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共有四方面的主要观点: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一观点首见于恩格斯于1883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作的序言中。1950年,毛泽东在接见参加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部分同志时,将恩格斯的言论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二、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这一观点分别出现在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共同章程”和恩格斯在1847年《论波兰》的演说中,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它升华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10,(7):29-29
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承担义务,正如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一)魏特林是德国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那《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和海涅也极力推崇这本书。梅林则认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之间的纽带”,对“萌芽的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了有益的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第106页,《马克思传》上卷第158页)稍后,列宁也说魏特林是“或多或少地掌握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并把它向前推进”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列宁选集》第1卷第256页)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很好地发挥这个政治优势,掌握这个法宝,就必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论述。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论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伴随着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不过,最初它不叫思想政治工作,而叫宣传工作或思想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这个概念,最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里提出来的。这个章程的第二条规定:参加党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72页)党的宣传工作即党的思想工作。至今我们党仍然把宣传工作看成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1995年第12期《名人名言》摘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的这样一句话:“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把它视为马克思的名言。诚然,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但把它算作马克思的名言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那个年代,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最无权利和权力,正如《国际歌》中所说:“一无所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这个最受剥削、压迫和奴役的阶级,为它的解放呼号,为它的解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呕心沥血四十年所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过渡性以及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光辉前景。恩格斯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部书邵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八六八年九月第一国际布鲁塞尔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为《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向马克思致敬,并号召各国工人学习这部伟大著作。《资本论》闸述的许多原理,不仅敲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丧钟,而且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不断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和《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当无产阶级具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影响并采取独立的政治立场时,便能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虽然,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马克思恩格斯把不断性看作是革命过程各个阶段的连续更替。他们告诫说:“在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纯粹共产主义的措施”,“不经过全部较长的革命发展的道路,就不能占居统治地位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  相似文献   

9.
陈礼旺 《求索》2005,(6):78-79
一从诚实信用的特征角度进行的考察(一)诚实信用的特征分析1.义务本位的特征诚实信用,无论作为道德规范还是法律规范,均“命定地”内涵着“应当”、“必须”等的表达方式上的共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瑞士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的立法例予以说明。如:《瑞士民法典》第二条诚实并信用行为第(一)项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1]又如:《日本民法典》第一条第(二)项的内容为“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时,应恪守信义,诚实实行”。[2]这种表达方式的共性,是由诚实信用自身所固有的基本道义品质所决定的。立法者本意…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以深邃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从深刻总结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得出的精辟结论。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发展意识,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因,但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小平同志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和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停止了思想,安祥地长眠了。领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任,光荣地落到了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的身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恩格斯与马克思结下了深厚而崇高的战斗友谊。恩格斯一贯高举马克思的伟大旗帜,无限忠于马克思的思想和路线,与马克思合写了无数召唤无产者向资产阶级战斗的光辉篇章。马克思最信赖恩格斯,称恩格斯是“第二个我”和“忠实的朋友”。(《资本论》第一卷校样最后一页给恩格斯的信)马克思说:“恩格斯和我的友谊是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16期刊载了《社会主义史中的几个“第一”》,材料摘自华中师范学院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0年第2期。读后感到有些条目不准确。现在仅就《社会科学研究参考密料》摘载的十三条中,提出若干辨正,同原编者商榷。 (一)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原编者说: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根据是《马恩选集》第1卷第731页注89和《列宁选集》第1卷第786页注47。查两个注,注中都沒有说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而是说,同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马恩全集》“第四卷说明”中也说“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爭取建立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过,同盟“是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巨匠”,提起他勤奋研读的事迹,总是令人想到他那句肺腑名言:“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二页)马克思就是抱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崇高目的,高举如椽巨笔,遨游科学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批判地汲收和改造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创立了无产阶级谋解放的伟大学说——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马恩民主建党的一个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35条规定:“中央委员会得出席代表大会,但无权表决。”这一建党原则长期被人遗忘。池文在《党校科研信息》第60期撰文,认为马恩的这一思想不是可有可无的。首先,它反映了党内民主平等、反对迷信权威的思想。中央委员会不作为本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接受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审查。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曾提出,人民群众有权随时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员享有的权利一节中,明确规定其中一项就是“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前不久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提出的党内罢免或撤换机制对此作了新的探索,引起党内外人士和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或立脚点是什么?这是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人们常常引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十条中的一句名言:“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本文的主题也是以这句话为立论根据的。但是,笔者对“社会化了的人类”的命题及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功绩,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是较客观的评价,因为其中的最全面最深刻是指辩证法,而非指《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最全面最深刻了。列宁在同年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中,却认为《宣言》已对马克思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一说法对世人继续评价《宣言》产生了极大影响。稍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评价基础上又给《宣言》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的评语,这更造成人们往往带着绝对化的眼光去评价《宣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重新强调作为我们党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在深入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大意义。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个科学慨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使用过,但他们在创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最早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参加起草的《共产主义同盟章程》  相似文献   

19.
人权名言     
《人权》2006,(3)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马克思人并不是抽象的气息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中,人们注意较多的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所作的某些论断和结论,而对马克思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说,这是一个不小的疏忽。因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发现“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恩选集》第2卷第122页,第108页,第109页)列宁则把它誉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并认为如果忽视了这一方面,“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