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天下 《当代贵州》2011,(23):53-54
安顺概况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
谌贵璇 《当代贵州》2024,(11):56-57
<正>安顺创造性地谋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和一流旅游城市,全力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贵州绿色算力基地、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安顺,地处黔中腹地,寓意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安顺这片热土,富含着敢为人先的基因。从1978年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农民群众创造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承包责任制,到1988年建立起“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安顺一直激情满怀、步履铿锵、追赶跨越……  相似文献   

3.
李盈  陈西 《当代贵州》2010,(18):59-60
“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安顺——这片古代黔中文化的发祥地能否勇立潮头、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安顺市委书记陈坚,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宁。  相似文献   

4.
范松 《当代贵州》2012,(21):22-23
穿洞里的"亚洲文明之灯"美国著名学者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指出:"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就已萌动。"在被称为"黔腹滇喉"的安顺,这种"文明的萌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万年前。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在一座孤山的山腰上有个石灰岩溶洞,因洞口南北对穿而得名"穿洞"。1979年以来,这里出土了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各类石器两万余件,磨光骨器一千多件,还发现了1.8万件、十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多处用火遗迹——这说明,早在1.6万年前,古"穿洞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5.
张波  李文勇 《当代贵州》2013,(16):66-66,F0003
七星关,贵州三大名关之一,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名垂青史。险要关口建七星之城蜀汉兴建三年,诸葛亮南征至此,见四壁悬崖,摩空屹立,中有七山列秀,宛如蛇蟠兔走之形,凤飞云屯之势,下临长江,石道盘旋而上,曲屈如北斗,于是设坛祭拜七星,留下七擒孟获千古佳话,开启七星关一千八百多年的文明历史。明洪武十五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逐屯重兵,建七星之城。  相似文献   

6.
毕节,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七星关,“一步跨三省”,贵州三大名关之一,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拥有优秀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贵州虽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但贵州地处西南交通“大十字”,贵商的兴起由来已久,既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也可以上溯到千年之远古驿道上的马帮文化、马帮贸易。600年前,江南巨富沈万三来到贵州,在滇黔古道演绎商贸传奇,云贵高原上出现商农并重景象。近代以来,贵商群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佼佼者,形成了独特的黔商品牌和商帮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让世界知道一座城市也许容易,让世界了解这座城市则不简单。不过,倘若从一道千丈瀑布里来触摸这座城市,或许会简单许多。比如安顺。千百年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气魄,赋予了安顺以大气、秀气与灵气。安顺,作为贵州旅游的发源地,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最美丽的地方,自开埠以来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魅力:彰显一座城的底蕴与底气历史似乎颇为眷顾安顺,虽居西南一隅,却不时在这里留下篇章和典故: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商风日盛,历经百年,曾领黔地之先,有"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之谓。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3):46-46
兴义市,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贵州省第四大城市,素有“黔桂锁钥”之称。  相似文献   

10.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1.
贵州新语     
正滇桂黔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等方面有很多共性,合作空间广阔。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形成更多高质量的成果,加快推进滇桂黔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在促进区域合作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会见滇桂黔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嘉宾时表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对贵州是个重大发展机遇,各部门都  相似文献   

12.
魅力怀化     
《湘潮》2014,(12):F0004-F0004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区位条件独特,交通优势明显。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湘黔、枝柳、渝怀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在市区交汇,怀邵衡铁路已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北盘江铁索桥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抗战期间屡次被日军轰炸、损毁,多次加固重建,成千上万吨军用物资由此运往抗战前线。北盘江抗战桥原为铁索桥,位于晴隆、关岭二县交界处,横卧北盘江渡口,两峰夹峙,一水中绝。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路,素有"滇黔锁钥"之称。1936年11月,黔滇公路通车,盘江桥经过加固,维持空车通行。抗日战争爆发后,盘江桥多次加固改建。1938年10月,西南公路运输总管理处成立盘江桥工程处,经安南(今越  相似文献   

14.
许峰 《当代贵州》2014,(30):34-35
正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对贵州和瑞士进行比较,发现了二者的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当年的"第二瑞士",还是今天的"东方瑞士",贵州以瑞士为师的志气和决心都值得嘉许。1937年,《滇黔月刊》第二期发表了一篇题为《黔民生活之一般[斑]》的文章,作者黔山借旅黔的外省人士之口,感叹道:"黔省可惜山多一点,否则,可称为世界第二瑞士。"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这可能是将贵州比作瑞士的最早文字记录。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8,(1):8-8
1971年发现的安顺市西秀区宁谷汉遗址。已被探明为贵州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牂牁郡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整理发掘的又一批汉墓及文物,进一步佐证了安顺就是汉代牂牁郡郡城故址。这对研究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实旋贵州打造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岑巩古名思州,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贵州”之说。它地处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文化、科技最先传入境内,农业生产的开发较早,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贵州,走进安顺,走进西秀。你可以赏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区、住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听屯堡故事,领略600年大明遗风,感受高原秦淮余韵。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这里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山青、水秀、洞奇、情浓,环绕西秀周边的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有"水上石林"龙宫,东有"高原明珠"红枫湖,北有"天下第一奇洞"织金洞。  相似文献   

18.
顾海凇  冯倩  彭怡 《当代贵州》2024,(15):29-31
<正>粤黔协作战略牵线,位于珠江上下游的贵州从江和广东南海“江海牵手”,筑巢引凤促进经济发展。“打造桥头堡,融入大湾区”。出贵广高铁从江站,沿产业大道,几分钟车程便进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沿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入黔的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区内不时跃入眼帘的“桥头堡”“大湾区”巨大字幅,传递出这片土地上粤黔东西部协作的迫切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黔中三原色     
安顺作为历史上贵州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漫长岁月中含英咀华孕育出独特的黔中文化,包括史前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其中尤以洋河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最具特色,悠远厚重,异彩纷呈,堪称黔中三原色。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洋河、夜郎首邑的安顺,秦代即设郡置县,汉代与中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交流增多,元代形成集镇,至明代屯田制度的直接影响,使贵州人口和耕地面积翻了一番。明洪武年间  相似文献   

20.
武陵之都魅力提级,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提速,铜仁正在强势跨越。梵净山,武陵山脉之巅,武陵文化之魂,地理文化归附与认同覆盖黔东、湘西、渝南,区域之中,文化地标无出其右。铜仁,武陵腹地,贵州东大门,乘撤地建市、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扶贫攻坚东风,正在由贵州最边缘,变为向东开放的前沿;由武陵山区经济洼地,变为发展最快的高地;由武陵山腹地最贫困地区,变为区域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