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企业加速对越南投资及越、中、泰投资环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日本企业对亚洲直接投资的头两个国家是中国和泰国.但是,近年日本企业不断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力度.越南将成为继中国和泰国之后,日本企业在亚洲直接投资的最热对象国.本文结合中国、泰国的投资环境,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越南投资的原因,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商业风险之一。本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要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越南投资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集中在政府违约、政府效率和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越南的罢工问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前景和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越南外资政策的变化及对越投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自1988年颁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以来,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投资条例日趋规范,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外资的进入促进了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越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相互之间在要素禀赋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间经济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越南的FDI结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大环境下,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南疆邻国越南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本文对越南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基本情况做了初步分析,希望对中国企业了解越南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欧盟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性"、高端服务业更高程度的开放等,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中国投资自由化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欧盟的投资自由化程度比中国要高,欧盟在谈判中希望与中国实行"对等"开放,这就涉及中国行业开放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中国自身是否有相匹配的国际经贸治理能力。此外,投资自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机制、资本项下的自由化以及更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制度。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述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现有投资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盟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如何应对有关核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不断增长,投资行业和投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是,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相比,中国企业的投资总体规模较小,投资区域和行业较为集中,投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地区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越南国内情况和中越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国企业在越南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逐渐显现,诸如东道国制度欠透明和腐败违约问题、投资政策的频繁变动、社会骚乱与工人罢工时有发生、因南海领土争端引发的中越关系波动、地缘政治和域外大国的竞争等因素,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发展.为了规避这些政治风险,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在政府层面,不断增进中越政治互信,深化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为中国企业投资护航;深化中国与东盟各领域的合作,推进中国—东盟制度规范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加强政府与民间合作,有效维护海外中国企业与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在企业层面,推进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本地化建设,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提高企业公共外交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良好国家形象;学习现代化管理经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购买相关保险服务等,从而有效防范和避免政治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越南成为台湾在东南亚投资的新热点,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台越双方在经济发展上有较大的互补性以及双方各自的政治经济需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了越南投资环境对台资的吸引力.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台湾在越南投资持续增长,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风险和投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涉及东盟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减少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投资纠纷,保障"一带一路"投资的可持续性,建立保障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平衡的投资体系至关重要。从1985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各国陆续缔结了传统的双边投资协议以及区域性投资协议《中国—东盟投资协议》。虽然这些投资协议中部分条款的设置较为笼统,但大部分条款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总体上体现了中国对东道国利益和投资保护兼顾的"仁慈"型大国的投资法制理念。  相似文献   

9.
江迅 《新民周刊》2012,(35):25-25
"走出去"难,症结在于"融资难"和缺乏国际合作经验及国际化人才。又去了一趟朝鲜,这是笔者16年来第7次入朝。这次是以"海产专家"身份,随辽宁一家投资考察团,从丹东入境朝鲜的。一个月前,笔者新书《朝鲜是个谜》香港版、台湾版,几乎同时出版。对中国企业家而言,直接投资朝鲜,前景如何,确实也是个难解的"谜"。辽宁省丹东润祥贸...  相似文献   

10.
林泓 《当代亚太》2007,(12):53-59
2006年世界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25.8%,日本海外投资增长10.6%,达到1990年来最高水平,但对华投资却在时隔七年后首次下降6.3%.投资重点仍在制造业,但金融流通等服务业大幅增长,表明日本对华投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将进入升级换代时期并可能调整对华投资战略.面对日本对华投资新动向、新特点,山东应抓住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齐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并增加综合吸引力,重点加强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相关的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第六大来源地.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加坡企业积极调整投资与经营战略,新加坡对华投资呈现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趋于完善和成熟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已成为必然。但目前韩国企业在新疆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上一直徘徊不前,相较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差距。因此,为了释放新疆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建议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韩国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柬埔寨不断增长的投资引发了许多关注和有意义的讨论,但是大多数讨论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因为研究者很难接触到中国企业来收集足够和可靠的信息。本文根据三个月对大约20家在柬埔寨中国公司的深入访谈,试图提供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及其影响的更全面的图景。本文考察了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的规模和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本文认为,不论是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的规模还是对当地的影响都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orton government's tentative, but significant role in reshaping Australia's approach to overseas investment,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the Prime Minister himself. Prime Minister Gorton and his Cabinet ultimately accepted the need to pursue a more overt form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for political gain. This provided a basis for subsequent governments to offer more direct, nation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foreig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to the Australian polity. Historical accounts and more recent assessments are drawn on to make this case and point to the legacy of Gorton and his government in the political manage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The approach to foreign investment that emerged during Gorton's government demonstrated to subsequent governments the worth of developing a calibrated response that appeared to address populist concerns while still enabling substantive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flows.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the study of feder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tensely studied areas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no consensus has emerged on the impact of fiscal federalism on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I focus on one specific element of the debate‐ the role of fiscally federal institutions in allowing a country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I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60 countries from 1975‐1995 I find fiscal federalism has no clear impact on in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federalism on sovereign debt ratings for 40 countries from 1980‐1998, I find that fiscal federalism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sovereign debt risk.  相似文献   

16.
杨耀源  翟崑 《东南亚研究》2020,(1):112-133,157,158
2019年6月30日,《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本文以越欧批准签署FTA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双方启动FTA谈判的背景,认为双方参与FTA有助于实现各自的全球对外贸易战略目标,近年来越欧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双方缔结FTA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从越南视域角度分析双方缔结FTA的动机,认为越南与欧盟缔结FTA是出于对经济、政治和大国关系平衡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最后阐述了该协定的内容及协议生效对越南、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中越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政治经济风险已成为海外投资和国家经济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当一国遭遇政治经济风险时,往往产生连锁反应,给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带来风险。因此,对海外政治经济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显得非常重要。国外的一些专门从事风险评估的机构,在这方面有较透彻的、持续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介绍和分析国外一些著名的风险评估公司及其研究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加强海外风险评估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8.
路阳 《东南亚研究》2016,(3):91-101
新世纪以来,中国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潮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阶层通过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且大多前往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有关国际移民和中国富裕阶层的相关报告,对当前中国富裕阶层以投资移民为主要方式的海外移民予以关注,着重从移民倾向、资产配置和海外投资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中国富裕阶层移民海外的趋势和未来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rives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n the motorcycle industry in Vietnam. Us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rent management, the article evaluates the rent management mechanisms that provided the incentives and pressures for domestic firms to develop a local value chain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foreign supply network. This article offers 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two periods: 1995–2000 and 2000–05. Two case studies examine the exchanges between lead firms and their suppliers;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local firms; and among the state, private and foreign firms in the context of the value chain for motorcycle production.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industrial upgrading has been predominantly driven b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rting in the early 2000s. In addition, market competition among Japanese and Chinese lead firms led to significant technical learning for domestic firm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foreign firms despite the government’s failure to effectively monitor rents or implement industri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