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构建与时代主流相符合、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伟  相似文献   

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华民族自主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延续了近代个性要求解放的主线,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碰撞,并将主导中华民族在21世纪构筑人类文明的旋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文明意蕴的角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得以彰显。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来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得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杨帆 《世纪桥》2015,(4):14-16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同时城市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好城市文化资本,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一、文明、城市与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人类文明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考古学上讲,文明的形成与城市密切  相似文献   

5.
杨增岽 《前线》2023,(11):4-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大历史观视野下的理论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具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深刻转变。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所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是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中国应当如何作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是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学说,为探析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内涵、主要特征和价值旨趣提供了新视角。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形态为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提供了研究范式。独具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时代表达。就现实层面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如物质生产实践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石,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要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旨归。从价值层面看,“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擘画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破除了“文明冲突论”带来的文明危机,体现出文明共生互鉴的辩证的文明观,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科学选择。这是党和国家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我们更要在应对四种挑战中,把这伟大旗帜举得更高,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更要强化探索意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钟斌 《新湘评论》2021,(5):17-19
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将"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作为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主张。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推动中国妇女不断获得时代新发展、创造历史新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妇女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在走向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复合型概念被提出,它超越“资本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飞跃的重大成果。对比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进行创造性发展,对人与人矛盾关系进行创新性论述,对人与社会矛盾关系进行开创性回答,准确凝练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做出创造性回答,实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韩振峰 《前线》2023,(10):8-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文明观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中国的成立为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的文明观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和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不但要成为时代的先行者,更要成为时尚的引领者。换一句话说,就是一座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座大学的生命力,也是一个时代的生命力。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有思想、有品位、有个性的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引领时代前行,走在时代前面,担当时代重任。这是大学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对于我们自觉地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最新成果,这一新形态的创造具有深刻意义。就理论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且与中华文明有着深厚渊源;就历史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的伟大历程蕴含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实践逻辑;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民族复兴、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科学选择。这是党和国家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提高高举的自觉性,既要在应对四种挑战中,把这伟大旗帜举得更高,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更要强化探索意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了网络问政的新风,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人类文明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积极作为,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集约化,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为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信息网络时代,用好互联网就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并运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叠加的崭新时代,集体主义也需要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而发展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形态的新集体主义,即生态集体主义。作为生态文明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生态集体主义既承续了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又适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新的伦理诉求,不断增强人民认同和践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生态集体主义的培育与践行,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形态的创造有其深刻的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价值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文化逻辑而言,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丰富文化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植根的最为生动鲜活的实践源头;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形式主要是指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在的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载体,是其内在思想性的感性显现。真正切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说话,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的逻辑特色;废止洋腔洋调,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要的富有个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为人民大众所乐于接受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集体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历史上,集体主义的表现就是整体至上,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它是和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紧密相联的一个概念。 人类文明的演进,既有共性,又有民族、国家的个性。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儒道互补的文化机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