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小虹 《法人》2013,(2):24-25
企业正常的操作程序是端起枪,瞄准再射击,太多的企业是先端了枪射击,然后再去瞄准如果在矛和盾中选择,规则更像是盾,是保护你的东西,不是拿去刺人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可能最后代价很大。所以企业要走出去,包括整个经营当中,"防火"远远比"救火"更重要。要真的想去海外投资,用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在你前面的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虽然有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2.
毛发枪弹损伤的环境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发枪弹损伤微观形态与射击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对64式手枪在0~200cm范围内射击造成的毛发损伤及附着物进行形态和成分分析。结果0~30cm射击,毛发表面粘附有大量密集分布的球形射击残留物颗粒,鳞片有严重斑纹状损伤和崩裂缺损;30~60cm射击,毛发表面粘附有较多散在分布的球形射击残留物颗粒,鳞片有轻微斑纹状损伤和崩裂缺损;100cm距离射击,毛发表面粘附有少数个别射击残留物颗粒,鳞片无斑纹状损伤;200cm距离射击,毛发表面无射击残留物。毛发枪弹射击断裂形态差异较大,大体分为剪切断裂和牵拉断裂两种类型,与射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毛发表面粘附的大量球形射击残留物颗粒及其造成的鳞片斑纹状损伤对于法医学鉴定贴近距离射击((30cm)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射击残留物的存在和分布形态判断枪口与射入口的距离是现场分析的关键之一。然而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在对头部射击的案件中,弹孔周围的头发有可能对射击残留物起到屏蔽作用,尤其在贴近距离[1](2cm~5cm左右)射击的时候,绝大部分射击残留物会附着在头发而不是头皮上,本文将以实验和真实案例为基础详细说明近距离射击时头发对射击残留物附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霰弹弹杯损伤推断射击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国产12号、16号商品猎枪及相应霰弹,以不同距离射击实验靶纸,研究弹杯损伤变化与射击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射击距离在30cm以内弹杯损伤不明显(P>0.05),30cm~70cm其损伤直径随射击距离增大而明显增加(P<0.001),呈显著正相关性,70cm~3m弹杯翻转与射入口重合,3m以外弹杯逐渐偏离中心弹道而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射击而言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要在射击时射手能瞄得准,射弹就一定能打得准。然而,一名新射手瞄准在中心瞄准点上击发后,射弹却脱靶了;即使有经验的射手在射击中有时也会打出“远弹”却并非瞄偏所致。这是因为,这些射手都存在一种错误的思维误导,他们在射击时大脑中过分强化了将视力通过准星、缺口及目标的“瞄准线”清楚准确地停在“中心瞄准点”上不动,同时强力控制枪的自然晃动并强行用爆发力完成扣压扳机动作的思维活动,即“苛求瞄准点”。事实证明,除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外,据枪、瞄准、击发是射击过程中共处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完整射击动作,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说,要“打准”除了“瞄准”以  相似文献   

6.
射击技能是公安民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警务技能。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极其复杂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掌握和提高警务应用射击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公安民警射击技能训练,特别是应用射击训练,提高民警的射击技能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
刘声 《公民与法治》2013,(20):42-42
昨天北京西城警方通报,9月20日21时许,三名男子在新街口附近借着酒劲持仿真枪向路人射击塑料材质的子弹,民警接警后将其查获。目前,李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陈某、赵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西城警方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8.
92式手枪射击距离与射击残留物分布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92式手枪射击距离与射击残留物分布密度的相关性,为射击距离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2式手枪,在带皮的猪肉上覆盖白色棉布,设计了0m,0.1m,0.2m,0.5m,1.0m,1.5m,3.0m,5.0m,10m,15.0m,20.0m,25.0m共12个距离进行射击,提取白棉布上的弹孔圆周和距弹孔2cm的圆周上的射击残留物,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不同射击距离遗留在白棉布上的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结果白棉布上射击残留物分布密度与射击距离呈负相关的关系。结论根据棉布上射击残留物的分布密度,能够推断射击距离,对涉枪案件中射击距离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新刚 《法制与社会》2013,(22):177-178
当前我国的持枪犯罪率越来越高,这类犯罪的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大,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稳定,是各级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因此,关于弹道检测等相关原理与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学者的关注。射击距离的判断对于分析案件的性质,作案过程的推断、确认射击位置和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也只有先确定了射击的距离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数据计算。因此,如何推断射击距离,成为检验鉴定枪击案件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位从检测射击残留物对射击距离的判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彭燕权 《政法学刊》2001,18(2):95-96
对基层干警进行应用射击培训,是当前治安形势的要求。面向基层,面向实战是当前是公安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提高在职干警的射击水平,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犯罪,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发射光谱与计算机联机检验手枪射击残留物中的特征指示元素,利用特征指示元素黑度差与其射击距离的工作曲线判断手枪近距离射击时的射击距离。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较佳的实验条件,并通过微机建立了数据处理系统,其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郑晓琴 《政法学刊》2003,20(4):92-93
射击课是公安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课。结合多年的各种教学改革尝试,对比教学效果,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掌握射击技能再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1案情简介2005年1月22日晚,我省某县张某某与李某某各持一把自制猎枪前往山上打猎。当晚狩猎回来的路上李某某被近距离枪击致死。2检验2.1仪器EMPA-810Q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日本岛津制作所)2.2试样制备张某某与李某某各自所持的猎枪枪膛内的射击残留物用双面胶粘取(编号分别为A#及B#),同样方法提取张某某与李某某所持子弹袋中的空弹壳内的射击残留物(编号分别为A#-1及B#-1)。李某某面部右嘴唇上方弹孔周边的射击残留物(编号为C#)。以上样品用EMPA-810Q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射击残留物进行元素定性及硫、钾无标样定量分析,定量数据取5…  相似文献   

14.
陈钢  周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2,(29):273+277
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晓琴 《政法学刊》2004,21(4):82-83
在公安院校的射击教学中,应全面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微妙心理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训练 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射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2次射击16具尸体的头颞部及枕部,造成颅脑贯通创,制成颅骨枪弹射入、出口各32例,并根据定位标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颅骨枪弹创骨折形态可分为带有斜面的孔状骨折,锁孔状骨折,放射状骨折和环状隆起骨折4种类型,其出现多见于低速枪射击,并与射击方向和顺序有直接关系。根据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可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避免成为靶场"打靶专家",而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枪战高手"。在发生枪战时,夜视仪、枪载手电、激光系统、花哨的握把等貌似专业的小花招、噱头玩意儿救不了警员的生命,只有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超常的出枪射击速度和精度才是救命的法宝。警员求生求胜的决心、克服恐惧提振勇气的能力、出枪对准目标的速度、致命的射击精度等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因素。在实战中,谁先出枪、谁先击中对方,谁就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8.
阚晓湘 《政法学刊》2004,21(6):24-25
公安民警射击训练的实际出发,利用"威氏"射击法,提高命中效果控制紧张情绪,解除心理压力,掌握据抢要领,打牢射 击基础,克服外界影响,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19.
杨春明 《法制与社会》2013,(22):170+178
射击距离判断是枪击犯罪现场重建关键环节,分析案情、缩小侦查范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射击距离的精准度对于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射击距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枪支射击基本原理、枪弹创形成机理分析,结合痕迹学、法医学、微量物证等几方面来测算枪支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92式手枪射击残留物检出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为射击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人员使用92式手枪分别射击1枪和3枪,射击后分别在0.5h内,24h,48h,72h,120h,168h,对实验人员的手部及衣袖袖口处进行射击残留物的提取,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结果射击人的手部和衣袖会附着大量的射击残留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部的残留物数量急剧减少,24h(射击1枪)、72h(射击3枪)后不能检测到枪击残留物。而衣袖处120h(射击1枪)、168h(射击3枪)内均可检测到射击残留物,且射击残留物的检出率与遗留时间呈负相关性。结论随着遗留时间的增加,衣袖处射击残留物检出率递减,对涉枪案件中射击时间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