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赵朝峰 《求知》2016,(4):57-59
正随着"互联网+"的大热,人们开始用新的视角去研究传统产业,去发现传统产业内涵中未被发现的"处女地"。经过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从倡导到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和引导性产业,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消费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体验型产业,以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的文化旅游更是凸显了体验经济的特色,消费者追求体验、追求刺激、追求精神的欢愉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现代文化需求的发展及文化消费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文化作为经济的灵魂,主导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文化需求在不断膨胀,文化需求的膨胀有其深刻的现代根源;高强度的文化需求刺激了文化消费的兴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文化消费正向其它消费领域外溢;大部分文化消费表现出体验化趋势,消费者通过文化体验走向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3.
《求知》2021,(9)
正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积极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持续增长我国旅游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市场客群的精准细分,旅游已经逐步告别了"到此一游"的消费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意义、更具个性化的出游需求。  相似文献   

4.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观赏旅游价值、寻根旅游价值、体验旅游的价值、教育旅游价值和学术旅游价值.历史名人文化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为旅游景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土文化特色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资源驱动力;对消费需求的关注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需求驱动力;旅游体验价值创造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价值驱动力;多旅游服务主体参与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驱动力;休闲环境营造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保障驱动力;区域联动发展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持续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温泉旅游具有文化体验性、康体养生性、时尚消费性等鲜明特征.我国温泉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温泉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然而在现实开发中,由于资源调查不充分、资源评价不客观、市场把握不准确、产品开发少创新、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出现,我国的温泉资源优势没有较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8.
乔秋敏  袁林 《学理论》2010,(24):139-14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消费趋势的变化。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茶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江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老的茶文化,但是品牌混乱、人才缺乏,使江西茶文化旅游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今后要加大力度整合品牌、策划线路、拓展营销,以实现茶业和旅游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汪灵 《学理论》2011,(11):84-85
通过对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其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如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等。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7,(2)
<正>旅游业由于关联度紧密、就业容量大以及"无烟性",已被国际公认为最具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旅游业已融入全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之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世界已真正进入旅游时代。为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视并大力发展融入文化与生态元素的特色旅游是引领旅游业持久发展的核心与方向。鄂尔多斯市作为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宋竹芳  李树民 《学理论》2015,(6):130-132
真实性作为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北地区文化遗产发展的最大阻力。由于后现代的符号主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等级颠覆以及仿真体验的盛行导致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正面临两难的困境,在发展过程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文化效益、生态效益,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正遭受破坏性的开发。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真实性困境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适合西北五省区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兴山昭君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团结、和谐的一面旗帜.在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的形势下,昭君故里兴山县应对昭君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即将昭君形象由"古代美女"、"民族友好使者"向"和平女神"提升;将昭君文化旅游由国内旅游市场向国际旅游市场开拓,由旅游景点经营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由静态展览向动态体验开发转化,由"硬开发"向"软开发"转变,从而全方位打造昭君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黄江 《学理论》2015,(7):100-103
从旅游发展的规律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GDP不断升高而升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可以预测,文化旅游业将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梵净山西五县文化旅游开发星多月不明,与东线不对称,与周边不融合,与长江不衔接,需要在政府主导、体制改革、市场打造、宣传方式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辛云鹏 《学理论》2013,(10):83-84
众所周知,哈尔滨拥有发展冰雪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也遭遇国际国内激烈市场竞争的威胁。在体验经济的大潮中,如何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吸引和感染更多游客,已经成为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分析了哈尔滨发展冰雪体验旅游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哈尔滨发展体验式冰雪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成都旅游:隐忧与出路——“创佳”成功以后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战略方向以及方法对策等方面探讨了成都"创佳"成功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本文首次创新性提出"成都应当定位为‘中国文化体验之都’,并提出"依照‘中国文化体验之都’的战略定位,实施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成都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实施上述战略的手段,作者提出了"系统兴建展现成都多元文化内容的游览体验体系,建立成都旅游营销统筹机制(平台),打造全国顶级休闲度假基地"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熙兰 《学理论》2011,(5):225-226
长征沿途的众多元素构建了厚重的旅游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旅游教学过程,并通过剖析长征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激发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走长征路,开发长征游"的欲望,渐入佳境地完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实现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汉中南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更深一层次的挖掘与开发,不仅可以整合南郑文化资源,其还具有良好的旅游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分支的音乐文化,在"文化兴旅"的大背景下,与旅游的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音乐与旅游的双赢。哈尔滨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其繁荣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同步,具有旅游开发的明显优势。从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概述了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同时分析了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而提出了推动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2)
哈尔滨市双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进入"十三五"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凸显。特别是2015年5月12日正式撤市建区后,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因为如此,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提高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的意义,下大力气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重点打造解放战争旧址群、清代历史遗迹两大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之充分展现百年双城堡的文脉,为当地旅游业创造更大效益,促进哈尔滨市双城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变——来自5.12大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大地震重创游客信心从而重创四川旅游,主要原因在于四川旅游产品的局限性。由于四川雄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四川文化特色的规模化的文化旅游产品,而是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为主的低层次,这样,旅游产品的畸形结构也就引起了游客结构的失衡状态。因此,灾后重振四川旅游的根本问题应当是战略转变,即从观光旅游为主转变为文化旅游为主。在战略目标上,形成具有鲜明四川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战略布局上,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都市游"文化旅游体系;在战略重点上,突出发展三大文化旅游方式;在战略举措上,实现观光旅游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