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表弟上大学开学一个月了,为啥小舅现在才想到办酒席?小舅振振有词:"这时办酒席,就是为了避开升学前的‘敏感时期’,要偷偷地办。"监督执纪是职责,也是权力。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在众多考验中,与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亲朋好友"过招"时,我们最容易"麻痹"。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底线"、越"红线"。"今天我请客"去年中秋节前,一个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好友到县直单位办事,临近中午,他打电话给我,说好久不见,想一起聚聚。我笑着问他,在哪里吃?和哪些人  相似文献   

2.
"过去,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习惯找关系,就怕办不成事;现在不用考虑这点,有事直接到‘窗口’找工作人员,按规则、程序办事。"在沈抚示范区落地的盛世五寰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个月他到行政审批大厅为企业办理经营范围增项手续,一次办成,特别顺利。不仅在沈抚示范区,辽宁各地的窗口单位办事流程都越来越简单,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李旭 《共产党人》2013,(9):21-22
正"这么快就办好了?""办好了。津贴下来了,会直接打到你的存折上,你按月去银行领取就行了。"记者在彭阳县古城镇民生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采访时,正碰上古城镇乃河村村民马文成来为儿子办理残疾人生活津贴手续,才几分钟的工夫,民政助理员就帮他办好了,让他有些意外。记者上前同他聊了几句,马文成说:"孩子有先天性残疾,党的政策好,照顾咱们,每月可以领取120元低保补助。现在来镇上办事比以前方便了,也快了,门口的显示屏上清楚写着什么事找谁办、怎么办、几天能办好,我们不会再找不着门瞎转瞎等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与一位党委书记、副镇长及一位同事在下乡之前顺便到一家食店吃早点,早点的内容是书记、副镇长根据各自喜好在事前拟定的,即每人一大碗米粉、肥肠、蛋花儿大杂烩,外加一只馒头,非常简单。但是在付帐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丝儿不合谐。最后由副镇长拍板“记在××办帐上”,问题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张朴实的脸庞,一副憨憨的相貌,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碧云寺村党支部书记陈宗林活脱脱一个"村官"形象.其实不然,他本来是田家镇的科技副镇长,去年7月才兼任碧云寺村党支部书记,仅仅半年功夫,艰苦的村干部经历就把一个过去"书生气"十足的陈宗林磨砺成了土味十足的汉子.  相似文献   

6.
史英 《廉政瞭望》2013,(8):38-39
副镇长打着领"引资奖金"的幌子敛财,并且四处传授"经验",但最后还是"栽"了。上级文件带来"商机"34岁了,仍是个副科级,这让时任湖南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镇副镇长的邓勇很不爽,因为到2001年6月时,与他同时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成为副县长甚至获得了更高职位,邓勇叹息自己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7.
<正>申请一年都没结果的低保补助,竟然在两天内就神速办理?7月的一天,川南某村落显得格外"热闹"。副镇长带领社事办工作人员来到一名老人家中,核实了相关情况后,隔天,老人搁置已久的低保申请就通过审批,成功办理低保。此时距离该漏保事件被曝光仅过去两天,而早在去年,老人就提交了低保申请。这是近日记者在参与某地阳光问廉时了解到的案例。老人身患重病,走路都困难,几乎丧失劳动力。老伴儿已去世多年,离家出走的儿子近年才取得联系,虽然每月寄来三五百元,但都拿去支付了医药费。"他那种情况都没补助,谁还应该领补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麻江县群众林国奖为了办理砍伐证,从政务服务大厅到林业局来回跑了好几趟,还是没办成。正着急的林国奖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办不成事反馈窗口":"本以为这里只是登记问题,没想到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帮我对接相关部门,让我只跑一次就办成了。"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馈窗口",是麻江县政务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推出的硬招。今年4月,麻江县在政务服务效能监督上狠下功夫,在政务服务大厅最显眼位置增设了"办不成事反馈窗口",实行"核实+沟通+协调+整改"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说说最近我遇到的几件暖心事,都和基层服务相关。在很多人印象中,基层公共服务中心有些窗口工作人员的脾气总是很"火爆",问不上几句就要甩冷脸,办事群众不得不赔礼道歉"哄"着工作人员帮忙办理。事实上,在以往的经历中,我并没有遇到过无理的窗口工作人员,但囿于成见,对他们难有好感。可最近的几件小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识。因为临近生育,我到辖区街道办办理准生证。本来该证件需在计划生育窗口办理,但因排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的一些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多了一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的是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受理、审批或群众来政务大厅未能解决的问题等,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成立专班,分析原因,限期解决。"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彰显的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更顺当。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让他们"无功而返",不仅会让他们白跑路,更会增加一定的办事成本,也难免会让群众对政务服务不满意。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增添了办事通道,也增加了反映民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正>据福州当年在习近平同志身边工作的一些老干部回忆,当时机关工作作风懒散,办事效率低下,比如要盖一座楼,从批地到拆迁,最多要盖近两百个公章,有的部门办事跟自己的利益挂钩,挂上了就快点办,挂不上就拖着不办,"吃、拿、卡、要"的现象比较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精神,他在一份文件上措辞严厉地批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14,(2):26
社区居民陶某患有心脏病,经常住院,要申请医疗救助。考虑到她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党员苏洁就专门联系她,为她提供上门服务。如何把"管理"转为"服务"?又怎样把"服务"做得更好?孟连县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推出了种种服务新举措。古城社区:"一站式"阳光服务暖人心"以前办个证要跑好几个地方,有时办事人员不在,事情就得拖上几  相似文献   

13.
长木 《先锋队》2011,(12):23
时下,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对远道而来办事的群众,不是积极想办法帮助他们把所要办的事办好,而是以"办事人员不在"或"今天不是办这个事情的时间"为由,让群众"改天再来",将群众打发走了事。一句"改天再来",对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而言,听了心里肯定会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从偏远地方来的群众,一路上要换乘几种交通工具,好不容易才来到机关,而且要办的事也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你拿一句"改天再来"轻松了事,但给群众的感觉呢?一方面,"改天再来"给群众造成的可不仅仅是麻烦,最可怕的是因此可能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度,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偏好"重口味",过于讲排场、摆架势,调研之前先加一剂"打照面"的调料,再用夹道欢迎、逢场作秀不停地"翻炒",等"盛盘"时才发现,实际品的是基层"面子工程"做没做到位、对上级领导重视不重视,失去了调研原有之意,自然也就尝不出基层真实情况的"味道"。有这样一位领导,他调研讲究"原汁原味"。一次正逢雨天,他身着雨衣下乡去调研乡镇党政干部走读和基层党建情况。到了现场,乡镇干部只看到一个穿着雨衣的"老百姓"在走廊里边走边看,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5日,盖州市九寨镇关屯村大喇叭一大早就开始广播了:"今天代办点委托我到镇服务中心办事,谁家还要办什么事请到村里登记,交电费、电话费的,买东西的,给我打个电话也行,我就一起办了"……广播的是关屯村便民服务代办员关作利,每周四是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关屯村代办事项工作日,关作利都要广播,集中收集好村民委托的大事小情,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这是盖州市实行"便民服务"以后,全市27个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活则全盘活,基层强则根基稳。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点在于“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处议事”。显然,只有有人管事了,办事才有依靠;只有有钱办事了,办事才有底气;只有有场所议事了,活动才有阵地。这样,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才能激发出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段时间,北京市多个街道(乡镇)政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确保大家不白跑、不扑空,得到各方点赞。群众到政务中心来,为的是办事,目的是办成事。多了这特别的"办不成事"窗口,让办事不顺的群众有地儿找、有人帮,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也是问题意识的鲜明体现。大家具体情况不同,诉求期待各异,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我从厦门调到省里工作。第一次和项南见面,是他找张克辉和我一起到办公室谈话。他听完了汇报.随即打电话征求国务院侨办领导的意见,对我们的建议表示赞同,并当场作出决定说:“就这么办。”这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位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善于听取意见.办事十分果断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5)
正近年来,中共衡阳市八中党委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功能,推进党建网络和学校管理网格一体化,使基层党建有了抓手,在实践中提升了党建水平与办学质量。一、重视引领协调,主导学校管理。校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建到网格上,将党支部设到年级,让党小组横跨学科,以网格为基本单位,推进党建工作。同时,建立主要党员干部下学科教研组蹲点制度和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0.
顺坡下驴     
正吕局是个吃主,他对驴肉有辨别能力,即使是小包装的驴肉,他放嘴里"咂摸"一会儿就能知道,这块肉是驴身上哪个部位的。没人知道他爹在老家就是卖驴肉的。后来人们揣摩出来,吕局可能对驴情有独钟,于是人们就开始试着给他送画,当然得是有驴的画。平时局长是驴脾气,可一见画他就成了顺毛驴。司机小李想到基层去当领导,可让他找一张上佳的驴画,他也弄不来。于是有人出主意,让他随便找幅驴画送过去。等局长接受以后,过些日子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