌。你托他办事,他应了,就妥了。"重然诺",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他做到了。我与学路兄相识数十年,交  相似文献   

10.
怀念冰心     
正第二天下午,我们到西四花店买了两束鲜花,到北京医院去看曹禺。曹禺住院好几年了,身体一直不好。老徐献上花,转达了巴老的问候,没说几句话,就告辞了。因为看曹禺的人很多,外面有人排队等候,不好久留,同时也怕他太累。曹禺说:"你们来了,也不多聊一会儿。我见到你们就精神,你们一走,我就无精打采。"他坐着轮椅,一直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从北京医院出来,我们直奔冰心家。路上,祁鸣说:"曹禺真有意思。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每次见到巴老,都有许多话要说。巴老也有许多话要对我说。于是他说,我也说,谈得热火朝天。但我听不太懂他的四川话,他也听不太懂我的话,但就是想说,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实际上,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大家在车里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与路遥     
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又一次站在路遥的墓碑前,看着铭刻在墓碑上他说过的这句话,我依然无法抑制这句的眼泪,扑簌簌地要流出来。我为路遥落泪,自己不知已有多少次了。但我知道为他落泪,是在我听闻他英年早逝的那个日子。而那还不是头一次,因为我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三期看到他的中篇小说《人生》时,就流过泪了。不过这一次为  相似文献   

12.
正优雅是吴志实散文的格调。散文还有一"难",就是写得优美雅致。这并非仅仅讲散文的行文,更是讲散文的境界。要把文字写得优雅并不难,难的是在骨子里的气质也那么优雅。这话往深里说,就是散文是一种文人专属的文体,非得是文人才写得好,写得出彩,写得出精气神,写得优雅。这话当然也有偏颇的成分,但是,我们一定注意到,当一个人文化底缊足够丰厚时,他的  相似文献   

13.
喜欢丰子恺     
正一没来由地喜欢上了一个老爷子,那大约是1982年的事。这老爷子是画家、佛教居士,同时也是一位散文作家。我开始喜欢他时,他已去世七年,所以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对他的感情,还有一种由衷的感激。正是他使我意识到平和的散文所具有的性格魅力,并进而了解到艺术、宗教和童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正辛弃疾(字稼轩)离开我们已800年了。他的词篇脍炙人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辛弃疾一生写了620多首词和诗文。他的词艺术成就极高,而他的诗作、文论所闪射的思想艺术光芒亦与他的词作交相辉映。他的文论"笔势浩荡,议论纵横","统筹全局,周密谋篇"。他的散文法度谨严,节制有序,变化出奇,不主故常,"气势雄壮、高节操、高境界、高格调",为南宋散文"事功派"和"文采派"之楷模。  相似文献   

15.
正张中行(1909-2006),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为20世纪90年代散文界热点人物。他与季羡林、钟敬文同为当代学林巨子、文坛大家,他们互为挚友,同享"著名学者"之誉。张中行先生原住京城北三环外的一幢高层住宅里,身高且瘦,溜肩膀,布衣布履,举止神情怡然自得,大有"布衣可傲王侯"之势。平时言语不多,但言必有物,正如孔子所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相似文献   

16.
正大约两个月前,徐隆彬教授把他所写《朱可夫大传》~①一书的书稿寄给我并请我作序。我欣然应允。10年前,我曾为徐隆彬教授的《赫鲁晓夫执政史》作过序。在徐隆彬教授的四部著述中,有两部让我来作序,这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难以言喻的荣誉。通读全书,感悟良多。我首先为徐隆彬教授在日益物化浮躁的年代仍执迷于学术所感动,其次为他严谨、勤奋、执著的学术精神所折服。我想就这部书谈点个人的读后感。如果能为读者起到某种导读的作用,我将感到十分欣慰。朱可夫是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斯大林把他视作"胜利的象征",每当哪个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非洲因表述主体的不同而被"发现"或被"建构"成不同的形态.一是"自我表述与建构"的非洲,它由非洲本土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符号系统组成.二是"他者表述与建构"的非洲,它由近世以来外部世界关于非洲的知识系统(学者著述、媒体报道、游记描述,等等)组成.自我表述的非洲与他者表述的非洲,两者常常相去甚远,各有形态.只有在"自我表述"与"他者表述"之间不断地穿梭往来,融合两者的视角与方法,方可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非洲图景.  相似文献   

18.
青藤茶     
陈国华 《新青年》2006,(10):18-19
序 我坐在飞驰的列车上,从山东济南直奔北国冰城哈尔滨.看着窗外连绵起伏的青山,我知道,我离我的儿予近了,更近了. 10年了.我离开的时候他才一岁半,还只是一个刚刚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憨态可掬的小婴儿.我把他交到冬梅手上,看着冬梅牵着一步三回头的他离开我的视线.现在他12岁了,从冬梅定期寄给我的照片中,我看到他从一个小婴儿长成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士方 《海内与海外》2014,(6):69+68-69
正自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收藏名人亲笔签名的名片,至今已有藏品60余枚。香港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和香港著名作家金依签名的名片很有特色。作为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鼎鼎有名,但梁羽生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陈文统却知晓的人不多。因此我请他在"陈文统"三字旁签上"梁羽生",这张名片就意趣横生了。金依也是笔名,他本名张初,名片上角有红色"金依"印。我请  相似文献   

20.
不装的涵养     
关键词"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不懂也要装作很懂的样子,以为那样就可以在人前挺胸昂头,别人就会高看他一眼。殊不知,装出来的高深只能欺骗别人一时,一旦真相暴露,浅薄立刻显现,给人留下笑柄。明代江盈科所著一篇文章记载: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