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
自从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以来,赶考精神一直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忧患意识,成为我们党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6日,党的十六大 闭幕不久,新当选为党的总 书记的胡锦涛便带上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要求全党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的思想。一进西柏坡,胡锦涛同志便说,我们这次可以说是来“上学”。“上学”是为了“赶考”。要求全党同志“在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华…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讲话》中蕴含着的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三重逻辑已经成为我们党指导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南。从价值逻辑来看,文艺创作要坚守人民情怀;从历史逻辑来看,文艺创作根源于人民实践;从现实逻辑来看,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需要。从这三个维度重温《讲话》的核心内容和理论贡献,是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让《讲话》精神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继续引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从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到习近平的"赶考远未结束"和"我们都是答卷人",表明共产党人一直在进行着"赶考精神"的接力。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变化,"赶考"的主题不断更新,"赶考"能力逐步增强,但"赶考"中谦虚谨慎的态度和人民作为考官的地位始终未改变。在"变"与"不变"之间,一以贯之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和习近平提出坚持自我革命的思想,构成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和求解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先后两个答案。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是对民主新路的第一个答案的继承和发展。从政府路径到政党视域的拓展,从优良作风到显著标志的明确,从外向他律到内向自律的深入,从“两个务必”到“三个不变”的归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和求解跳出周期率问题答案中思想升华的发展逻辑。在赶考之路上,从毛泽东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到习近平给出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充满自信和底气。赶考永远在路上,把坚持自我革命与坚持敢于斗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必定能交上一份打破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7.
“进京赶考去”──这是50年前面临进城即执政的考验时,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们进一步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向新世纪,继续保持和发扬“赶考”精神,扎实深入地开展“三讲”教育,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我们党的重任。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一、从“进京赶考”到“三讲”教育,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不懈探索 1949年3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率领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香山的时候,党的两位领袖毛泽…  相似文献   

8.
近来,江泽民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领,含义深刻,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指导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本文试从分析“三个代表”与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关系的角度,来阐明“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和上海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上海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围绕落实“四个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1,(9):15-18
胡锦涛总书记4月29日至5月1日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了“四个注重”的工作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前不久,市委召开了九届十次全会.紧密结合天津实际,提出“五个结合”的新要求和30条具体意见.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推动西青区经济社会又好又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唐剑锋 《民主》2011,(7):53-53
1949年3月.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入北京前的那个早晨,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觉的毛泽东同志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决不当李白成。”不当李白成,不被“退回来”.也是一种考验,一种执政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8,(3):22-24
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天津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是中央对天津发展更为清晰的定位。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武清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市委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定率先发展目标不动摇,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08,(11):1-1
沈红光的“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一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上海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围绕落实“四个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刚刚开过,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老区西柏坡学习考察,参观革命旧址,看望当地群众,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离开河北西柏坡奔赴北平(北京)之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进京赶考”的话题。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能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近 3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即将诞生。就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启程前往北京之际 ,毛泽东深有寓意地把它称之为“进京赶考”。这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战略眼光、精神境界和博大胸怀 ,也是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思想、精神上完全成熟、清醒、自觉的鲜明标志。经历 8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洗礼 ,特别是经历了国际共运的风云变幻 ,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实践这个大“考场”上 ,通过了一次又一次严格的“考试” ,它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个最权…  相似文献   

17.
张玲 《求知》2006,(7):12-1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抒望 《党政论坛》2003,(12):12-14
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 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 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  相似文献   

19.
谢海军 《理论探讨》2012,(4):135-138
毛泽东与黄炎培延安“窑洞对”中关于摆脱历史上执政者兴衰成败怪圈的问答,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原点.尽管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模式呈现出变迁、丰富和发展的轨迹,但总体上沿着三条脉络展开:一是在“民主”的基点上,升华为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制度前提条件,以人民当家做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基石;二是在“人民监督政府”的基点上,发展为以健全公民权利为主线来丰富和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形式和渠道,解决执政者与人民之间权力的授予与监督的问题;三是跳出“历史周期率”从“民主”和“人民监督政府”两个基点逐步走向对党的执政规律的全面探索,形成了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0.
邢明军 《求知》2008,(1):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着眼于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原则要求、总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在基层工作中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