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作为一种处于现时代世界大文明环境中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具有两种发展特性:1.对外开放性。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与它同时代的一切文化精萃,包括作为现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主义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成份。同时代而不同性质的文化形态,历来具有相互渗透性。在现代化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遍及全球的今天,企图采取封闭式的手段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文化形态,或者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同时代的别国先进文化,无疑会阻塞自己走向现代化的道路。2.历史继承性。文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关于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西方化并未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这一论点的解读与分析,论述了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复兴本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到意识形态真空与文化认同缺失的双重困境中,同时各种文化思潮跌宕起伏,共同在后苏联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角力,俄罗斯新自由主义思潮正是诞生于这一文化背景中。以往研究者过于从经济层面与政治层面评析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而对其文化层面的内涵发掘甚少。以文化哲学及历史哲学的理论视角为基点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纳入到后苏联时代整个文化思潮交错变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着力厘清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俄罗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今天的俄罗斯研究来说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也为我国与俄罗斯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4.
周毅 《理论导刊》2003,(2):12-15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古老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是指,要使封建文化与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前现代的精神资源转化为现代化的精神财富。发展是指,摈弃相对保守滞后的文化以建设适用于科学思维的、汲取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文化体系。这件事做得好,将使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慧 《学理论》2009,(12):229-230
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所走道路、所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不相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东西方文化中早已有的理念。和谐社会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既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又发展创新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明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1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文化与社会的匹配和互动理论,社会系统整体的转型包括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二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文化与社会的匹配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对文化状况的客观要求问题,文化与社会的互动理论则启示我们,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合作兼顾,逐步展开.无论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还是文化的转型都是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转型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转型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坚定信心、坚持按正确的方向重塑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七十多年前,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论断为指导,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先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体系薄弱环节突破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今天重新学习这一理论中关于“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是创造出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生产力的根本前提的思想;关于全面地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束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有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土地上进行的,由于文化具有连续性,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因为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历史的东西,与今天的现代化事业之间又有不可避免的冲突。而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又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传统文化对行政文化的现代化有何影响,怎样实现二者在冲突中的统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浓烈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之中,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政权,再到今天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东正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其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统一、规范民众道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明的三重区分与社会结构文明建设孙鼎国文明应该作三重区分,还是二重区分;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三重,还是二重。这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本文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对此作一点探讨。一、文明的三重区分目前,在我们的文件...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文明”追求,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春之文明”构想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向往,是在文明反思与抉择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关切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型概念表达。新启蒙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文明的正确立场,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高度现代文化”锚定了自身文明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西化”思潮,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指明中华文明“向前”的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语境中坚持守正创新,以“第二个结合”创新方法论正式提出并全面形塑了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是在古今中外对比和守正创新中对自身文明发展作出的创新标定,具有“术语革命”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引领力,支撑了新时代“文明”话语、“文化”话语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现代化理论考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发展状态和发展目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更高级形态,生态现代化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的路径和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都是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新路径,这是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钟梅 《学理论》2014,(26):61-62
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经济决定论一直是有争论的话题,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信仰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特里·伊格尔顿对生产与文明的关系、历史的单调轮回、经济概念的界定等的辩驳,厘清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在"增长拜物教"的消极影响下,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明确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应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彭晓萌 《学理论》2013,(18):65-66
应用人类学自二战时期起,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改善、社会改进以及社会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渐渐被现代化气息淹没。应用人类学以社会文化现象为研究范畴,对于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拯救工作起着决定性影响。人类学家们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其经济得以有效发展。但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必须考虑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双向冲突。从人类学视角,简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关于旅游业的资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处于一直世界领先地位,自古至今俄罗斯都拥有一大批举世闻名的精英巨匠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知识财富,并且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探究其发展轨迹,东正教无疑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东正教神学思想虽不够丰富,但正是其造就了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俄罗斯文明,影响了一代代俄国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与历史条件相一致的国家与社会发展模式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最为尖锐的问题,是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很早就由二十世纪初曾经显赫一时的俄国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提出过相应的变革方案,即"混合经济"模式.与俄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切尔诺夫为克服国家危机形势作了大量的理论性探索.诚然,切尔诺夫所设计的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与缺陷,即便如此,其著作仍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莫基之作,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