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颖超1904年2月出生于广西南宁,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在天津,但她的祖籍是河南光山. 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有着特殊的感情.1958年"大跃进"时,她向周恩来建议,让周恩来嫡亲侄儿周荣庆到河南焦作当农民,做一名普通的拖拉机手.周荣庆在焦作扎下根,找了当地一位女劳模晋菊清做媳妇.晋菊清随丈夫周荣庆第一次进京时,邓颖超拉着这位侄媳妇的手说:咱们都是河南老乡,又都成了周家的媳妇.不久,邓颖超又让周恩来的一位侄孙女周国盛也到河南焦作当了一名纺织女工.  相似文献   

2.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意思,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在介绍这封信之前,笔者先说一说这封信产生的一些背景。陈绣云,系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和周恩来是嫡亲姨表兄妹。她比周恩来要小十多岁。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后,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周家家道败落。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拖着两个弟弟生活。…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终生伴侣、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但她生于广西南宁,而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却在天津。因此,1992年7月11日去世前,她遗嘱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回归大海。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2日,周恩来的嫡亲侄女周秉德女士应周恩来故乡的邀请,专程赴淮安参加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出席周恩来纪念馆举办的"周恩来和邓颖超文物图片展"开展仪式后,周秉德女士高兴地接受了淮安电视台记者和笔者的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27日,周恩来侄儿、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作报告,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一封邓颖超的亲笔信。邓颖超在1954年1月写给周尔均的这封信中提出"三个必须"。"三个必须"代表了周恩来、邓颖超对亲属的意见,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嘱咐"同志侄"不要辜负共产党员称号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是周恩来的堂弟,1930年末至次年初,周恩来、邓颖超曾秘密住在周恩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决定在天津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消息不胫而走,首先在周恩来、邓颖超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友间传颂着。 赵清阁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她就与周恩来在重庆相识,晚年又成为邓颖超的挚友。当她听到建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决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5)
<正>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2年下半年,党和国家才考虑发工资进而将供给制改为工薪制。最初的工资定级标准是参加革命的时间和担任职务高低。邓颖超是1924年在天津加入共青团,1925年3月转为  相似文献   

8.
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合为夫妻。他们自1919年相识,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逐渐建立起真挚的爱情,但为了革命工作,又长期各自东奔西走,已经有五个年头没有见面了。现在要准备举行婚礼,不仅组织上和周围的同志为他们高兴,这也是他们自己迫切盼望的。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却远在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兼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为此,党组织决定调邓颖超来广东区委会工作,一方面配合周恩来,一方面也照顾她与周恩来的特殊关系,便于他们结婚。周恩来因此写信给邓颖超,要她速来广州。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8日《报刊文摘》头版刊有一则摘自8月1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周恩来邓颖超订婚照将公开》.消息还说,由邓颖超在津同学与同事张广煦收藏的这批资料将由其儿子张文藻捐给天津筹建中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其实,凡是了解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相识、恋爱和结婚经过的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俩不可能有订婚照.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相识的.当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只有15岁.名字还叫邓文淑.后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获释后即去了欧洲.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是相识和短暂地相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谈情说爱,也就更谈不上拍什么订婚照了.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国内的亲友、同学们通信,而收到他信最多的人就是邓颖超.通信多了,彼此的了解也就加深了.“周恩来主动向邓颖超求爱,并要求尽早得到她的答复”.邓颖超后来回信答复了.因此.他们“是在通信中确定恋爱关系的”.如果这时他俩就算订婚的话,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怎好拍订婚照呢?1924年周恩来回国到广州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他于1925年1月趁上海出席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机会托北京代表高君宇当“红娘”捎信给邓颖超,这时,邓颖超也因在天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遭反动当局通缉.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11日,是邓颖超逝世5周年纪念日。回忆5年前的7月中旬我随淮安市委领导赴京参加邓颖超的悼念活动,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听说淮安的同志来,我们一直在等”7月15日下午3时许,中南海西花厅哀乐低回,一支从周恩来故乡淮安来的吊唁队伍抬着两只花篮,步履沉重地走进西花厅。往日周恩来、邓颖超会客用的西花厅,如今是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自发布置的灵堂,正中屏风上悬挂着邓颖超亲切、慈祥的遗像,遗像上方横拉着一条“沉痛悼念邓颖超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周围摆满了花篮、花圈和长青盆景。当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淮安区档案馆,尘封着半个多世纪前周恩来、邓颖超给淮安写的信。人们最为熟知的是1956年年底至1957年年初周恩来为了他八婶母的事曾三次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宝应县天平大镇人。她嫁给周恩来的八叔周贻奎(字焕臣),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周八太"或"八太"。她嫁到周家后,周家已急剧败落。为了生计,周家的兄弟都离开家外出谋生。而杨氏的丈夫周贻奎因为小时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为永远缅怀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该馆在1998年2月28日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开馆。  相似文献   

14.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5.
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为夫妻。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却远在天津,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兼天津各界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为此,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十分钟爱海棠花.海棠花见证了他们这对革命伉俪的真挚深情.1951年春,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几封书信往来,读来就有深切感受. 1951年春,邓颖超因病在杭州休养,优美的景色使她心情精神为之爽振,便写信给周恩来分享,亦表达对周恩来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1930午4月,一位叱咤风云的回族女杰,在济南被反动军阀杀害了。她就是郭隆真。 郭隆真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上海,周恩来、邓颖超深为悲痛。周恩来感慨地说:“郭隆真同志真乃巾帼之英雄,我党之优秀干部!”邓颖超也感慨地说:“隆真同志是我辈之英杰,我辈之骄傲和光荣!” 郭隆真,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人,回族,1913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又考入完全师范第八学级。在校期间,经常和邓颖超、刘清扬在一起学习,成为亲密的同学。当时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们都是学生中的活跃人物,在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  相似文献   

18.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嫡亲弟媳王士琴老人捐赠给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照片上自左至右为邓颖超、周恩来、王士琴、周恩寿(周恩来弟弟),前边两位娃姓分别为周秉和(男)和周秉建。他俩都是周恩寿和王士琴的孩子、周恩来的侄儿、侄女。 周恩来生前对亲属要求很严,平常很少和他们在一起拍照,即使  相似文献   

19.
透露周恩来病逝前的情况 1976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以后,举国同哀,邓颖超的心情更是沉重.唐山地震后,邓颖超根据中央的指示,搬出了居住多年的中南海,到距台基厂不远的一处房子里暂住. 8月的一天,一位当年跟随周恩来、邓颖超在重庆工作过的老部下在台基厂附近街道上,巧遇周恩来逝世后仍在邓颖超身边工作的赵炜.她向赵炜表达了几位老同志关心邓颖超现况,并希望能与邓颖超见面的迫切心情.在当时的形势下,赵炜深知邓颖超与这些人会面是何等困难,但她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回去后就把情况转告给邓颖超.8月21日,赵炜把邓颖超同意会面的消息告知了在街上提出请求的那位老同志.邓颖超与她们约定会面的时间为当晚8点.但会见地点让几位老同志感到惊愕,邓颖超主张一定要在她的汽车里.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2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带着春天的温暖悄然问世,这是作者周秉德女士送给读者的春天礼物。周秉德女士是周恩来的长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10余年,并在周恩来逝世后经常陪伴邓颖超。本书的唯一性和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记述从12岁初见伯父伯母始,以亲人的独特视角,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周恩来、邓颖超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在作者眼中,他们是最亲爱的"伯伯和七妈",是慈祥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