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帮沉浮录     
正明清两代,以陕、晋、徽为代表的商帮跃上历史舞台,主宰了中国商界风云五百余年。他们不仅积累起天文数字般的财富,更完成了设立票号、经理人制、会计制度等诸多领域的创新,代表了中国古代民营经济的高峰。有人说商人无祖国,但梳理中国商帮的历史却发现,商帮崛起并蒸蒸日上之时,正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国力强盛的时代。到了晚清,即便有乔致庸、胡  相似文献   

2.
正一百多年前,陕西流传着两句民谣",陕西的县,泾三原"",宁要三原,不要西安",就是说陕西最好的县是泾阳、三原。随着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陕西商帮这个现已不被人熟知的群体,走进人们眼前。其实,叱咤风云的陕西商人远不止一个安吴寡妇周莹。陕西有一出著名的秦腔剧《张连卖布》,剧中的布商张连唱道:"先把那渭南县当铺坐下,西安府开盐店咱的东家。兰州城京货铺招牌悬挂,西口外金刚钻发上几车。"这几句唱词毫不夸张,在明清时期,陕商开当铺、设盐  相似文献   

3.
正由古及今,古代商帮的血脉仍在继续传承,今人融入了更多创新的基因,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成就了新时代的新"商帮"精神。那一个个古代商帮的传奇故事,已成为历史里遥远的绝响,令人唏嘘。如今,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已然崛起,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开疆拓土,纵横捭阖,助力民族复兴。不转型无出路国弱则商帮衰明清时期是商帮的"黄金时代",代表着古代民营经济发展最高峰,但商帮却在清末民初走向衰亡。因为内外交  相似文献   

4.
正"川商"为四川商人的简称,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也包括走出四川的川籍企业家和在四川创业的外地企业家,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川商本源是蜀商,蜀字"野蚕",虫也,"川"为水,岷江是文化源头。"闽商"狭义上是福建商人的简称,广义指以福建、浙南、粤东潮汕地区和海外闽民系从事商业的人们,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亦是传统三大商帮中唯一一个延续至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商帮在繁荣时都同样风光。但在衰亡时却走了不同的路。有的商帮衰而未亡,换个方式或地点,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有的商帮则彻底衰亡,永无出头之日。究其原因。则在于开放程度有异。  相似文献   

6.
"乡贤"一词,在明清时代有其特定的含义,所指乃是祭祀于乡贤祠的本地贤达。明代始在学校建立名宦乡贤祠,附于文庙,享春秋祭祀。查考明嘉靖、清康熙和雍正三种《山东通志》的有关记载,入祀乡贤祠的乡贤大都属于明清两代,前代仅在明嘉靖《山东通志》中载有2人,且此2人于后出的通志中并未得以保留。清代不同时期的《山东通志》所载明代乡贤也有变化。从上述三种《山东通志》所载明清两代乡贤的变化可以看出,明清山东乡贤从只限于官员到扩大至其他社会贤达,从只强调"生于斯"到重视贡献于斯,乡贤这一社会群体在明清两代成为勾连国家、社会、士人的重要角色,对当时山东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流淌着古老岁月的历史中,八百里秦川以广阔的胸襟迎接着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风沙与豪气。同一时刻在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朔风中,无数的陕西汉子成群结队组成马帮,成为了神州大地最早一批地域亲缘关系商帮,他们背负着一腔梦想,远离家乡,踏过黄土高原、留下了走西口的传奇,也闯下了秦商的赫赫声名。秦商历史渊源深厚,自古就有"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这一说。他们走南闯北,生性坚毅,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清商人在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为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的阶层,商人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治程度也得以提高,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断努力参与政治,试图通过提高政治影响而打破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束缚,但是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和强大的官权使他们的努力难以实现,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思想熏染的中国商帮在长期商务活动中形成"以诚待人、以信取人""重承诺、守信义"的商业道德准则,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历史地位,创造了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与辉煌。探寻、挖掘中国近代商帮诚信思想体系的宝贵资源,对于今天加强诚信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初,陕西的政治军事力量格局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杨虎城主政陕西后,暗中提出"大西北主义"的扩张计划,对国民党中央在西北的利益构成挑战,蒋、杨矛盾随之发酵。随着红四方面军入陕并建立川陕根据地,中共、蒋、杨三股势力构成了博弈的新局面,三方立足于各自的利益相互试探、合作、交锋,其间促成了杨虎城部和红四方面军的秘密停战协定。中共、蒋、杨三方的交锋中既有国民党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矛盾,又有地方军队之间的矛盾,还有不同党派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实力悬殊的三方或为生存、或为扩张、或为竞争,陕西的局势一时显现出相互掣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长期视商人为贬抑对象的作家在创作上出现了转向,他们开始全新转向反映经济活动、塑造商人形象的商界小说创作,作家的创作心理也随之开始从文人身份向商人身份靠拢.  相似文献   

12.
晋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两大商帮,在非正式制度的运用上都取得了成功。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对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中的非正式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企业内部治理方面,晋商与徽商在发展兴盛期均实现了两权分离,但晋商在人事安排上具有开放性,而徽商具有内敛性;在营销管理方面,晋徽商的营销理念与策略基本类似,都重诚信讲义利,但晋商的商人特质更深,徽商的文儒之气更重;在财务管理方面,晋商的龙门复式记账法比徽商的单式记账法更先进;在与外部关系方面,晋徽商都形成了官商结合的一体化关系,但在与官僚结合的手段及观念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孙国林 《党史文汇》2005,(11):16-19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那么,陕公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宁波商帮传统伦理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虽然近代商帮最后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但近代宁波商帮创造的中西合璧的传统伦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仍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的原因,贵州经济发展滞后,边远地区的贵州,处于中国历史的边缘。即使明代贵州建省,贵州在我国明清史研究中也长期"失语"。二十四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而从《二十四史·贵州史料辑录》看,涉及贵州的史料仅80万字,贵州的史料仅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放到今天,王阳明一定是创新的典范,从不认为前人先师圣贤佛道终结了真理,而保持开放的心态,不然就不会有阳明心学。"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春秋时代,齐国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提出了"四民之说"。蕴含重农抑商思想的"四民之说",将商人排在了四民之末。"四民之说"以及对商人的压制,延续了几千年。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至明代中晚期,为商人正名的言论开始  相似文献   

17.
潘照东 《实践》2006,(9):45-46
西口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特征我们现在所谈的“西口文化”,是指自清朝以来经康熙年间至20世纪20年代旅蒙商贸易和清朝后期数次“开放蒙禁”、鼓励垦殖,导致大量内地商人、农民(以山西、陕西地区为主)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通过“走西口”形成草原文化与晋、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18.
一个涉嫌经济问题的老太婆 ,在接受组织审查期间 ,肆意顽抗 ,气焰十分嚣张。她不曾想 ,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 ,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题记“刁老太”者 ,李春侠也。她曾有过值得骄傲的人生轨迹。学生时代受到高等教育 ,70年代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国有大型企业从事着为世人羡慕的劳资工作。80年代初调入中国陕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以下简称中陕公司 ) ,先后任人事处长、行政处长 ,兼工会主席 ,1995年8月出任中陕公司下属陕西华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业公司 )总经理 ,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李春侠算是一个女强人。然而 ,…  相似文献   

19.
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籍党史人物群体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台江上下杭     
正台江上下杭自明代中叶发轫,至民国则臻于鼎盛,是福州早年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曾经一度万商云集,各大富商竞相置业于此,可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今天这里已是沧桑巨变:"圣君殿水两头涨"的星安河不再有商船云集的繁荣景象;老建筑跟随岁月一同斑驳;曾经繁华的商帮会馆静默伫立;藤萝以闲适的心情,在老屋"前额"上织着一帘幽梦;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