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扶贫工作文/郝敬恒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要力争在本世纪末最后七年内基本解决目前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出了向绝对贫困的最后挑战。如何落实这一计划,打好“八七”扶贫攻坚战?我们认为,抓集镇建设,促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
唐丕跃 《人民论坛》2020,(14):92-93
新冠肺炎疫情对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增收、扶贫产品销售、扶贫项目建设等方面造成了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可控的。我们要在继续加强民族地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做好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努力变疫情之危为攻坚之机,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 ,并由此导致交通闭塞 ,文化、教育落后所致。在国家整体扶贫攻坚规划中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制订具有特色的民族扶贫政策和措施 ,走出民族扶贫工作的误区 ,必须重视寻找民族地区贫困现象钝化、贫困状况多样的深层原因 ,必须越过差距 ,高起点总结经验 ,认识到贫困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民族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复杂集合。只有抓住关键问题 ,理清工作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 ,方能力促民族工作上质量、上台阶。一、民族地区贫困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1、积贫积弱的“板结”…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脱贫的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具有其特点,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小额信贷扶贫制度、东西部协作扶贫、产业扶贫、信息扶贫等措施,多管齐下,消除民族地区贫困。  相似文献   

5.
正"提前两年脱贫",是一场与贫困赛跑的攻坚战,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这一目标,对于身处贫困大石山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来说,担子尤为繁重,但是决心异常坚定:2016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要减少2.5万人,25个贫困村要实现脱贫摘帽,6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000元以上;2018年60个贫困村6.6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环江紧盯扶贫产业发展、扶贫移民搬迁、"整乡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点,举全县之力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赫章县是我省当前较贫困的县份之一,而全县最贫困的,又莫过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在整个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搞好整个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显然也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因此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四个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同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精心谋划扶贫产业、整合扶贫资金、精准判断帮扶需求、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规范驻村干部管理等措施,为保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民族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扶贫开发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从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应采取五个方面的扶贫措施:一、重点扶贫。鸳南省贫困缅大,涉及面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总结过去的扶贫经验,那种平均使用力量,到处撒“胡椒面”的扶贫方法已适应不了当今的形势。当前应把扶贫重点放在那些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扶办法。如云南应在  相似文献   

9.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即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并越来越集中到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摆脱贫困加快发展成为民族地区必须深入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固阳县为例,就民族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技落后,人的文化素质低;人均收入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生态平衡失调,等等。因此,扶贫工作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投入。云南,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边回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云南的扶贫工作确实是一场十分艰巨的攻坚战。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总结我省多年扶贫工作的实践,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尽快脱贫,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省有计划、有组织、开发工作,民族地区经济发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改善。但由于多种致贫因素大规模开展扶贫展步伐加快,各群众的生活明显的交叉作用,现在尚未脱贫的地区贫困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脱贫进度相对缓慢 ,资金使用效益比较差并投入力度不够 ,财源的培植与贫困户的发展矛盾突出 ,异地安置越来越难 ,农民收入缓慢 ,返贫问题和民工贫困问题严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成因非常复杂 ,地域环境条件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客观条件 ,人口素质低 ,扶贫政策的内在缺陷 ,贫困地区优惠政策被弱化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心系贫困妇女 开展包帮扶贫李晓黎扶贫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帮助贫困妇女摆脱贫困,更好地投身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建设,近几年,安徽省妇联在深入调查、不断探索中得到了答案,找到了路子,这就是在全...  相似文献   

15.
正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把扶贫脱贫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有效扶贫方式,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妇女脱贫工作,明显提高了妇女的社会福祉,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一、妇联组织推动妇女脱贫的主要工作和成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妇联组织确定了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的工作载体,并基于贫困妇女的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在腾冲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和推广实用技术,开展科技扶贫,搞好民族团结等方面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全县出现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的大好形势。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1、抓好民族地区的粮食生产,解决吃粮困难问题。根据民族区域分布特点,我们配合有关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推广良种。在低海拔地区,主要推广杂交稻…  相似文献   

17.
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扶贫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拥有的贫困人口仅次于印度。建国40多年,中国仍没有剪断由旧中国带来的贫困脐带,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解放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十分复杂,广大地区主要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十分贫困,而在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则处于前封建社会,有一部分甚至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其低下。贫困一直是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一大灾难。解放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脱贫致富的大业,反贫困从来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关键年头,也是“国际消除贫困年”,扶贫工作必须迈出新的步伐。云南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之一,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近几年,云南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贫困地区要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还有很多困难,任务十分艰巨,“九五”期间的扶贫工作,实际上是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攻坚战”就得有攻坚的措施,就此,我想从云南的实际出发,谈点粗浅的认识。对我省贫困状况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估价,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20,(4):20-21
北京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按照全国妇联和北京市委的统一部署,立足首善之区,发挥首都优势,在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疫情防控上切实履行妇联组织职责,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助力妇女.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一是找准工作定位精准扶贫。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的地区是西藏拉萨、青海玉树、新疆和田、兵团第十四师和内蒙古、河北等省区的73个贫困旗县。  相似文献   

20.
保山是多民族杂居的边疆山区地区。居住着13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5%。全区建有15个民族乡,有118个民族行政村。由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贫穷面很大,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解决绝对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1986年以来,保山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把扶贫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致力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安排生活,脱贫致富。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通过近十年的辛勤努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少数民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