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艳利 《法制博览》2013,(4):215-216
公共利益是启动土地征收的实质性要件,而我国立法并未对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学界研究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承包方有五种流转方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对流转后的集体土地进行征收的,依据法律规定要给予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补偿,然而流转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归属在实践中引发了很多争议,在此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静 《法制博览》2013,(9):210-211,16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征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征收法律现状以及在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农用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弊端很多,应予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带有公权色彩的私权,不同于法人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行使主体不同,应分别加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作为经济组织,要建立具有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精神的组织机构,分别设立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和民主,要立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范围,通过土地权利登记依法确权,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并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大陆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地征收已成为我国大陆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种获取建设用地的方式。但随着征地需求的快速增加,农民财产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土地征收已成为多方利益主体角逐、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集聚点,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性瓶颈。土地征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解决土地征收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从立法层面对土地征收给予完善的制度支持,台湾与大陆有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基础家底,土地征收制度对大陆非常有借鉴意义。土地征收中的矛盾抗争也曾困扰着台湾社会,现在冲突也偶有发生,但台湾对土地征收规定了严格的程序要件,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解决土地征收的立法机制与处理机制。本文分别从土地征收的条件、征收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征收的程序及救济等四个层面予以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土地征收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公共利益"的范围要求规定,讲经营性建设和公益性建设有效的进行区分和辨别。同时严格按照市价进行补偿,使得农民可以从土地征收中获得实际收益。当然这个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有效配置对于土地征收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墨宁 《南风窗》2011,(21):66-68
城市化越是紧锣密鼓,集体土地被"国有化"就越严重,更多的农民将在所谓的"公共利益"面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田园和屋舍。然而,让农民与政府产生冲突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征收行为本身,而首先表现为补偿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张有义 《南风窗》2012,(25):26-27
按照计划,《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本应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因为涉及部门众多,意见很难统一,所以此次"力推"草案,也彰显了中央政府改革征地制度的决心。11月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八大天津代表团讲话时表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要着力办好两件事,其中提到将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下称《条例》)。但制定该《条例》面临重重困难,其中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虽规定出于社会公益需要可以征收私人财产,但并没有具体列举哪些是公益需要。对于物权法是否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目前争议颇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收范围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去生活来源。虽然国家制定了许多法律政策来保护失地农民权利,但是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的征地制度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表现为:过于宽泛的土地征收目的范围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补偿额过低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冲突,被征地农民不能就业与以人为本之间的冲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以下改革:明确土地征收目的范围,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补偿被征地农民,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杜姗珊 《法制博览》2013,(2):222+19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地征收面积日益增大,目前农地征收补偿方式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为主,在重新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补偿不能落实,拓宽补偿方式并使其行之有效,以满足不同被征收农地农民的不同需求,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房屋征收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代表国家对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所有的房屋进行强制剥夺所有权,因此政府相应地遵循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给被征收人以合理补偿,保障其可以获得新的产权,这就是征收补偿。本文分析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现状,由特殊到一般,我们通过案例探讨在补偿标准的制定及施行上的改进方向,公平原则在补偿的实施中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是一个非常复杂、难以界定的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进行了有益探讨,但其局限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概念界定的抽象性难以适应实践的复杂性;认定主体的单一性难以真正体现利益的公共性;立法中的实体性难以实现程序中的正义性.尤其是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要让“公共利益”实至名归,最为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应...  相似文献   

15.
直接征收具有的对抗性以及由此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早已深入人心,不过时至今日直接征收或国有化目前已经相对罕见。与此同时,采用间接形式的征收变得日益重要。《能源宪章条约》是专门对能源领域的国际投资进行保护的特殊公约,其第13条被称为《能源宪章条约》的征收条款,基于该条约在能源领域以及在征收领域的双重重要性,对条约征收条款进行解读,探究在条约下征收的概念、条件等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重庆钉子户案”展开分析,立足于我国民法的基本理念,通过论述《物权法》中的规定与理论争议,概括出我国公共利益含义的界定及其权属之争。  相似文献   

17.
张雪丹  朱跃娇 《法制博览》2024,(12):153-155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图书馆的专门立法,该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公共图书馆法》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以实现与版权法所保护的版权所有者的个人利益的平衡。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法》在读者权利保护和对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确认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来证明《公共图书馆法》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突出作用,并试图通过与美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经费保障方面的制度改进,以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方面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智慧 《法制博览》2015,(3):122+121
公租房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关注民生为背景政府大力支持公租房的发展,特别是在集体土地上建立公租房,引发的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由于目前在我国涉及公租房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基于此状,通过对公租房的性质、特点进行概述,剖析公租房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在我国集体土地上建立公租房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解决在集体土地上建立公租房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权与日耳曼上的总有很相似,试图以此为基础解释集体所有这一法律现象;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应为共同共有,集体所有是共有人没有处分权的特殊共有;还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集体土地的最终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对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也是热论中的问题,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对集体这一概念也是相当模糊,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陈和午 《南风窗》2013,(25):52-54
城乡建设用地入市"三同",不能只就土地谈土地,还要考虑土地背后的户籍制度、财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才能将中国这一片复杂的土地处理好。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一轮土地改革政策定下基调。从新一轮土地改革政策的导向看,在土地改革上的确有一些新的提法和突破,《决定》强调,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也趋于升温。但就政策的基调而言,总体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