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近日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球通缉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和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是"天网"行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追逃追赃效率。这次集中公布的100名外逃人员,都是涉嫌犯罪、证据确凿的外逃人员,已经由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正在全球范围追捕。当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贪官外逃的通道正被一一堵塞,一些腐败分子被引渡回国,中外反腐合作趋于制度化(10月9日《新华网》)。重视反腐国际合作,让贪官的“外逃通道”越来越窄,对我国在追逃过程中存在的“调查取证难、人员引渡难、资金返还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依据。显然,就签署司法协助和引渡条约问题加强与各国的谈判,是堵塞贪官外逃通道的前提。我国与发达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对“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的异议。今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的引渡条…  相似文献   

3.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07,(5):5-5
37名贪官和外逃人员去年被递解回国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何春中报道,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表示,1998年至今,中国司法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共有300多名嫌疑人携款潜逃后被缉捕回国。去年通过国际间警务合作,共有37名中国公安机关缉捕的外逃嫌疑人被递解回国。  相似文献   

4.
世界之窗     
追捕外逃贪官问题,是中国与外国进行司法合作的重点领域。近日,日本首次向中国引渡嫌犯。在日本躲了3年多东京高等法院池田修裁判长宣布,根据日本刑法,  相似文献   

5.
当下"官员外逃"已成为凸显的腐败符号,"贪官外逃"现象频发,并有蔓延之态势。"贪官外逃"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贪官外逃"的滥觞,以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建设为先导,积极构建封堵"贪官外逃"的监控网络,以形成阻隔"贪官外逃"的天罗地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体现了强烈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6.
齐人 《廉政瞭望》2005,(7):27-27
近日,外逃女贪官、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 已在荷兰被国际刑警组织抓获,中国政府已迅速与国际 刑警组织取得联系,正在协商引渡事宜。 如何追捕大批携巨款外逃贪官,是我们目前反腐 败斗争中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公安部去年5月底召 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 尚有500多人,涉案金额700多亿元人民币,形势十分 严峻,国际影响极坏。杨秀珠无疑是目前外逃贪官中影 响最大,赃款最多,作案手段最恶劣的一个,她的落网 不仅大快人心,而且对于震慑外逃贪官,鼓舞追捕外逃 贪官士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11):59-59
据10月25日的《黑龙江法制报》报道:为封堵贪官外逃躲避法律制裁的通道.中国政府在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经过不到两年的积极准备。于今年10月22日将公约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在提请审议批准公约的议案中说.批准这一公约“有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遣返外逃腐败犯罪人员。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腐败预防与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目标,在APEC等国际组织强力支持下的"猎狐行动"已驶入快车道,很多潜逃境外的腐败分子正逐步被收入法网。反腐败斗争要实现"境内筑堤、境外织网",就应尽快建立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使其发挥威慑和惩治外逃贪官的作用。外逃贪官缺席审判程序的设置。首先,对立案前贪官已经外逃的仍应  相似文献   

9.
速览·中国     
正头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创亚洲安全合作新局面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5月21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正>职务犯罪嫌疑人负案外逃的增多,构成当前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海外追逃也因此成为共和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因为只有依法打击这些外逃贪官,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一、贪官外逃现状分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日前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  相似文献   

11.
曾勋 《廉政瞭望》2023,(24):32-35
2023年12月,一股强大的寒潮在年末卷席大半个中国。对于常高才等“红通人员”来说,确实凛冬已至。12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红通人员”、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常高才回国投案。常高才曾任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山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等职。2011年3月至2017年5月,常高才任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本来于2017年5月到龄退休。由于涉嫌职务犯罪,他于2019年外逃。常高才被工作人员押解从登机桥走出来的画面,成为2023年国家持续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和所有者自身的有限理性,人力资本存在”异化”倾向和”异化弹性”,从而形成人力资本外逃。中国现在是金世界人力资本外逃最严重的国家,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本外逃问题。当前,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抑制人力资本外逃,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据媒体爆料,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逃高官已达1.6--1.8万人,携带款项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外逃贪官多通过地下钱庄、离岸金融中心、境外特定关系人等方式转移资金。如何防止贪官携款外逃、减少国家的经济损失,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利于打击贪官外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腐败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运行、削弱民主和法治、扰乱社会秩序、毁坏公共信誉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肆虐。不少腐败分子利用国与国之间的制度、法律等差异,将赃款转移出境,逃避法律打击,已成为各国惩治腐败的一大障碍。求同存异,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已日益重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简称《公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我国反腐败进程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公约》有利于我国有效打击贪官外逃。近年来,一些腐败官员利用法律的漏洞,携带大量赃款潜逃国外,使我国…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版面上,头条是整个版面的重要新闻,是经过记者精心编写、领导仔细审核后的主打文章。头条的特点是表现语言、增加色彩,可在版面上起到立体效果。在版面编排中,头条往往是全版最突出的强势之处。头条一般有大头条、小头条、双头条和组合头条四种。 1、大头条:大头条是对大写文章的大处理。如对重要事件、重大主题等一般用大头条大手法充分表现,让读者体会意义。大头条是以标题的大小而言,而不是以文章长短而定。这类头条标题一般在版面上占位4-5栏,也可6栏,极少用3栏(指8栏大报),而重大事件则用通栏。大头条在版面编排手段上可用字体大小的差别、线条的粗细、图像和色彩的运用,或是留有空白,通过编辑的各种编排手段,形成强弱不等之势,而达到最佳效果。如美国“9·11”事件发生时,许多报纸采用特大号粗黑字体通栏标题来做大头条,配以大照片,版面上主次分明,标题、照片非常醒目,也很有气势,既突出了文章的重要性,又具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20):27-28
近年来,我国贪腐官员外逃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非常恶劣。据统计,2002年以来,仅全国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就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500余名,其中包括部分国家工作人员。针对违纪违法国家工作人员外逃及境外缉捕司题,我国日前启动了省级防逃追逃协调机制试点工作,上海、广东、云南等10个省市加入了试点联防。  相似文献   

17.
过去,预防与惩治腐败并未成为中国政治中凸显的主题;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当下,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正成为透视中国政治的重要视点;未来,预防与惩治腐败仍是关涉中国政治走向的重大问题.目前,外逃官员已成为凸显的腐败符号.诚然,中国在治理贪官外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不争的事实是贪官外逃现象频发,并有蔓延态势.贪官外逃造成了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削弱了政府的合法性、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其成因有:廉政教育效果不彰,制度缺失,国与国之间法律适用障碍等.当前治理贪官外逃,亟须注意以下基本思路与策略:提升廉政教育实效,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入法,强化外流资金监管,力促引渡法适用,以及其他的一些策略回应.  相似文献   

18.
8月29日,江西省上饶市中级法院,对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原股长李华波涉嫌贪污案进行缺席审判,该案系“我国刑诉法修订后海外追赃第一案”。李华波则成为“我国首个被没收违法所得的外逃贪官”。外逃人员到底有多少?他们都逃往哪里?转移了多少资金?至今还没有一组详细的数字公布。《京华时报》记者梳理了自1992年到2014年公开报道的51个外逃案例,还原外逃者们的逃亡轨迹。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和1979年上半年,广东发生了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事态之猛烈、之严重,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1979年1月至5月,全省偷渡外逃人数高达12万人,逃出的近3万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75-77
在党的十八大后汹涌澎湃的反腐潮下,我们将目光对准贪官出事前这一特殊而敏感的时间节点,梳理了从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10年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10名外逃贪官事前准备情况,揭开“外逃贪官潜伏期”种种谜团,为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