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徐琛 《实事求是》2007,195(2):18-21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活动过程.社会公正价值是社会主义思潮、制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己任。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经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关涉各领域稳步发展的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矛盾。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加强公正观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政治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公正理论和实践教育,建立完善的公正观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依靠民营经济大发展形成的温州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成功模式.民营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相容性,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和公正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民族复兴为首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是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是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社会公正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崭新的时代内涵,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从伦理学角度讲,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现实诉求看,社会公正的缺失是我国当前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要通过多种路径选择,推进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肖林 《前线》2016,(1):38-41
正公正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亚里士多德说:"公正是德性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敬。"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既是对现实中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是否合理和正当的道德判断,也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崇高价值追求。公正与平等、自由、法治一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层面上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必须以平等和自由为前提,而又要以法治为保障,四者之间彼此密切关联、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第1期的《真理的追求》刊登卫石的文章,对前不久某位经济学家发表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的观点提出质疑。卫石说,这位经济这家自称他的这一新的概括是根据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回答提出来的。但他恰恰是去掉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内容,代之以抽象的“社会公正”。这就从根本上取消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徐琛 《求实》2007,3(4):48-52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建设和实现既不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又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公正存在着本质差别,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公平、公正、民主、法治、和谐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民主政治作为当代东西方社会的共同追求,其形式和内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民主政治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有其  相似文献   

13.
王玉周 《求是》2014,(7):32-33
<正>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指引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也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遵循。社会充满活力,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幸福,而社会活力离不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市场经济需要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公正"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也是检察干警在执法办案中的价值追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法工作的价值本质。践行"公正"价值观,有利于检察干警守护公平正义,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正能量。一、"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公正就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应当更多的体现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判断社会公正与否,要以人民获得利益是否公平、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感受到公正为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作为人们永恒追求的道德目标和社会理想,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是一个令人困惑和引人注目的问题.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掩盖之下的极端社会不公正为逻辑起点,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公正的局限性为指向,主张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社会公正观。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公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借鉴了西方主流思想中阐释正义的多元视角,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指导方法,吸纳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公正观念,集中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观拥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内涵全面凝练,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更好解决中国有关社会公正的各项难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精神是: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人民的权利平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唯物史观,强调社会主义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社会主义要处理好发展生产力与推进社会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不能否定效益原则,要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调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核心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向.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加强中国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公正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震 《红旗文稿》2012,(6):8-12,1
本刊今年第2期以来,连续刊发了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篇文章,本期继续刊发相关文章。核心价值观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震在《"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