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首诗 《廉政瞭望》2017,(21):55-55
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令,来自权力中枢,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居然敢改动诏书上的字,从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上演了一出古代版的“把枪口抬高一寸”。这件事还要从五代十国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说起。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4,(4):37-37
王衍是西晋大臣,住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个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却是个贪财聚敛的人。王衍知道,“妻贤夫祸少”。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仅能够相夫教子,而且能够远罪丰家。相反,一个贪婪的妻子,却常常会将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办法.以遏制自己这个“贪内助”。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4,(3):41-41
王衍是西晋大臣,位列三公,他本人不是一个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却是个贪财聚敛的人。王衍知道,“妻贤夫祸少”。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仅能够相夫教子,而且能够远罪丰家。相反,一个贪婪的妻子,却常常会将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办法,以遏制自己这个“贪内助”。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9):75-75
西晋清谈误国的代表人物,首推王衍。王衍是当时朝中名士之首,出身显赫的琅琊王氏,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满肚子的学问。《世说新语》里形容他长得俊美,手比白玉还要白,“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相似文献   

5.
<正>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新中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那么,古代的议事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的呢?"朝参"与"集议"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难免有局限性,因此才有了"朝参"和"集议"这两个会。"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巨匠,一个影响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一,一个贡献卓越的智者,一个至诚至爱的人道之师.  相似文献   

7.
<正>一份好的判决文书,一定是遵守法律、符合道义、体恤民情的论法说理的产物。河南内乡县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它的二堂屏门上挂一横匾,上写"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遒劲有力,凝重浑朴。这幅横匾指明了中国古代司法的运作原则,也引起了现代法律人的深思。顾名思义,"国法"是指国家的法律,县官判案要遵守国法,自不待言。"天理"是指天道,即合乎自然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只有政治而无行政,只有政治哲学而无政治学。"这应是分析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并在分析"德治思想"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以德为先"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政治理想,更是一种制度存在,主要表现在择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上。  相似文献   

9.
沈聪 《前线》2017,(1):59-63
<正>西方没有2000年民主传统本刊记者沈聪(以下简称记者):钱教授,您好。西方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其特定的含义,请您先谈谈什么是民主?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以下简称钱乘旦):按照一般的理解,民主是所谓"多数人的统治",这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个人的统治",也就是君主制;第二种是"少数人的统治",也就是贵族制,或者说是精英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工作和生活常有个努力的目标、标准或参照,古代思想家一脉相承地主张"师乎其上"。《易经》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后人对"师乎其上"的思想又有很多发挥,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现在理解和运用起来也有很多发展,值得仔细品味。"师乎其上"首先是做人的原  相似文献   

11.
"廉"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常见的一个字,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古代"廉"的含义有多种,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都涉及并使用过这个概念。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寄情的信仰。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当晋文公重耳下令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只吃冷食不准生火  相似文献   

13.
<正>在非洲的热带丛林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捕捉猴子时,通常是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其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据当地人讲,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常常能够用这种办法捉到猴子。猴子的一次次落网,验证了"伸手必被捉"的常理,解读了贪不得、腐不起的道理。在古代,许多清廉官员都深谙此理。明朝时,有个叫周新的人,担任按察使后,就一直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14.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3,(8):51
清代外国人如何加入中国籍清代早期,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都担任了清政府的官职,穿清朝的官服,行中国的礼仪,甚至按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比利时人南怀仁,官至正二品的工部侍郎,在北京去世后,清政府也同对本国重臣一样,赐给了谥号"勤敏"。确实,清政府是把关系亲密的"客卿"看成本国臣民的。中国古代没有正式的国籍法,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中国的历史上才有了一部《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外国人想加入中国国籍者,须具备五个条件:"寄居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统治者立法非常明确,渎职受贿罪名的设置目标不在于消灭此种犯罪,只是试图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唐玄宗时,有个叫裴景仙的人当了武强县令,他在任期间索取当地百姓的各类财物高达五千余匹。裴景仙离任后被人揭发,捉拿下狱。唐玄宗得知此案后大为震怒,下令要将这个大贪官"集众杖杀"。主管司法审判的大理卿李朝隐却上奏反对说:"裴景仙触犯的罪名是‘监临主守乞取’(接受部下馈赠),属于法律上的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德目,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官德修养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的。兹举其中几个德目来展开。一是孝。孝为诸德目之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孝敬父母,敬养双亲,乃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孝敬父母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精神心理的层面。儒家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7,(4)
人们习惯把农历一月称做"正月",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后的第一个月称做"正月"。《春王正月》载:"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称正  相似文献   

18.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25-28
四川周边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而成都平原却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文化发达。所以四川既被有的人看作是安逸享乐之地,也被认为是封闭、狭隘的偏远之地,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官场"亚文化"。"蜀之富饶使他们满足于现有的生活。"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名叫山川早水的日本人到成都后,在自己游记中描绘出了外国人眼中的川人气质。另一个叫中野狐山的日本人,则谈到了四川近代和古代官场上的风气",爱说空话、假话,竞争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的厕所写作"圂",意思是一头猪被方框围住,就是猪圈。也就是说,上古的厕所就是在猪圈里。当时人们在猪圈上搭个简易平台,人上去居高临下"扔炸弹"。这就是为什么叫"上厕所"而不叫"下厕所"的原因。上个厕所,常遭到"二师兄"们集体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