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看电视,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你正沉浸于一部电视剧或娱乐节目的时候,突然电视会发出一种嘀嘀嘀警报声,旋即在电视屏幕的左上角出现一排文字,速报某某地方发生几级地震,或者某个城市出现车祸,或者哪里出现台风海啸。 9月1日深夜2时左右,我正在观看NHK的午夜影院,突然电视发出一种寒心的警报声,左上角闪出一排文字:NHK速报:“歌舞伎町杂居大楼火灾,多数人受  相似文献   

2.
记者:胡导,您好!听说您重拍的500集大型贺岁电视连续剧“四大名著”业已杀青,即将收官,全国观众十分期待,请问什么时候上映?  相似文献   

3.
当《霍东阁》、《血的迷路》、《猎鹰》等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在广州城夜空回荡的时候,居住在首层并且电视机屏幕的视角对着大街的住户,往往会惊奇地发现:大门和窗口外围站着一大帮热心的电视观众……据抽样调查,广州市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那么,大街小巷那一堆又一堆热心的电视邓众都是些什么人呢?十之八九是外地来穗的民工。近几年,广州市民的生活忽然与民工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几年,一股基建洪流席卷广州城,广州市原有的建筑力量捉襟见肘。于是,打着各种各样旗号的“建  相似文献   

4.
今年秋天,多哈不断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十强赛最为关键的一役——中国队客场挑战卡塔尔,战场就在多哈;11月中旬,中国最后完成加入 WTO 所有手续的地点,也在多哈;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英美打击阿富汗,电视报道的大本营,不在美国,不在阿富汗,不在巴基斯坦,居然也在多哈!这就是位于多哈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一当“小鹰”号等航空母舰在印度洋集结的时候,相信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期  相似文献   

5.
八年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曾经很受关注,剧中女主人公在当时更是格外风光。但就在很多观众喜欢上她的扮演者萨仁高娃的时候,高娃突然从银幕上消失了。原来,她将主要精力献给了戒毒事业。  相似文献   

6.
读者朋友,《屏幕方圆》又与你见面了。一位日本学者这样说道:“世界正处于通过电视而谐振的时代。如果忽视电视视听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就无法谈论20世纪的社会变化。”的确,电视“荧光屏”潜移默化地使我们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电视荧屏方几许?圆几许?本栏将陆续推出文章与你一道评说。  相似文献   

7.
正面试的时候,表格里总有一项爱好栏,每次我都很纠结,似乎没有什么事算得上爱好,但如果不填,又会觉得很丢脸。遇到新朋友的时候,总会问到周末一般做什么?我每次也好烦恼,周末我到底在干嘛我自己都不知道,似乎就是逛街,喝下午茶,靠这些没营养的活动打发过去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看电视。记者在路上采访一个女生:你的爱好是什么?女生  相似文献   

8.
李威 《南风窗》2013,(8):67-69
根本没有云电视这一门类,云电视充其量是智能电视的衍生概念,它的出现主要是受云计算的影响,近年云计算概念四处火热,无论何种都往往冠以云字,比如云空调、云建筑等等,这个名称很大意义上是厂家炒作的噱头和手段。曾几何时,全家人有说有笑地围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的画面,是一个时代幸福的标签,然而到今天,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都有可能走进  相似文献   

9.
人间五月话共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袁老师,您好,我们的讨论要从一部电视连续剧说起,就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走向共和》,不知道您看了吗?有何评价? 袁:几年前,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佳明先生策划这部片子的时候,就与我联系过,希望得到我的有关论著。我把拙作《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增订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由各种媒介所构成的世界里,我们诸多的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媒介作用于我们的结果。电视一直被认为是教育影响的媒介,在众多的媒体中占有霸主地位,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电视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更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电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近些年来愈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在人的社会化方面有很大作用。但是,青少年学生对电视媒体不加选择地吸收,则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有人指出电视媒介的 10条“公害”:   1、麻醉人民:电视提供了某种轻松的、不费脑力的活动,使人渐渐地沉缅于麻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足音越来越近,日本的家庭电器业正从“信息家电”(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无线电话、传真机)向着新型AV(音响、影视)即多媒体产品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进军。当大电视、影碟机、摄像机等家用电器一浪接一浪而至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明天的日本人卖什么?抚今追昔,战后  相似文献   

12.
最底层的竹     
龙应台 《法制博览》2011,(16):48-48
最近一直在思索“罪与罚”的问题。你(指飞利浦,龙应台次子)出生的时候,一九八九年深秋,我躺在法兰克福的医院里一面哺乳,一面看着电视,那是不可置信的画面:上百万的东德人在柏林街头游行,然后就冲过了恐怖的柏林围墙,人们爬到墙头上去欢呼,很多人相互拥抱、  相似文献   

13.
陈艳 《工会博览》2010,(5):291-292
近些年来,电视纪录片创作界不时地发出纪实主义的呼唤。中国的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和日本同期拍摄的《万里长城》是对这种呼唤的一次辉煌的实践。在央视热播的《故宫》更是极尽各种能事,赋予传统纪录片一种崭新的诠释。它们向一度几乎走入绝境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模式提出了大胆的挑战,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路,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焦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纪实”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统奎 《南风窗》2008,(8):23-25
在公众面前,曾任台湾前《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马西屏是一个电视时事评论员。其实他的本职是一名教书先生,如今在两所大学教书,平日跟学生们聊政治,他发现青年人对政治的恩怨早就不感兴趣了,而且政党意识薄弱,"选人不选党"。2000年陈水扁上台的时候,马西屏面前的这些大学生还是小学生,过去8年,他们目  相似文献   

15.
朱院生 《法制博览》2011,(18):47-47
那一天,和夫君因为一点儿小事生气。刚好那天他要出差,看着他一个人忙忙碌碌地收拾行李,我只是自顾自地看电视。我一向是逞强逞惯了。电视里正放着一部家庭生活连续剧。故事里的夫妻也是忽而缠绵缱绻,忽而横眉冷对一这天,男人带一位朋友回家,一进门就挨了女人一顿恶吵,男人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平静地为朋友倒水泡茶。  相似文献   

16.
唐小兵 《南风窗》2008,(3):86-88
在政治文化没有被"刮骨疗毒"的时候,在公民权利没有"名至实归"的时候,在阿伦特所谓"平庸的邪恶"到处弥漫而反思的精神寥若晨星的时候,一味地寄希望于势单力薄的乡村小共同体,以及无限地美化"底层"的道德精神与文化质素,而鄙视乃至否定具有理智力量的知识分子阶层,只能是寻求民族自新之途的知识分子的"一帘幽梦"而已。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与群体     
石破 《南风窗》2013,(26):10-10
今天的媒体,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群体,因为群体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只是报纸、电视和杂志们传播观点、知识和智慧的被动接收者,而一跃变成了积极参与新闻的发布以及互动、有时甚至表现得比媒体更强势的一方。但今天的媒体,也不见得都能够充分了解群体:他们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有着怎样的禀性?我们该怎么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两岸关系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问题的时候,我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七集电视专题片《海峡风云》。该片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任总顾问,罗青长、杨斯德、经叔平、郑鸿业、贾亦斌、张铭清、梁守德、方连庆任顾问。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为该片题写了片名。我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为该片总监制,我院国政系主任李义虎教授为该片总策划。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一生坎坷却铸就辉煌。生在陕北,我从小听过好几个版本的《东方红》,也在黄土地上、在电影电视中感受毛主席的雄韬伟略,更是从祖辈的回忆往事中朦胧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挤时间翻翻书,其中最偏爱的无疑还是社区工会的那上百册图书,本本堪称精选。近日,仔细阅读了《毛泽东文艺生涯》上下  相似文献   

20.
电视之于所有人,已不仅仅是一个随时喷射信息垃圾的媒体了,它也成了我们生活疼痛的一个部分。中国人的生活自觉不自觉地受电视影响,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电视大规模进入千家万户开始的。这之前,电视对于全国人民最具普泛意义的显现,在我整个对70年代的记忆里只有两次:一是1976年9月对毛泽东去世的报道;一是70年代末,《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三部日本新片,以与影院同步的速度登陆诸多百姓人家的9英寸荧屏。表面上看,这两件分属于新闻和娱乐领域的事件并无联系。但实质上,可以说正是它们,在辽阔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