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谁满意     
正战国时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阿城。三年后,齐景公听到许多负面反映,很生气,召回晏子,表示要严肃惩罚他。晏子猜到了毛病出在哪里,就要求齐景公再给他三年期限,保证让他听赞美的好话。齐景公答应了晏子的请求。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一片赞扬晏子的声音。齐景公又要重赏他,晏子却拒绝领赏,并道出实情:"前三年,我一上任就抓紧管理道路,严抓治安,使坏人不能横行霸道,这便遭到车匪路霸们的攻击;我关心百姓疾苦,让大户人家减租减息,又遭到富豪们的  相似文献   

2.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3.
正听得进反对意见,古往今来都在倡导。《晏子春秋》有个典故:齐景公酷爱鸟,他得到一只漂亮的鸟,派名为烛邹的人饲养。可几天后鸟飞跑了,齐景公气急败坏,喝令杀死养鸟人。晏子想制止,但又不能冒犯君威,说话很有讲究。他向齐景公请求:"烛邹罪有三条,让我宣布其罪状再杀。"齐景公允许了。晏子数落起烛邹:"君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罪一。让国君为一只鸟杀人,这是罪二。此事各国诸侯知道了,会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属下的性命,从而鄙视我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的晏子,贵为齐国相国,但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国君齐景公屡屡给他封赏,他总是婉言辞谢。据《晏子春秋》记载,“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反市者十一社。”国君送给他两个地方,而且其中还有11个村落是从事经商的集市,可是晏子不受。大臣梁丘据看见晏子中午吃饭肉食不足,就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便在第二天“割地将封晏子”,可晏子又“辞不受”。齐景公在晏子家里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老且恶”(老而丑陋),便要把自己“少且姣”(年轻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再拜而辞”。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甘于弊车驽马、布衣恶食,…  相似文献   

5.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能言善道的晏子面露难色:"贱内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读过书,我怕她见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有则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耐人寻味:齐景公刑法残酷,动辄砍掉犯人的脚。面对这种酷刑,晏子深知直言相谏不会奏效,未敢妄言。一天,齐景公提出要给晏子换房子,晏子推辞说:我住的已经很满意了,再说这地方靠近市场,买东西方便。景公问:你住在市场附近,可知近来物价贵贱?晏子说:怎么不知道呢!景公笑问:什么贵什么贱呢?晏子坦然答道:假脚越来越贵,鞋子越来越贱。景公听了羞愧难当。后来,他下令废除了刖刑。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无启迪。有些领导干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习惯于“居高临下”…  相似文献   

8.
叶茂 《廉政瞭望》2011,(7):68-68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每逢上朝时,都乘一辆破车,拉车的也是劣马。齐景公见后说:“我给你的俸禄少了吗?怎么乘这么不好的车马?”晏子回答说:“依靠君王的恩赐,我能穿暖衣,吃饱饭,有破车劣马以供我用,已经满足了。”之后,景公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大车和四匹好马,往返数次他都不收。景公很不高兴,忙召见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坐。”晏子回答说:“君王命我监察百官,我节制他们的衣食用项,来养国家的百姓,即使这样,也还是怕官吏们奢侈靡费而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如今赏我大车良马,君王乘驾这种车马,我也乘坐这种车马,如…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历任齐国三公大夫的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把他辞去了。身边人问晏子":高纠为你做事整整三年,你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  相似文献   

11.
正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忠言,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景公喜好身边宫女着男装,于是都城里的女人都穿起了男子的衣服。齐景公派官吏禁止这件事,说: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尽管如此,仍不能禁止。齐景公向晏子询问其原因,晏子说:你在宫内让女人穿这样的衣服,却在宫外禁止这样做,好比"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您若禁止宫内的女人这样穿戴,宫外就没人敢这么做了。齐景公采纳  相似文献   

12.
晏婴,春秋齐国人,字平仲,又称晏子。曾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为相。他始终以整邦治国的“社稷之臣”而自律勇为,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史学家的称颂。晏子不仅提出了节俭重民和省刑的主张,敢于劝谏国君,而且自己身体力行。晏子身为相国,但住的还是从祖宗传下来、临近喧嚣街市的房子。齐景公很过意不去,认为这座低矮、潮湿的老房子与晏子的身份很不相称,便要给他改建一座高大明亮、宽敞豪华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与大家分享一则"晏子逐高缭"的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将其辞退,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  相似文献   

14.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党课》2012,(23):87-88
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亦即宰相。晏子颇有治国才能,辅佐国君齐景公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6.
《说苑·君道》中记载:有一天,齐景公宴请百官后,射箭比武。景公射箭,即便是脱靶,也喝彩不断。事后,景公失望地对大臣弦章说:"自晏子过世之后,没有人指出过我的过失。刚才射箭脱靶,那么多人竟然一起喝彩!"弦章说:"这是各位臣子不贤的缘故,他们的才智不足以知道您的过失,勇气不足以触犯您的脾气。但有一点,我听说‘国王喜好什么颜色,那么臣  相似文献   

17.
晏子其人     
(接上期)三、晏子的历史地位晏子生于乱世,用于穷时,仕于庸主,一生勤勉,赍志以殁。春秋末期的齐国,早已失去霸主地位,大臣中虽有晏婴这样的贤相,君主中却无齐桓公那样的明王。齐景公时的齐国,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其衰而不亡者,实赖晏子之力。齐景公固庸劣之君,但他效法当年桓公用管仲的故事,将治国的重任交给晏婴,把国君的尊荣享乐留给自己。因此,尽管齐景公荒淫无道,仍能保住宗庙社稷,列于诸侯之林。管仲之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对管仲言听计从,君臣相得,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之时,礼…  相似文献   

18.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昕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可晏婴坚决不收,一次又一次地向来者陈说,  相似文献   

19.
晏婴的“利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晏子春秋》,晏子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晏子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食禄百万,在别人看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他常以高俸厚禄救济穷人.自己却穿一身黑布衣.吃糙米饭.出行的车驾也极寒碜.上朝时总是驾着两匹劣马.  相似文献   

20.
晏子说“毁”“誉”夏风晏婴(?一公元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兄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仕灵公、庄公、景公。齐景公在位时,晏婴被派到东阿当地方官六年。前三年,“政声”不好,骂声不断。齐景公听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