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20世纪中国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的80年,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与理论创新的80年,还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80年。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并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由幼稚、不成熟逐步走向比较成熟、完全成熟。  由于理论…  相似文献   

2.
凌志东 《世纪桥》2012,(1):17-18
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初期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共产国际的干涉,曾经沦落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革命进展不够顺利。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越来越成为紧迫的任务。经过全党的努力,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党的七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史、探索史、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毛泽东思想作为历史的源头,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一、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升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起点。但这并不是说,适合中国情况、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就由此产生了。从这时起,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在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并试图从理论上阐发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书本上的,也不是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革…  相似文献   

4.
中共二大是共产国际存续期间唯一一次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独立自主进行革命的最初尝试。虽然中共二大形成的若干决议实质上在随后由共产国际代表提议召开的西湖会议上被强力扭转,但是中共二大所制定的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人按照马克思理论的指导独立完成的。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共二大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过程。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国庆 《求实》2000,(2):24-26
一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但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究竟应采用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者是容许不同的民主党派同时存在,并尽力争取把这些政党团结在自己周围,采取一致行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在实践…  相似文献   

7.
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大革命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探索才找到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细致分析了农民传统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造反精神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曾对中国革命给予重要支持和授助,但也有过错误的指导。中共党内某些犯有“左”、右倾错误的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9.
蔡和森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党的建设基本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资产阶级问题的策略及其演变,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进程。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共产国际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联盟的策略共产国际提出的这个策略,其理论依据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提出:共产党对于能团结合作的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派别,也要采取在一定时期的联合态度。列宁正确运用并发展了马、恩的这…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第二次全国大会议决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纳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对指导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产生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3):32-32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无产阶级的政党发展、政党革命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党在早期的发展中,不限定入党人的国籍,这与早期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的一般轨迹是一致的,在模式的选择上实际上深受马克思领导建立的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影响,深受列宁领导建立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明吾 《党史文苑》2009,(11):17-19
《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一文系1921年6月由武汉地区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高认识水平的文章。该文显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并能够在其指导下清算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时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党的八十年的经验集中于一点,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八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想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理理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直接…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是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前途命运的根本大事,是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衰成败的根本大事。而坚持学习、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则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根本基础。在学习、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培育和造就了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发展趋向,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式,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富有时代意识和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过程中,从唯物史观切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亲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过积极思考和探索。虽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初步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作出的杰出思想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共早期组织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领导广大群众积极从事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工作;适应20世纪世界革命潮流,贯彻列宁领导第三共产国际的战略意图,坚定地走俄国人的路;充分发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创建任务。  相似文献   

19.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位使者,他时而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时而穿梭于北京与上海之间,时而来往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为使中国共产党早日成立,而日夜奔波操劳.这位使者就是受共产国际指派担任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的杨明斋.杨明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他的晚年却过着凄凉、孤独、寂寞的生活.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致使轰轰烈烈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在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中,杨明斋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但他没有因革命失败而对革命丧失信心,开始对中国革命进行新的理性思考,对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所推行的政治路线、策略方针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原则产生了怀疑.为找到答案,他集中精力从事理论研究,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1929年底完成和出版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的理论巨著.1930年春,杨明斋为向共产国际阐明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决定再次赴苏联.到达苏联后,为了便于向共产国际陈述他在《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