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一个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注重的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创造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和谐的转移需要建设有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完成,制度变革是关键,而这种变革是包含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劳动保障制度以及若干外围支撑制度在内的一个制度束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般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泛户籍制度造成的一系列制度困境.由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安排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面临着更特殊的制度困境.认识、了解转移中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创新、接受新制度.提高整体素质,是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跨越制度困境,成功实现转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特质与现实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制度创新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渐进式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简论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荣 《理论探索》2004,(3):57-58
制度因素、劳动力素质、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 ,制约着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总量大、兼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省内转移增加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需要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来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支持等。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就地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土文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就地城镇化存在许多现实藩篱,制度不完善、权责不匹配、产业失衡、利益多元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推进制度改革、优化权责配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多元利益就成为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我国改革前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城镇化制度建立的过程,分析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度变革,并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政府制度创新对城镇化的作用、城镇化与城乡差距变化关系和人口与就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家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创新制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应是工农业实现协调发展。问题在于,在河南省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制度条件下,工农业协调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阻碍和困境,政府突破困境的路径应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与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之间找到均衡点,农村产权清晰和市场主体培育是针对上述困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回应。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城镇化必须包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同构化倾向”、乡镇成人社会衰落、村庄消失速度加快、政府职能缺位与错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合理定位和规划城镇发展类型、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要采取均衡地方利益,提升城镇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动力;保障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进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让他们有能力进城等有效措施以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要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就必须不断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突破。为此,必须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城镇化路径;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和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巨大,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系统哲学的理论原理分析解决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具体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现有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匹配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生态环境亚健康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二是资源配置失衡削弱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三是农村居民自我排斥倾向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突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需要树立城镇化经济本质的正确认识,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关键投资领域,以金融体制创新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创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困境,深入阐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逻辑,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城市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的现实需求;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衔接机制等优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大问题。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理论简要评价,提炼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就地转移,就地消化;向小城镇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本文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农村城镇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才是现阶段客观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发展中深层制约因素 ,包括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实证分析 ,可以提供探索和解决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免征农业税后,基层政府因财政汲取能力有限和公共服务动机的缺乏,陷入职能意义上的"无政府状态",农田水利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因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资本的制约,"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导致农民自主治理能力的欠缺和合作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丢包袱"式的农村水利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剧了灌溉集体行动的困境。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村组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灌溉问题涉及农民的个人选择、集体行动和灌溉制度的演进等复杂的选择和制度问题。总结村民在灌溉制度中的合作困境,尝试进行理论阐释,探讨建立有效灌溉制度的可能性,对于扩展我们对农业灌溉制度和村民自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障扶贫要坚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协同配合,形成保障合力,既要重点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发挥"济贫"效应,又要兼顾贫困边缘人口,发挥"防贫"效应。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困面临以下困境: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分配偏见困境、医疗救助的目标人群覆盖扩大及补偿水平提升困境、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基于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定位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效应的协同配合,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对低收入者的分配偏好,加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效应,提高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府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作为。  相似文献   

20.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政府既是制度、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实施者.鉴于我国对农民长期的制度性歧视这一客观现实,政府应该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运作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化保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