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宁 《当代韩国》2015,(1):126-128
<正>提到韩国的外交,就不得不提到李承晚这个人物。作为韩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李氏朝鲜没落旁系王族后裔,参与、领导了韩国独立运动,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统领,也是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外交思想及实践,深刻影响了韩国建国后对美、对日关系的基调,成为韩国现代外交政策的缘起。这样重要的人物在中国无人问津不得不说是中国韩国学研究的缺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的朱芹博士所著《独立与依附:李承晚之外交独立思想》(以下简称《独立与依附》)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首先,作者以依附论为理论主线,运用历史分析法,详细阐述了李承晚外交独立思想的三个最  相似文献   

2.
《当代韩国》2015,(1):129
<正>独立与依附:李承晚之外交独立思想朱芹/著2014年12月/129.00元本书以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为分析工具,透析李承晚外交独立思想的国内外背景、早期的萌生、著作中的建构、实践中的蜕变与沉淀及其对朝鲜半岛命运的影响。全书涉及李氏朝鲜末期、大韩帝国与日据时期,延及战后美国军政府时期,论及朝鲜半岛政治派系与中美苏日等多个行为体之间的外交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暹罗与周边地区存在三种典型的地区秩序,分别是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和殖民体系.三种体系以曼陀罗体系为中心,相互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在19世纪前期,曼谷王朝为了重建曼陀罗体系,加入并充分利用朝贡体系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并谨慎地抵制西方将自身纳入殖民体系的企图.从五六十年代起,由于获利减少以及殖民体系的渗透,朝贡体系最早被挤出暹罗的历史舞台.随后殖民体系与曼陀罗体系发生激烈碰撞,殖民体系不断损害暹罗的主导国地位和蚕食其朝贡国,最终瓦解了曼陀罗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朝贡国领土的争夺,也为现代泰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府从非武装化的现状出发,积极需求维护国家安全之路。概而言之,其国家安全构想经历了一个从永久中立国到依靠联合国,再到依附美国的演变过程。日本政府决策层最终选择依附美国,是在美苏对立的国际环境下,在被美国占领这一最大现实中,以"追随强者"的结盟心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择。在依附美国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目前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安倍内阁的国家安全政策走向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朱芹 《当代韩国》2019,(3):105-117
李承晚与临时政府的关系错综复杂。贯穿李承晚独立运动活动始终的,一直有两条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交织的主线:一是在他对内反对临政法统论时,不拒绝对外争取列强承认临时政府;二是他在坚持汉城政府法统论且为欧美委员部争取法统性和官方性时,又不拒绝临时政府任命的外交职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床异梦期,藕断丝连期,同舟共济期与同室操戈期。总体而言,李承晚在争夺国家权力与建国问题上胜利了,而在汉城政府法统论之争上最终还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6.
从马科斯统治下的电信业看菲律宾与美国的依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科斯统治时期 ,菲律宾依靠世界银行的资助大力发展电信业。但是发展后的电信业只是加强了菲律宾跨国传播的能力 ,而并没有解决人们对电信业的基本需要。同时 ,世界银行的贷款导致菲律宾在政治和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本文试图从依附理论的角度探讨这种依附关系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争做"一流国家"的对外战略目标,安倍政府领导下的日本对印太地缘政治反应积极。对"印太"地缘战略理念的追随,不仅体现在日本领导人对外战略思想和政策思路中,也体现在日本的外交实践中。日本的"印太"战略理念通过三个途径加以实施:安全保障、经济合作以及文化和人文社会交流。日本"印太"地缘外交的实质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获取经济利益及拉动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发展、针对中国的较量与博弈。可以预见,随着印太地区利益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战略的拓展、中国的崛起难以逆转,美国战略的不确定性,未来日美印太战略前景黯淡,以日本为主推动印太战略则更没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著述巡礼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王晓德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全书共60万字。本书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书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16年间发表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历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40余篇。本书除总序、自序外,正文五编,内容涉及文化观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与拉美关系史。文章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务实主义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英属北美殖民商业精神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系“南开史学家论…  相似文献   

9.
陈冰 《新民周刊》2020,(2):60-64
"长臂管辖法令"迅速成为美国重拳打击他国和跨国企业的"隐秘武器"——只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国家或者企业就有可能被迫面对美国的司法制裁!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之中,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独门利器。在二战、冷战时期,美国先后对日本、苏联、中国、朝鲜等国家实施过金融制裁。  相似文献   

10.
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外交中的矛盾性与实用性特征,外交言语与外交行为间既有一致之处又有背离之时。综合温特提出的物质主义与理念主义因素,通过分析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得出结论如下:物质主义因素与理念主义因素共同决定日本国家利益认知,包括经济财富利益认知和集体自尊利益认知,两项利益认知存在冲突与否决定日本外交言行一致还是背离。当两项利益认知一致,或不一致但物质主义因素并非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保持言行一致。当两项利益认知发生冲突,且物质主义因素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发生背离。鉴于此,中国在与日本交往中,不仅要“听其言”,更应该“观其行”,观察其外交言行的内在逻辑,才能洞彻日本外交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东亚暨中日韩港口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均遭受到"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影响,另一方面,三国又都倾力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明中晚期至清初的中国,政府严禁濒海居民"下海通藩",以此建立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治体制;江户初期的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因而形成"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壬辰战争"后的朝鲜,"南北交困"的国际格局使朝鲜王朝陷入被动"锁国"的发展困境。因此,各种政治因素交互影响并促成了此一时期东亚三国的"锁国"局面,且在此背景之下形成了广州、长崎、釜山"一口通商"的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2.
陈竹  李娜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109-122,153,154
兵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典章制度,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繁荣的有效手段。李朝作为11至13世纪中南半岛上的强国之一,十分重视兵制的建设。由于中越复杂的历史联系,李朝立国后在兵制的设置上借鉴了唐宋兵制,尤其是重点效仿唐宋兵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军事制度。不过,李朝兵制并没有完全照搬唐宋兵制,它既吸收了唐宋兵制的精华,又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符合李朝自身国情的兵制,并增设了新的兵种"象兵"。李朝兵制无论是在平定内乱抑或开疆扩土中,都契合了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反过来,李朝兵制也对宋朝的兵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朝也参考了李朝兵制对其兵制进行改革。宋朝兵制在改革中充分借鉴了李朝的军事编制,尤其是"军"这种新的军队编制的创设,成为宋朝改革军队编制的开端。从李朝兵制大力效仿唐宋兵制,再到宋朝亦在兵制建设上借鉴李朝兵制的优点,这种相互学习与借鉴,增进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进一步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融合,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中你只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过程中,天皇亲政与公议成为新的政治原则,二者集约在明治宪法之中,立宪主义、万世一系政治神学与君民一体政治理想相辅相成,天皇制被"再发明",可称天皇制立宪主义,天皇在集大权于一身的同时,其亲政的主动性也受到限制。如大正期所示,天皇个人意志可能"被无视",天皇制与民众政治亦有深度融合之可能。经过摄政期政治练习的昭和天皇,在有着充分权威自觉的同时,又对宪法表示尊重,但随着政党政治的结束与战争开始,日本走向大政翼赞体制。二战后,日本确立国民主权与象征天皇制,天皇与国民情感间依然有很强连带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分析韩国的选举制度如何加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社会迅速走上两极化道路。本文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一是简要介绍韩国的选举制度。这将作为支撑本文核心见解的框架。二是考察韩国选举制度导致的"民心歪曲"现象。三是探讨政治制度的党派特征。即使同为民主主义,但选择比例代表制还是多数制将决定其政策方向。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强调,若要使韩国的选举制度取得更加均衡的政治结果,就一定要取消现行多数制,采用比例代表制度。比例代表制将有助于实现得票和议席之间的均衡,并进一步创造平等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6.
China’s emergence as a global and regional manufacturing center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Northeast Asian economies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China's trade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s been rapidly growing in relative importance, largely facilitated by China's rise as a regional production base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trade structures between China and her neighbours. Indeed,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the main driving force behind Northeast Asian trade interdependency. The strong economic linkag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augur well for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among the three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Establishing a trilateral free trade arrangement (FTA)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the three countries’ overall growth potential through trade and investment. However, such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destined to be a long, drawn out process. The forging of a trilateral trading arrangement between China and her two neighbours remain a long term vision in view of the many outstanding issues and obstacles.  相似文献   

17.
Japan has long played the role as the main operating base for Korean contingencies. It has also provided rear-area logistic support to the US forces fighting in Korea and helped South Korea build up it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However, the Japan-South Korea relationship has deteriorat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short-term political and long-term economic and strategic reasons. At this point, South Korea is bandwagoning with China and deemphasiz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Japan. China-South Korea relations are not without problems, however, and Japan regards South Kore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tential strategic partners in maintaining stability in Asia. In the future, the most decisive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ecu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South Korea will be China.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Japan and Korea as neighboring countries share some basic similarities 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Their languages, which belong to the Altaic family, exhibit a striking resemblance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Yet their writing systems, the kana syllabaries and the han'gul alphabets, are distinct. Both societies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but the place of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Japan and Korea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Confucian legacy is believed to be much stronger in Korea than in Japa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s of Japan and Korea were both patrilineally organized, but the details of the descent rules differ markedly. In short, Japan and Korea share the general traits of East Asian civilization, but diverge in the details of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相似文献   

19.
On June 12, 2018,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hereafter DPRK or North Korea) leader Kim Jong Un, Chairman of the State Affairs Commission, met in Singapo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wo men signed a joint declaration and pledged to work toward denuclearizing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mproving bilateral relations. These developments raise several questions. What impact will this summit meeting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have on regional security? What sorts of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will that impact produce for Japan? How should Japan deal with this fluid region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灾异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实现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发展,与日本天皇的特殊“神”性及氏姓制度的旧秩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