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2008年7月1日,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有6名警察在工作岗位上先后死于歹徒的刀下,这一事件震惊了全国,也把一系列有关袭警现象的议论推向了高潮。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要加紧袭警罪的立法工作,以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有的专家认为要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用好用足立法资源,不必增设新罪名等,各种意见纷呈。如何看待和分析袭警现象,似已超出了单纯的刑事立法范畴,并且与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相关,其中还包含着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的态度问题。不论我们把问题提到多高的位置,袭警行为总是同警察权力或权利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袭警现象,其实质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警察维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袭警事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时间,袭警问题频发,谈论袭警问题者也较多。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新问题,其实自从有了警察。袭警问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多数学者认为针对袭警问题需要设置严刑峻法,但鲜有人认识到公众的态度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思维,即误区。认识袭警问题需从立法问题、常态与增量、应对理念等角度来予以澄清,避免认识误区,从而确立解决袭警问题的正确理念。  相似文献   

3.
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件,警察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致使正在执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警察职权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实中,我国警察执法权力与权威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其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其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是更为有效应对此种现象的必要前提。刑事立法上要扩大正当防卫权的范围与设立袭警罪;行政法规立法方面的完善是应对我国警察遇害比率过高问题的法律出路;警察执法现状反映出警察执法能力方面的不足;各种社会思潮也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下的法律制度和警察权益保障理念没有对"软暴力"袭警给予应有的关注与重视。但实践证明,"软暴力"袭警严重损害了警察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进而导致通过警察执法得以伸张的社会正义难以实现,并破坏了来自不易的警民和谐关系。其中,刑事立法不健全导致保障缺位,警察专业培训缺失导致应对缺位,媒体和网民的倾向导致舆论监督缺位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观念缺位是我国"软暴力"袭警猖獗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健全刑事立法以打击"软暴力"袭警,加强警察专业培训以应对"软暴力"袭警,加大正面引导以促使媒体、网民正视"软暴力"袭警,提高行为人的法律意识以预防"软暴力"袭警四个维度找寻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暴力袭警严重侵害了警察的合法权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于袭警行为是否应当单设罪名予以刑法规制,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不同的声音。面对非理性的犯罪,需要的是理性的立法。因此,应对袭警行为的规制进行全面反思,结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借鉴西方国家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立法,提出应对暴力袭警的新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警察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不法的侵害。表现为:暴力袭警现象不断增多;诬告、陷害频频发生;警察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只有加强领导,把维护警察权益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警察权益的立法,建立维权组织,规范、完善警察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内部督察正名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公安的法制观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执法水平,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增强警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使警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强硬立法应对暴力袭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袭警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暴力袭警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民众公然向民警侮辱、挑衅、示威、施暴等各种阻碍警察职务的不法行为,暴力袭警频发的因素有:法制因素、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和民警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通过借鉴西方警察权益保障机制机会,强硬立法,规范警察维权组织等举措应对袭警。  相似文献   

9.
中国警察维权的发展演变情况,体现了各时期中国警察维权的内容和特点,也反映了警察维权的不足和困难。中国警察维权存在的问题,在立法和制度两方面的体现较为突出,也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警察维权的重点——袭警问题,以及警察维权的难点——解决警察维权所涉及的各方利益更是当前警察维权必须尽快解决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件,警察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致使正在执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叶琦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1,21(1):19-21,32
人民警察是法律的坚强守护者,也是一个容易受到袭击的群体。当前,袭警活动日益猖獗,人民警察的自身权益不断受到侵犯和挑战。为了弥补法律上的缺陷,保障正常的执法工作,有必要设立袭警罪。同时,应当明确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关于袭警罪的立法化过程也应当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目前我国对袭警犯罪刑事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滋长社会不法势力和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重要根源。袭警这一危害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公权力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生命的威胁,对司法资源的破坏,更会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在我国《刑法》增设袭警罪可以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权。  相似文献   

13.
从统计数据看,当前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行为主要有暴力袭警、恶意投诉诬告等形式,因此,使大量的公安民警身心受到伤害。在现行的法律与行政框架下,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有两条途径,即追究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者法律责任与对权益受到侵害的民警予以相应的权益救济。从调研的情况看,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案件的发生与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形势、经济发展,警察数量的配置以及外来人口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袭警事件,不仅严重伤害了警察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随着袭警事件的凸现,有关部门和学者在分析其原因时指出,袭警事件频发与公安机关推出的"人性化"执法有关,应当叫停人性化执法。其实,正当的警察人性化执法非但不是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反而是消减袭警案件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当前,警察人性化执法之所以引起争议,并非其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因此,应当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完善警察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安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而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目前警察行政执法存在越权执法、以特权思想执法、随意性执法、不遵守法定程序等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相关法律不完善、执法观念落后、财政保障格局不合理、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警察素质不高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应严格限制非警务活动、完善行政立法、强化民警法治意识、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执法培训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公安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从立法宗旨上,既追求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之目标,又追求人权保障与程序公正之价值,同时注重对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较之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治安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特点,从国家管理社会治安的目的与需要出发,扩张了公安行政执法机关之管理处罚权,规制了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泰安市"1·4"袭警案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匮乏,研判不足,警惕性不强,战术不当,缺乏合理的处置预案;实施车辆拦截的措施不当,缺乏必备的处置装备和专业处置警力反应迟缓。要培养民警执法行动的安全意识,应该强化安全来源于对执法行动的正确的思想认识,安全来自于携带装备的行动习惯,安全来源于警务实战行动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杨佳袭警案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剖析杨佳袭警大案,可以看出良好的社会政策是预防刑事犯罪的基础。警察要规范执法,提高防卫意识和实战本领,重视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和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警察执法面临诸多困境: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警察的综合素质较低;袭警案件频发;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手段虚化;警力和经费严重不足等。为此,摆脱警察执法困境需要科学界定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实行人性化执法;严格入警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通畅出口,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加强监督,从严治警;革新领导体制,改善执法环境;增设袭警罪,建立专业化的维权机构,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