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连中 《廉政瞭望》2013,(10):48-49
畜牧、园林、林业等部门,在不少人眼里显得很"弱势",被称为"冷衙门"。这些所谓的"冷衙门"似乎没什么权力,也没多少资金,更没有工程,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腐败。然而,猜想不能代表事实,残酷的现实足以让那些想当然的人们警醒:"冷衙门"里照样有腐败。  相似文献   

2.
"厅局级的享受",这是某高速公路边的一条烟草广告。由此,我们不难嗅察到弥漫在机关大院里的浓浓烟草味。老百姓找官老爷办事,总是烟酒先上前;每年3千多亿元的公款吃喝费里,自然也少不了香烟的"贡献"。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控烟履约高层  相似文献   

3.
3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剖析了重庆市秀山县委原书记王杰的案例——王杰沉迷享受权力,作风专权霸道,"土皇帝""官老爷"的架势十足.他在忏悔中也反思道:"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变大,我喜欢上当'官老爷'的滋味,忘了做'好公仆'的初心." 在近几年各地纪委监委通报的案例中,有不少"官老爷"的典型.比如,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贾小刚"贪图享乐,享受'管家式'服务";新疆乌鲁木齐市原副市长李伟自认高人一等,在接受老板宴请时,自己喝15年的"茅台",老板喝"水井坊",下属喝本地产的"三道坝"……可见,党员干部一旦当起"官老爷",追求就会"偏航",人生就会"翻船".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11)
正南朝梁时的新安太守任昉,在任上病逝了。临终前,他给家人和身边人留下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因为京都是任昉的故乡,故而也就被人们说成了"不以一物还故乡"。其实,即便不留遗言,任昉也没有什么可带回京都家里的遗物。据衙门里的人所知,任昉去世后,遗产只有桃花米二十石,  相似文献   

5.
"插甸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后,干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不能彻底改变,工作找不到方法,走访基层不够投入,表现出身入基层心在单位、住农家炕嫌农家脏、干农家活怨农活苦等现象。我认为学习"插甸经验",要做到走访基层有"三心"。一是虚心,虚心是接近群众的前提。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时,给人的感觉是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农民群众面前,做事派头大,一副官老爷模样,认  相似文献   

6.
大案写真 与近年来被查办的其他省部级高官不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孙瑜没有坐等受贿,更多的时候选择了主动"伸手";虽说他分管的是农、林、水、粮食等"冷衙门",却成了不折不扣的"贪污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题为《"冷衙门"的"生意经"》一文,披露了河北省保定市人防系统腐败窝案,自2014年7月以来,保定市人防办原党组书记、主任李铁柱等16人被查处,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文章指出:一个非主流的"冷衙门",竟摇身变为油水丰厚、炙手可热的"独立王国",最终出现"查处一案、挖出一窝、带出一串"的腐败"破窗效应",其中的教训,值得深刻反思。中纪委官网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已多次发文警示"冷水衙  相似文献   

8.
官癖     
吴昊 《廉政瞭望》2007,(11):58-58
明朝时候,一太守死在任上,阴魂不散,每日黎明,衙门点卯,他必乌纱束带,打扮整齐,坐在堂上,吏役叩头,微笑点头,接受礼拜。太阳一出,就消失了。到了雍正年间,一位姓乔的太守来此上任,衙门里的人将此事告诉他,乔太守说:"此  相似文献   

9.
正清光绪年间的一天,豫师坐在西宁城中的衙门内摊开纸笔,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写了这样一封奏折。"乃自军兴十余年来,归章废弛……"那时,这位满族官员担任西宁办事大臣已有些年头。他是一个对诗文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的一位朋友回忆说,在京师共事的日子里,曾与豫师"晨夕过从,以道义文字相切磋,每唔对恒至漏深不忍去。"或许正是因为对文字怀有这样的喜好,离任后,豫师将担任西宁大臣八年来的奏折整理成册,出版刊行,这本名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不当"官老爷"的胡耀邦高勇说,凡是读过胡耀邦的文章和听过他讲话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没有空话、套话,而且语言生动,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分析透彻,文情并茂,入情入理,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胡耀邦的文章大多是自己动手。"他最反对那种‘秘书写稿子,首长念稿子’的官老爷作风"。作为秘书,高勇这时的任务就是抄清,"通常是他一边写,我一边  相似文献   

11.
连中 《廉政瞭望》2013,(19):48-49
畜牧、园林、林业等部门,在不少人眼里显得很“弱势”,被称为“冷衙门”。这些所谓的“冷衙门”似乎没什么权力,也没多少资金,更没有工程,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腐败。然而,猜想不能代表事宴,残酷的现实足以让那些想当然的人们警醒:“冷衙门”里照样有腐败。  相似文献   

12.
蔡建军 《奋斗》2014,(7):63-63
正时下,个别领导干部时常私下抱怨现在"当官难了",开始变得"官不聊生了"。这话多少有些矫情,或许是当惯了"官老爷",便忘了当公仆的本份,心里难免泛酸。看来,叫"苦"的干部,更应先补补课。清廉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任何"为官不易"的论调,任何"为官不为"的行径,实质上都与党的宗旨观念、法律规章背道而驰。现在觉得"为官不易",大概是因为一度高高在上"为官太易",在整风肃纪的大势下,取消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站在大街上抬头望天,紧接着街上行人一个接一个也都仰起了脖子。先生用这件事形象地概括了一种现象:盲从。盲从无疑是封建专制的遗传。在漫长的封建“人治”社会里,皇帝老儿对臣子、官老爷对布衣百姓的根本要求,大约都是做一个俯首贴耳、驯良温顺的好奴  相似文献   

14.
盼水曲     
家,在大山深处,虽然自然条件太差,祖祖辈辈住惯了,倒也不怕,怕就怕天旱无雨。山窝窝里的人最盼水,如东面有个村叫"喊叫水",西面有个村叫"窑叫水"……连给娃娃起名字也带水,如"张雨生"、"田得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清官",可谓情有独钟.在封建时代,历代的统治者对于为清官的倡导和鼓励自不待言.在老百姓,则无不盼望官府衙门的大堂上都坐着一位"青天"大老爷.及到真的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清官",则感激之余,或则编成戏剧,或则写成评书、小说之类广为传颂.凡此种种,似可称之为"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参差多态,但并非不可捉摸。面对镜头,不管是商贩边算账边回答的"幸福是人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保障",还是大妈边择菜边自豪地说"幸福是我把女儿给供出来了",不管是新人笑言"幸福是我今天结婚了",抑或是街头艺人口中的"幸福就是人民币多",孩子口中的"吃饱穿暖,不被欺负",每个人都在用个性化的语言述说着各自对幸福的理解,没有大话空话、官话套话,说的是琐事小事,也不乏玩笑打趣,但这恰恰是人们当下状态最直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人习惯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描述编辑职业及编辑其人,通常有:"为人做嫁衣的人","幕后英雄","伯乐","人梯","拼版匠",等等。给中国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恐怕是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人间指南》杂志的编辑了。至少在一些观众的心目里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细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发人深省。一则讲的是:明代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时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  相似文献   

19.
张鸣 《廉政瞭望》2021,(7):64-64
《西游记》里,每个国王最后招待唐僧师徒,都会吩咐光禄寺准备宴席。在明朝,光禄寺就是干这个。不仅如此,宫里的御膳房,理论上也归这个衙门管。所以,这个衙门,在明朝每年都得跟宦官密切打交道,实际上是由太监当家。除了宫里的御膳之外,光禄寺最宏大的事业,就是招待各国朝觐的使臣。由于明朝有两个朝廷,北京一个,南京一个,所以,南京也有一个光禄寺。朝觐事宜,当然在北京办,御膳也在北京才有,那么,南京这个衙门干什么呢?照样开宴,每年的宴席都在开,反正总能找出名头来。  相似文献   

20.
<正>闲来读书,读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送薛存义序》,该序文是他为即将离任的同乡薛存义饯行时所写。在这篇序文中,柳宗元提出了做官从政的价值观,应该是"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意思是说,官吏应该是老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官老爷。接着,他阐述了"官为民役"的理由,那就是"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官吏都是老百姓用赋税供养的,理应为老百姓公道办事。同时,他也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