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日益发展成具备较为完整理论体系和较大社会影响的理论思潮,逐渐成为"红绿交融"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典型形态。它的批判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全面考察出场学视域下这一批判理论的出场语境,深入探讨整体性视域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总体结构,不仅有利于科学把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而且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现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现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多维的视角与问题域,其中,批判理论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构成马克思思想的灵魂,呈现出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因此,关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研究既是研究其思想整体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辩证法的重要突破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同样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二者处于统一关系中,二者的统一在文本里出现了三次,这三次统一极为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逻辑,以及二者统一的基础。通过对这三次统一的论述,本文尝试探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把握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思想的整体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穿过总体性的迷雾,詹姆逊批判继承了马克思、卢卡奇、萨特和阿尔都塞的总体性思想,他在后现代主义中依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并为总体性辩护。他廓清了后现代主义对总体性的误解和歪曲,坚持总体性辩证法,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地位,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实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和解。研究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有利于厘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和不足,有利于把握总体性辩证法的实质和内核。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实践观。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于我们今天现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唯物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重要体现,也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唯物矛盾观起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对话和反思,发展于恩格斯对唯物矛盾观的继承和创新,成形于列宁对唯物矛盾观的明确和系统化,完成于毛泽东对唯物矛盾学说的超越和发展,它的出场逻辑就是一个不断对话、反思、超越的过程。对话、反思、超越同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出场逻辑。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重要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其主要点在于用历史性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共时性,也就是说通过考察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形态的发生和发展,来认识其现实存在形态的历史特殊性。卡尔·波普尔对历史主义的指认却是完全个性化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从这种认知出发而对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批判立场只能是一种无批判;而同时,这却再一次表明了其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性以及它与马克思历史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深刻对立。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主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其中一般哲学世界观是前提性、更高层次的东西。正是在对黑格尔一般哲学的剖析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实现其哲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尽管乌托邦一词通常是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联则是确定的,这种关联性也建构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都有批判现实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不止于批判,它更是变革与实践的哲学。近代乌托邦的历史进步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马克思又以具体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克服了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