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农宏 《世纪桥》2007,(12):91-92
《夜色温柔》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力作之一。小说运用了诸如名称、事件、颜色等象征,这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揭示了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作品的主题与人物的命运,并加强了对"美国梦"的社会批判,从而彰显了超越作品题材本身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20世纪符号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符号理论,主要集中于《神话学》一书中,《神话学》实际上是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解读这一文本,对于理解巴尔特的符号理论,解读现代视觉文化具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卫恒之死(连载之二)李玉明,杨顺科三、暗流总汇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并检阅了游行队伍。接见时,林彪讲话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时一切形形色色的压...  相似文献   

4.
林伟东 《世纪桥》2012,(1):50-51
洛克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经验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主要是在其著作《政府论》的基础上对洛克个人权利思想观点的研究,洛克在批判菲尔默爵士的"君权神授"的前提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天赋自由"的个人权利思想,洛克论述了权力行使的规范性,以及政府权力的来源,并且认为政府的权力只有在公民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个合法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杨飞 《党史文汇》2011,(9):24-28
1931年1月7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王明在中央的支持下,一步登天地进入政治局,  相似文献   

6.
一、“炮打司令部”——悲剧从这里开始 从1966年4月下旬起,郑州大学就有学生写大字报、集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了。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被中央电台广播后,郑大党委即不能控制学校局势,一部分学生把批判矛头指向了校党委。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党言川是代表人物。6月6日,河南省委仿照北京的做法,向郑大派出工作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党若平任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振强任副组长。同时,刘建勋、纪登奎等到郑大看大字报,了解运动情况。纪登奎要求郑大党委做好准备,至少要在郑大抓5%的右派分子。据此,工作组开始搜集、整理一些言行过激的学生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83岁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这位当年出席中共"一大"很少发言的代表,后来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8.
三、祸水冲向省委 1966年11月1日,省会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等少数派组织准备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纪登奎等找少数派组织代表谈话,征求他们对省委检讨稿的意见,研究了在大会上当场销毁材料的问题。多数派学生闻讯后,于11月2日晚串连50多所学校的150余名学生,把纪登奎拉到位于郑州北郊农业路的河南省工人疗养院,开展辩论。 11月3日下午,少数派学生在省体育场召开了有4万人参加的批判大会。11月4日上午又召开2万人参加的批判大会,把省委领导人带到会上批判。 11月12日上午,郑大联委等少数派组织200多人冲进中州宾馆,把参加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的全  相似文献   

9.
“法律至上”论这个资产阶级法学观点能否批判继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1、“法律至上”论是以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为代表的近代自然法学派提出来的。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同封建主义斗争的勇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们提出“法律至上”论,同他们提出“天賦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等思想一样,不是为封建专制作辯护,粉饰封建专制,而是为了揭露封建专制,同封建专制进行斗争。在封建社会,君主、(国王、皇帝)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实质包含形而上学批判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就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征与现实路径而言,一方面包括领导优势、代表人民利益以及优越的具体实施路径;另一方面包括注重自觉领导权,凸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及自身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两个估计”说的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两个估计”是怎么出笼的呢?1971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4月15日到7月31日,历时3个多月。会上,“四人帮”及其帮派人物抛出事先搜集好的所谓“材料”,把教育战线“文革”前17年说得一团漆黑,使会议始终形成一种大批判的紧张气氛,只许说17年坏话,不许说17年半句好话。会议最后产生一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用以指导全国高等教育工作。这份《纪要》是由迟群挂帅起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中外近代资产阶级军事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军事领域不但注意批判承继中国古代传统军事遗产,同时还注意批判吸取外国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军事遗产。在他看来,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只有善于有选择地学习、吸取资产阶级积累、发展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尤其是最可靠的社会财富形式——科学技术,用以充实、武装自己,才能最终战胜资产阶级。这当然应包括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在内。从一定意义上说,无产阶级若不能批判地汲取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也不能真正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军事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波平息了,痛定思痛,人们不难看出:这场风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我国长期泛滥的结果。近十年,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混淆是非,严重地侵害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肌体,腐蚀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灵魂。因此,要深入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澄清和纠正这些错误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武装侵入和本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的双重危机。这一时期的先进代表人物都在不断探寻救国的出路。从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肤浅认识,到孙中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作较完整的总结,历经探求,并最终推翻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然而,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却是一条走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官僚制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一般工具,与国家相同,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官僚制具有形式主义,特殊化,神秘化的特征。它并不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是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资产阶级的官僚制度,确立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6.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毛泽东7次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中一些重要段落均由毛泽东亲笔加写,反映了他对当时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其中一段说:“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7.
萨缪尔森是美国后凯恩斯主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是美国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后凯恩斯主流派与现代货币主义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中是两个主要的派别。两者在基本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上,存在着许多分歧,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而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的争论,则是两派长期论战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四一二”政变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路线策略是错误的,考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没有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的界限区分清楚,颠倒了革命的动力和对象。在许多决议报告和文章中提法很多,且概念混乱,如“中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派”、“一部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由于认识判断上的错误,把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的叛变,误认为是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叛变,同时,他们把1905年俄国革命中反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民初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制与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主要形式。在近代史上,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大量输入国内,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曾经于民国初年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议会制和政党政治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纷纷组建政党,掀起了一场政党政治的狂潮。然而,民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尝试很快遭到失败。本文对民初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进行探析,以加深我们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涤生 《党史纵横》2004,(12):35-36
6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同刘少奇发生了分歧。那时,他就决定,不再让刘少奇当接班人了。1965年,毛泽东认为,刘少奇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中共中央内的总代表。1966年,他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认定,刘少奇在中共中央里面搞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司令部。他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搞掉这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但是,毛泽东在那个时候,还是把与刘少奇的斗争,看作是党内斗争,尽管毛泽东认为这种斗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党内的表现,但只要是党内的斗争,就要按照党内矛盾处理,他不想把刘少奇置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