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但百折不挠,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古圣先贤遗留给后代子孙的至宝。然而,在历经“五四”和“文革”对经典的误读和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因而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周仲光  张丽华 《前沿》2013,(12):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土壤中,充分汲取了本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和民族精神的养分,与诸如“仁者爱人、仁政德治”的仁爱天下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拼搏进取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取向等民族思想文化相融合,表现出具有五千多年优秀文明延续传承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呈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道家抱朴守真思想与民族精神研究吕锡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于之一的道家思想对于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陶冶作用。道家认为“真”、“朴”是道的本性.故抱朴守真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一价值取向深深地渗透到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陈琢 《长白学刊》2005,(5):82-84
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提升与发扬.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与鼓舞作用.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文化心理基础;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本保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党的十六大全面小康目标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沙奇光 《人权》2003,(4):40-41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崇尚理性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源远流长,善于兼容并蓄,博取众长,使人民不断从中获得教益,赋予他们不怕曲折,“自强不息”、“以柔克刚”,奔腾向前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开创于2500年前,博大精深。它的人文精神、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典章制度、生活习俗等,在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弘扬和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怎样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既是我们要深思的课题,更是亟待我们践行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林平乔 《求索》2007,(5):171-173
朦胧诗人们对儒、道文化有一种自觉的孺慕。在精神血脉上他们既有对五四文学精神的承接,更有对延续不绝的儒家与道家文化的继承。道家文化追求自由、反叛理性权威的精神和清高淡远的生命情调,儒家文化“忧”与“刚”的思想内蕴构成了朦胧诗人文化根性的重要内容。由传统文化人格酿造的诗歌,其内在精神一定会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同在。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作过全面研究,他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道家文化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兼具了儒家的“刚强之气”和道家的“柔弱之气”。他不仅对“刚”与“柔”有独到的理解,而且能熟练地运用于其政治、军事、生活实践之中。 一、“存倔强以励志”   曾国藩处在程朱理学统治思想文化界的清代,他恪守传统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德,其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统儒家重视坚毅、有恒一类品格的培养,并认为它们是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条件。孔子有“弗能弗措”…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燕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一、自强不息与捍卫民族独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早在春秋《周易大传》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永恒不息,体现着天道的刚健本性,人也应该仿效它,奋发向上,永不停息。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精神,可以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多元化的文化,又是和谐的文化,而各宗各派讲的道理,实际上都是同出一个源头。这个源头儒家称为“道”,道家也称为“道”,佛家称为“自性”“真如”。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经受了极不平凡的历史考验,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得以再次升华,而且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由文化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恰是刚刚经历了中国与西方某些势力的价值交锋之后,这场地震提出的文化与价值问题,这些价值议题的影响,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华民族信奉仁爱的宗教价值和理想,以自强不息、厚德栽物作为其民族精神,以平等作为其政治追求,以和谐作为其文化精神.仁爱、自强、厚德、平等、和谐,就是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三十年代我提出“创造的综合”,强调了创造,强调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但讲得还不够具体。八十年代,我重新提出综合创新论,有些问题就想得比较具体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我提出中国古代哲学长于辩证思维而缺乏分析思维,我主张既要发展辩证思维,且也要提高分析思维的水平。我提出民族精神的问题,提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谓“创造的综合”主要是一方面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吸取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自强不息"的"向上"、"厚德载物"的"向善",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度挖掘、阐释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基因无论是对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加强青少年德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泉的河洛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内涵博大精深.源于河洛文化的周易文化,就其人文精神而言,其核心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了河洛文化的人文精神,为河南创业文化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记者:钱老师,您好。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民族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您所理解的民族精神包括哪些东西?钱逊:民族精神本身内容很丰富。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概括。党的有关报告中有一个概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学术界,张岱年有这么一个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角度来说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稳定的、持久的、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教化功能的一种活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