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青年周恩来路漫修远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它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在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青年周恩来脑中的无政府思想也由此完成了嬗变。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是旅欧青年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922年6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得知一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1923年1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选出由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执委会,推举周恩来为书记。不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相似文献   

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后,远在法国的中共旅欧党团负责人周恩来,根据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与国民党旅欧支部负责人王京歧取得了联系,商讨两党合作问题。 经过多次会谈,旅欧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中共旅欧党、团员80余人全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对两党如何合作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宣传民主革命对现实中国的必要性和两党的行动方针;二是为国民党吸收旅欧华人中的革命分子;三是努力为国民党做些组织和训练工作。周恩来在旅欧国共合作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受到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创建革命军队的是周恩来。1922年8月1日,旅欧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年轻时赴日求学,回国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后远赴欧洲勤工俭学,通过反复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周恩来在巴黎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确定信仰后,周恩来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924年7月,26岁的周恩来奉命回国,此时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职业革命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以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求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1920年底,经受五四风暴洗礼的周恩来,决定赴欧洲勤工俭学。在欧洲求学期间,他在考察推求中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在斗争实践中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为共青团思想建设指明理论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7.
旅欧期间周恩来参与创建了旅欧党团组织,将学习马列主义、分析中国实际问题作为党团员的必要活动,开辟了《少年》和《赤光》两大宣传阵地,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扬了马克思主义,扩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经过总结、提炼逐渐升华为系统的思想教育工作理论,在随后的大革命中为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就是辛勤播种,埋头耕耘,忘我奋斗的人。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和入党后,怎样守初心、担使命?始终不忘是共产党员。他终生以"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改到老"为座右铭,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地努力工作。他参加旅欧支部的筹备和领导工作,中国共产党一大批优秀人才从那  相似文献   

9.
少年共产党     
《党课》2012,(2):101-101
1922年6月18日,在巴黎西郊的布罗尼森林公园。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旅欧中国勤工俭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郑超麟、尹宽、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李富春、袁庆云、王凌汉、任卓宣、余立亚、肖予唪、熊锐、萧朴生、薛世农等18人,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建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选举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为宣传部长,张伯简为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1)
正197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旅欧通信》,收录了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采写的旅欧通讯。当时,周恩来被天津《益世报》邀请为特约记者,曾用周恩来、恩来、翔宇、周翔等名字,从遥远的欧洲发回56篇旅欧通讯,先后在《益世报》上刊载,有的也在天津《新民  相似文献   

11.
张谨  陈国民 《湘潮》2008,(4):4-6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无政府主义在四川的流传盛明无政府主义按音译又称安那其主义(anarchism),早于马克思主义流传于中国。20世纪初,中国留日和旅欧的一些知识分子,在接触和接受无政府主义后,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最初他们是在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建立无政...  相似文献   

14.
王桢 《党建》2023,(5):64-65
<正>在法国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幽静的街道上,有一座并不太起眼的旅馆。旅馆临街的墙壁上用法文镌刻着6行金字:“周恩来,1898—1976,他于1922—1924年在法国期间住在这所房子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栋小楼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办公之处,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旅欧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领导组织核心之所在。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群有志青年经常围坐在这里各抒胸臆,畅谈天下之事。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6.
《少年》是旅欧少年共产党在旅法勤工俭学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欧洲路径时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少年》立足于世界情势,与无政府主义展开论战,介绍苏俄革命,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少年》还阐明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中国的最终出路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1924年,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派周恩来等人回国参加革命,并向中央汇报旅欧党、团组织的工作。9月,周恩来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他在香港大学找到了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老同学久别重逢更显亲切。在彻夜长谈中,对于香港的未来,周恩来充满信心地说:“等革命成功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一定会收回香港的!”第三天,周恩来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以周恩来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起…  相似文献   

18.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创建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青年运动史上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早期的建团思想与建团活动,成为我们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1920年11月7日,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周恩来,同197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一起,在上海登上了法国两万吨级巨型邮船——波尔多号,历经36天的海上颠簸,到达著名港口马赛,又改乘火车来到法国首都巴黎。从此,在欧洲,他度过了22岁到24岁的青春年华,为建立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早在1917年10月,19岁的周恩来初到日本留学,时值俄国  相似文献   

20.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最后展出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坐着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景岐、周恩来和赵栋;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的现在尚未搞清。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法国巴黎,而且周恩来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已回国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珍贵照片的持有者王景岐早在拍这张照片一年后就去世了,所以这张照片能得以流传到今天就更为不易了。 还是从照片上的主要角色说起。 王景岐(又名玉晓,亦作京岐)是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被孙中山委为中国国民党旅欧驻法总支部执行部长。国共合作后,同时旅欧的周恩来是这个支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经周恩来的入(共产)党介绍人张申府向孙中山推荐,周恩来奉调回国,临行前,与旅欧驻法国民党支部成员拍下这张合影。周恩来回国后,王景岐因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