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久未接到家信,内心实在挂念.男屡次寄回之信,不知收到几何?近来,福体康健否?合家都好么?甚念……”书信里的李白闲话家常,谦恭体贴.然而,直至牺牲,他的家人才知道,书信背后的李白一直以电波为尖刀,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李白,原名李华初,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在大革命的浪潮中,15岁的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被部队选送去学习无线电技术,从此开始从事党的通讯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影片中"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克农上将的老战友、我党的谍报天才李白。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李白烈士被称为中国无线电波之父,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两次被捕入狱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原名李华初,化名"李  相似文献   

3.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受党中央的派遣,化名李侠,从延安来到日军占领的上海,在日军和汪伪集团的眼皮底下秘密架设了电台.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物色一个女同志扮作李白的妻子作掩护.李白是湖南济阳县张坊乡人.1925年他年仅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四军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毕业后即从事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长征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中的李侠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李白烈士的一生。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全国抗战爆发后,193…  相似文献   

5.
周兆良 《湘潮》2023,(2):32-33
<正>英烈小档案 李白(1910—1949),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通讯连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9年5月7日,在上海浦东戚家庙被杀害,年仅39岁。2009年,李白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特色小城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诗仙"李白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他所思之故乡正是今天的江油市青莲镇。一千多年前,李白思念故乡,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故乡的人们更是盼望李白踏月归来,再现诗仙、酒仙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城山村这几年春天桃红李白,夏秋硕果飘香,草房瓦房变楼房,变化真大啊!"这是路人的感叹。肥东县桥头集镇城山村,这个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来,粉丝是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但是追溯起来,中国的古代不仅有许多粉丝人群,而且也与现代的粉丝一样,对于自己偶像疯狂般地崇拜。那么,中国古代的粉丝到底有怎样的疯狂追星行为?李白粉丝三千里"追星"第一个最具粉丝人气的文坛巨星是李白。据考证,粉丝一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大唐王朝,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身边就拥有众  相似文献   

9.
正我大学毕业后从成都来到青海工作,50年了。50年的岁月,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堪称天翻地覆。各族人民欢天喜地,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前程似锦。其中,感受深刻、令人点赞之一的是交通巨变,特别是铁路不断现代化、便利化。翻开中国历史,蜀道、青海,均有奇险、边远之描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令人惊叹不已;李白的名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多么偏僻遥远,令人不寒而栗。上世纪50年代,宝成铁路的通车,蜀道难成为历史;兰青铁路通车让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他在诗歌上创造性的成就,把屈原开启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他就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  相似文献   

11.
邓颖超同志曾说过,“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关于李白,在“李白烈士故居”里,有份材料这样记载:李白,原名李华初,又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板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李白的祖上没有田产,父亲李荣德以贩运纸张为业,膝下有三男一女,李白居长.李白小时候只读过3年书,后因生活困难,13岁起当染坊学徒,他要承担一个成年人的繁  相似文献   

1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附近,唐时属安西都护府).李白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25岁时离川漫游各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令李白任供奉翰林一年余.后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六盘水...  相似文献   

13.
正"古蜀人是最具有羽化飞仙幻想和神仙式文化想象力的,他们把对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羽化飞仙’的观念和对神仙世界的信仰。"5月,四川省图书馆邀请到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做客《巴蜀讲坛》,以"巴蜀文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巴蜀仙源文化的探秘之旅。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出了巴蜀的仙源文化。"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今天不少去峨眉山的游客是被李白这句诗"种草"的。在另一首诗中,李白大笔一挥,"九天开出一成  相似文献   

14.
战友李白     
周维 《党史文苑》2011,(15):4-7
长征时,我在红五军团无线电分队当队长,我们队的政委是李白同志。电台,是全军团的耳目,是与总部联络的主要通信工具。没有它,部队的千军万马就成了瞎子聋子,因此,那时我们都抱定一个信念:"电台重于生命!"李白同志更是时常以此来鼓励大家任劳任怨,克服困难,完成好通信联络任务。每次行军,不论是高山大  相似文献   

15.
<正>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一封名扬千古的自荐信。在这封信里,李白重点强调自己有"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华,这有点儿像我们现在肯定一个干部,说他"有较强的理论和文字水平"。以此可知,古往今来写文书、整材料兹事体大,治国安邦",不可须臾离也"。说到写材料,坊间流行的段子很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材料","春眠不觉晓、醒来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这些段子,从一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主体、政府主导 "现在是拼的时候,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在"李白故里"江油市,从农房重建工地到路边推销店,处处可见受灾群众奋起自救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个千古留名的大诗人,他才学盖世,诗文无双,连当朝皇帝唐玄宗都对他宠爱有加,特意将其召到身边,日日赋诗作歌,可谓红极一时。人们皆以为李白必定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事实总是与人们的想像相悖,李白在皇宫始终未能得到重用,未了还被皇上“赐金放还,”仍是“布衣”一个。李白悲愤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无数后人也为之鸣不平,认为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活活屈煞了一个旷世奇才。而笔者认为,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固然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然而李白个人素质的种种缺陷,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李白恃才自傲、目空一切。李白…  相似文献   

18.
刘思驿 《湘潮》2023,(7):61-62
<正>浏阳这片红色沃土,孕育了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李白便是其中之一。李白烈士故居位于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胜利组,1910年,李白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进李白烈士故居,重温那段红色记忆,感悟革命道路上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所以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皆赖文字记述传之而不朽。因而,自古以来,人们十分重视文字之撰写,力求写出不朽之作。宋代的欧阳修曾经在给王安石的诗中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其中,"翰林"是指李白,"吏部"是指韩愈。意思是说,李白写了三千首诗,韩愈的文章流传了二百年,欧阳修本人十分仰慕,他称赞王安石的诗文可以与李白、韩愈相媲美。正因为如此,古人对于如何写好文章,也多曾专门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20.
赵畅 《前线》2010,(2):55-55
<正>"靠山"一词据考出自于唐朝。唐玄宗宠信胡人安禄山,张洎与安禄山交好。一次,张洎与李白谈及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你万万不可靠山,还是靠皇上吧!"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张洎深有感受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之说,从此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