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正扎根贵州11年,马玉华和她的团队在全省推广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优新果树品种20余个、新技术30余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发展果园20余万亩。清瘦、朴素、干练,是马玉华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所长,马玉华心系全省果园,常年行走于基地苗圃之间,每一粒果实都好比是她"哺育"的孩子。7月2日上午7点从贵阳出发,10点到达镇宁自治  相似文献   

2.
正义县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4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18个乡镇,239个行政村。通过精准识别,还有贫困人口52769人,贫困村151个。义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和四个班子领导联系点制度,县政府副县长也根据分工分管行业扶贫。县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乡镇脱贫情况汇报,组成17个督导组逐乡、逐村督促检查。今年5月,县委书记亲自带队,用20天时  相似文献   

3.
正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一个铆足了劲儿奔小康的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宝库,一个矢志不渝的领路人。"俺们村果园已有7500亩,一些果农早已发家致富了。俺们的目标,就是超过丹东大梨树村。"付宝库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让天来村脱贫,是付宝库想得最多的事。天来村山地多,有果树产业基础,但规模很小。付宝库算了笔账:如果村里山地都发展果园,老百姓不但能脱贫,更能致富!  相似文献   

4.
正每到金秋十月,祖国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北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满枝头,映红了果农的笑脸。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苹果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栽培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就是为中国果树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一员。71年的岁月里,束怀瑞院士与果树为伴,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果树栽培技术的科研攻关,将毕生奋斗目标定位于果树丰产、农民增收。他被亲切地称为"果树院士"。  相似文献   

5.
为使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到义县经济建设当中,义县县委创新党建品牌,使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各种载体释放"正能量",为"保持义县速度、再创义县奇迹"注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奉献一份爱心,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个矛盾"。2013年,义县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继续开展"三个一"活动。县主要领导率先深入到所帮扶的乡镇、村、户进行走访对接,并就各乡镇2013年的发展方向、群众反映集中的热  相似文献   

6.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5,(11)
做“果园保姆”让他致富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在某一方面出众,就不愁没有赚钱的门路。吉县吉昌镇尚家原村青年农民葛义绑,就是靠一手过硬的修剪果树和管理果园的技术,被几家果园经营户聘请为“果园保姆”。他自己虽然没有一棵果树,每年却能收入上万元,走出  相似文献   

7.
正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2007年开始,11年时光,兼任义县科技副县长的王宏,就是这样一粒种子。他完成了工作岗位从专家到领导干部的转身、工作领域从试验田到广袤大地的转身、地区农业发展从低质量到品牌化的转身。他致力于推进义县农业强、农村  相似文献   

8.
平谷县是北京市果品生产重要基地之一。全县21个乡镇有果树面积15万亩,其中5亩以上成片果园面积10万亩。1989年全县干鲜果品总产量5150万公斤,占我市干鲜果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连续5年居京郊首位。全县干鲜果品总收入4000余万元,集体从果树中提留,1989年达到1700万元,占农村各业提留的46%,上交果品税收160万元,果品生产已经成为全县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9.
<正>12月4日早晨9点半,初冬气温降至零下9℃。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一连果农刘斌夫妇已在果园里忙碌起来。丈夫刘斌与帮扶对象一起拿着修枝剪给果树冬季修剪、妻子游兰拖着装有工业毡的编织袋逐一给果树树干进行捆扎,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刘斌从2000年开始承包该果园,已连续多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2009年被评为"农二师青年致富能手"。刘斌自2000年承包果园以后,就把心  相似文献   

10.
<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火花镇平寨村四季花果园,种植面积190.75亩,拥有13个品种的果树,果树全部进入盛产期。果园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乡意浓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落刚果园在西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基础上筹建,始建于2014年1月8日。火花镇属于低河谷地带,自然条件优越,近些年,在农产品价格普遍开始景气的形势下,果品效益优势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同与不同 从"成南高速"清河站出口驱车驶向金堂县城,公路两旁是起伏的浅丘,成片的农田、菜地、果园.同行的赵镇党委书记尹贤鹏、县科技局局长李刚,热情地不断向记者介绍:瞧,那片厂房是华蓉禽蛋公司,设计规模为12万只蛋鸡;这边是米家巷奶牛养殖场,已存栏奶牛500多头……整个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带沿公路展开,长6.5公里,两侧纵深各600米,面积1.2万亩,辖5个村、57个组、1.28万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镇原县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苹果、核桃、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逐步建成了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联合为主的长链条产业模式,使林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长. 强化优势 开创致富门路 惊蛰过后,乍暖还寒.在镇原县屯字塬上整齐划一的果园里,寨地村村民田真祥正忙碌着和技术员们一起修剪果树,他高兴地说:“我从1982年就开始栽植苹果树,去年我的12亩果园采摘苹果4万多斤,纯收入达12万多元.”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是全省远近闻名的富裕乡,果树成片,绿树成荫,别墅、洋楼遍布村村寨寨,群众无不称赞乡党委和乡政府的领导是率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10年前,果树专家卢开瑛帮助该乡发展林果,依靠科技在荒山坡上种植了1万亩优质苹果和5千亩砀山梨,现万亩果园硕果累累,"套袋"红富士苹果因品质好,大部分出口外销,供不应求,从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7月11日,应团结乡党委和政府的邀请,云南省专家协会和昆明市女知联共同组织40多位果树栽培、植保、文艺专家到该乡龙潭办事处开展优质水果管理咨询服务和义诊、文艺演出宣传活动,为当地群众办实事,深受群众的欢迎。在成片的果园里,农业专家认真地询问了果  相似文献   

14.
苍溪县八庙镇七树村有一片150亩的老果园,由于品种老化,没有效益,致使4.5万元贷款无法偿还,村里只好以园抵债,用20年的经营权清偿银行债务.银行接手果园后,没有管理,致使果园内杂草丛生,果树病虫危害严重.看着成片果树死亡,村民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7年11月1日踏上义县这片土地那天起,王宏就与这里的果树和果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果树的育苗、栽植、剪枝,到开花授粉、病虫害防治、成果的套袋指导再到贮藏、建立合作社、销售推广等等,王宏事无巨细,示范带动,向果农一遍遍地讲、手把手地教,用自己的技术与汗水让义县广袤的大地上梨园飘香,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6.
持之以恒,三大措施打造石榴强村 "一村一品",产业富民."要想富,种果树".铜矿村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石榴产业,截至2005年底,全村种植石榴8790亩,投产面积5000亩,果品年产量525万公斤,石榴产值1098.7万元,人均产值1.02万元,人均纯收入7279元.石榴销售现金收入超过20万元的农户有3户,10至20万元的有9户,5至10万元的有44户,1至5万元的有184户.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收入增加了,农民富裕了.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4日,在一师五团二连106农的果园里,18名在果树围埂工作中突出的果农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奖品。今年,二连工会为调动果农积极投身果园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5月1日至27日,在全连果农中开展了以"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为主题的果树夏季管理工作劳动竞  相似文献   

18.
正义县重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从提高"双带"能力入手,积极推行"政策促动、培训推动、平台拉动、典型带动"四项举措,引导、帮扶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自主创业、带领群众致富,激活了村级党组织的内在动力。一是"政策促动",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县委和各乡镇党委要求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  相似文献   

19.
正普定创新"一村一公司",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农村新活力不断迸发,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举目千山绿,黔贵大地正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安顺市普定县创新"一村一公司"模式,整合资金1.72亿元,对全县每村(居)投入100万成立产业公司,按照县级总公司指导、乡级分公司把关、村级子公司经营的方式,做大产业扶贫"蛋糕",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  相似文献   

20.
今年41岁的徐玲是四师六十一团农九连的一名普通女工,近几年她和丈夫王旨斌一起种植了11座温室大棚和10亩果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科技致富女能人. 2003年徐玲夫妇承包了10亩果园,他们深知科技是致富能"金钥匙",于是夫妻俩年年都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科技培训,迹多次到周边的兄弟团场观摩、学习,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果园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2006年,徐玲在果树行里套栽了四季草莓,在她的精打细算和精心管理下,果园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2010年对于徐玲来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六十一团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承包温室大棚.徐玲的心动了,立即和丈夫商量抓住这次机会,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11个大棚,向种植大棚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