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和危险期。一些通过暴力能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业为黑恶势力滋生提供了土壤,无业和社会闲散人员构成黑恶势力成员的基本来源,黑社会亚文化是黑恶势力犯罪的催化剂,社会管理缺陷为黑恶势力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防范黑恶势力犯罪风险,要提高认识,打防结合,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秩序,着力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切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2.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黑恶势力组织"的犯罪模式昭示着黑恶势力组织已向新兴领域延伸的新态势。该类黑恶势力组织已突破传统黑恶势力组织形态与犯罪手段,其新特征与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典型特征存在较大出入,但数部法律与指导文件中规定: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认定标准。该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刑法评价问题凸显了传统黑恶势力组织认评标准与解释论对于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不兼容现象,因此在深究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新特征之后,宜选择并确立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刑法解释或立法的新立场,进而从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危害性特征以及主观认知等具体问题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4.
威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黑恶势力犯罪非常猖獗。控制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可以归结为合法社会控制力量的削弱,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弱化,以及罪犯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导致的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是犯罪分子基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比关系的理性选择。控制理论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启示是强化合法社会控制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强化基础素质教育,矫正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则是加强"犯罪预防环境设计",提升黑恶势力犯罪成本和提高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意识,构筑起心理栅栏。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猖獗的情况,湖南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分析出黑恶势力犯罪的五大特征。在把握了犯罪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现状来看,黑恶势力犯罪的猖獗是社会原因、个体原因等原发因素与抑制犯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近年来甘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情况为线索,分析、总结黑恶势力犯罪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了"打黑除恶"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测了甘肃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并立足实际提出了加强"打黑除恶"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作为黑恶势力犯罪的分支和走向,已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文章对甘肃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对该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尤其对该犯罪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加强农村警务建设,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等五项具体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恶势力犯罪是新时期刑事犯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表现较多的就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案件(简称"三类"案件).因此,准确把握"三类"案件与黑恶势力之间的关联,确立对策措施,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域外黑恶势力犯罪的自身特点,有关国家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治理优势,主要集中于侦查手段、机构设置、关联犯罪侦办与证人保护等方面。目前,我国在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方面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不少提升空间,如罪名设置缺乏科学性、预防性措施存在短板、部门合作欠缺及专业执法机构缺位等问题仍需加以解决。结合我国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不足与域外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经验,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罪名设置,强化预防性措施的运用,促进多部门间的合作,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通过多元措施的体系运用更好地构建惩防一体化的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病态现象.公安机关治理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对于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犯罪现状、犯罪特征,公安机关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预防、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13.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一些盘踞在农村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在手段形态、活动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凸显出向农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研究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存在的困境,建立多维度治理机制,集中开展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治理专项行动,落实地方党政责任,强化打击与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14.
黑恶势力犯罪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特殊类型犯罪。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两次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如何系统深入地治理社会黑恶势力,成为考验和提升党和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该类犯罪难以根治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社会治理也应该坚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黑恶势力"已经大量地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江西"黑恶势力"犯罪呈现主体人员成分复杂、犯罪手段从公开暴力向隐性暴力转化、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定性与行业性、犯罪组织多方位渗透等特征。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管控相对滞后、对暴利行业利益的追逐、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人力资源市场、法制不健全。为此,一是应完善制度、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二是依靠党委政府,严查"黑恶势力""关系网",铲除其"保护伞";三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四是强化情报信息、提高发现控制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黑恶势力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过程中,黑恶势力不断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并通过"组织化"的形式"确认"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地位。本文对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的"社会组织化"趋势的表现、它与社会组织的区别、防止黑恶势力"社会组织化"的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现状来看,黑恶势力犯罪的猖獗是社会原因、个体原因等原发因素与抑制犯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贪污腐化对犯罪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贪污腐化本身就是犯罪,直接导致犯罪增多;二是贪污腐化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犯罪,并且贪污分子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三是利用职权直接参与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9.
江苏黑恶势力犯罪处于高发期,已经具备黑社会组织的初级性特征。江苏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积累的经验说明,对于黑恶势力犯罪,公安机关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侦查队伍建设,贯彻依靠群众的方针,强化刑侦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侦查错案是侦查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全国打击黑恶势力的新形势下,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状,着力解决黑恶势力犯罪,通过引入合成作战机制,来应对黑恶势力犯罪在侦办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通过不同技术、地域、部门的合成作战,解决黑恶势力犯罪侦查收集信息难、直接打击难和源头根除难的三难问题,为侦查错案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技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