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彦 《新湘评论》2013,(6):38-39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左图为习伸勋(左一)在湛江农村视察时与青年交谈  相似文献   

2.
<正>马栏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关中分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这里,习仲勋作为关中分区党、政、军的"一把手",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光辉业绩,而且培育了深入群众、为民谋利,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策略灵活,严于律己、作风过硬的马栏精神。马栏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深入群众,为民谋利习仲勋在关中工作期间,紧紧依靠人  相似文献   

3.
刘珍珍 《湘潮》2013,(8):11-15
长期以来,毛泽东对习伸勋赞赏有加,并屡屡委以重任。即使在习仲勋遭受康生等人陷害时和“文革”期间,毛泽东也对习仲勋很关心,加以保护。这使得习仲勋在严酷的逆境中得以保全性命,并且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提高了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为后来复出工作奠定了基础。“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4.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5.
悦读时间     
《习仲勋传》作者:《习仲勋传》编辑委员会编荐言: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最权威、最详实、最全面,编撰历时20年、长达94万字、150幅珍贵照片。年仅20岁的习仲勋为何被陕甘边区的人民称为“群众领袖”?毛泽东为何夸奖主持中央西北局工作的习仲勋“年轻有为”、“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时期,关中分区(1937年10月以前称为关中特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收容了12000多名移民、难民。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关中分区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制定了针对移民、难民的安置政策,并与大生产运动相结合,移民、难民、当地群众在共产党和分区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生产生活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习仲勋因"近年来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8.
习仲勋具有内涵丰富、泽被久远的“群众观”思想,他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怀念。本文从理论渊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入手,对习仲勋的“群众观”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0.
习仲勋作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和朴素的群众路线思想.本文从习仲勋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渊源,内涵探析和现实启示等方面入手,对习仲勋的群众路线思想进行阐释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1946年9月6日,习仲勋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长联席会议上作总结讲话,其中一部分主要讲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和群众路线。这篇讲话,反映了习仲勋对加强党的建设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阐述了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习仲勋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是他坚守的信条。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给习仲勋的鉴定中说:习仲勋"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使得习仲勋同志成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从这篇讲话中我们看到,习仲勋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纠正党内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点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为有效解决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他阐述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既是立场也是方法等思想观点,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相似文献   

12.
汪文忠 《世纪风采》2014,(11):25-26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3.
<正>观看六集大型文献记录片《习仲勋》,深受教育。习仲勋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不仅是一位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心声,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密切联系群众是习仲勋一生的优良作风,他视人民群众如父母,始终以炽热之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毛泽东曾赞誉习仲勋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爱民、知民、为民的赤子情怀,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管仲  相似文献   

14.
叶介甫 《湘潮》2013,(11):50-56
建立发展关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发生后,红军主力南下关中地区,给习仲勋和关中特委的同志们带来了喜悦和信心。他们认为发展苏区的大好时期到了,应当抓紧向国民党统治区拓展工作,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搜集枪支,抓捕豪绅恶霸,瓦解国民党政权。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当时有些同志对于友区、友军的观念是模糊的,还缺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15.
习仲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习仲勋:"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博览》2009,(7):39-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读10月23日《学习时报》刊发《习仲勋三次致电毛泽东痛批"左"祸》一文,感触颇深,难怪毛泽东称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英雄"。习仲勋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质,值得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笔者以为,以下四点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永远不要脱离群众1942年秋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与群众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生动的概括,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20.
习仲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创立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典型范例。这里试举一例。1985年11月,他到江西老区井冈山、兴国、瑞金等地视察。11月15日早上8时,习仲勋乘车向井冈山进发。在前面开道的警车不时地鸣响警笛,警卫人员也常常从车上伸出两面红旗左右挥动,指挥过往车辆注意让道。习仲勋脸上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怎么能这样呢?”他转过脸来对陪同的同志说:“他们拉着警笛,两面红旗左右开弓,这样会吓着群众,也可能会把过往的车辆挤到沟里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