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益严峻和公安警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的深化,警察权有进一步扩张和泛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警察使用枪支警械的法律问题上。但是由于警察实务的特殊性,执行任务中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警务实践中类似"广西警察打死孕妇案"等滥用枪支恶性案件的频发。这种枪械使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实务中只能由警察自由裁量是否用枪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然而这就相应地带来了关于警察用枪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警察用枪问题的分析,探讨警察正确行使用枪的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规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性理论,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察用枪的合法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警察携带枪支行为具有公务枪支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的双重性质。其作为使用枪支行为的起点和重要形态,应当受到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严格规制。对警察携带枪支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宏观上,确立警察携带枪支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携带枪支原则、安全携带枪支原则和便于使用枪支原则;微观上,进一步明确携带枪支的具体要求,细化携带枪支的禁酒规则及在航空器上携带枪支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3.
警察携带枪支是使用枪支行为的组成部分,是开枪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应受法律的规制。对此,我国可以由法律专门作出细致的规定。需要规制的重点内容是警察携带枪支的条件、程序和法律责任等。规制警察携带枪支行为的目的是从源头控制枪支使用权,充分发挥携带枪支应有的作用并减少其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伟 《人民公安》2014,(14):32-33
<正>在舆情对警察用枪广泛关注的情况下,警察或将较长时间面临"不敢开枪"和"滥用枪支"指责的两难境地。如何让警察手中的枪,准确、恰当地保护民众安全?受访民警建议尽快出台可操作性较强的用枪规制,切实提高民警的枪械使用素养。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的开枪行为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行使开枪权的规定还存在一定问题,诸如警察开枪的合理界限是什么,怎样保障警察正确行使开枪权?这些都是研究警察开枪问题的重要内容。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警察行使开枪权的立法经验,应修订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配枪人员实战训练与改进现有枪支配备,使人民警察在法定情形下敢于开枪、依法开枪、合理开枪。  相似文献   

6.
胡爽 《公安研究》2011,(7):70-74
公安机关依法、正确、规范使用枪支,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规范使用枪支的依法、必要、限度原则,深入分析当前公安机关枪支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拓展培训考核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切实解决公安民警不能用枪、不会用枪、不愿用枪以及滥用枪支的问题,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用枪制度的改革环境和打击暴力犯罪的严峻形势下,个别警察滥用枪支与不愿带枪、不会用枪、不敢开枪的警察日益增多共同构成了现今警察用枪困境。要分析警察用枪困境的心理原因,通过完善涉枪法规、健全管枪制度、提高用枪训练质量、重视开枪心理素质培养、研制非致命性枪械等方式与途径,创造警察用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警察公务用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民警在不符合法定情形时用枪,临战心理素质不高,勤务动作不规范,缺乏使用枪支的常识和技能、携带装备单一、组织指挥或勤务配合不当。基层民警不愿用枪、不敢用枪、不会用枪的主要原因是: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制度的执行矫枉过正,缺乏日常用枪训练,安全教育工作滞后,公务用枪配置不合理,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事后处置存在诸多困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教育训练,依法配备、领取和使用枪支.切实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刘静 《人民公安》2014,(14):34-35
<正>既要授权警察用枪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又要确保警察合法依规用枪,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枪支使用带来的误伤和事故,这是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难题。警察用枪不能因噎废食3月初,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段兴焱在其拥有56万粉丝的新浪微博账号"段郎说事"上讲了一件事:某地曾发生一起群体持刀持械互殴事件,值班民警接警后,因为枪支被锁在保险柜,钥匙则由两名当天正常在家轮休的民警分别保管,需两人同时到场才能开锁。因时间紧迫,民警只得持警棍处警,未能控制住局势。段兴焱呼吁:"警察应持枪上岗,但并非要求每名警察都持枪,一线警察和实战警察应人人持枪,且需经法律、理论、实战考核合格才能持枪。机关一般从事政工、办公室之类的警察可不持枪。"  相似文献   

10.
警察使用枪支之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凌云 《公安学刊》2002,22(2):74-78
人民警察在执行查缉、围捕犯罪嫌疑人 ,以及处置突发性的持枪、持械暴力犯罪和劫持、绑架人质等现行犯罪过程等勤务时 ,使用枪支、警械等武器、装备是必须的。而使用枪支是国家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一种最高形式的强制手段。因此警察对枪支的使用除了应具备熟练的技能和过硬的体能外 ,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和使用枪支的程序。本文从法律角度通过对警察使用枪支之程序的研究 ,对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枪支作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警察使用枪支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严重的暴力犯罪,目前警察使用枪支等武器不能被禁止,只能被严格控制,而警察使用枪支的法治化是保障警察合法正当使用枪支的唯一路径。我国现行有关警察使用武器方面法律规范仅以行政法规形式来规范,违背立法法的精神,应借鉴国外有关方面经验的同时,根据警察使用枪支的实践,设定在法治框架下警察使用枪支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五一”前后,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昆明、南京等地都出现警察佩枪巡逻,尤其是上海上千民警佩枪执勤.引起舆论的不小震动。“警察佩枪拉大了警民距离”“可能导致枪支滥用”“万一走火怎么办”,类似的非议凸显出人们对警察用枪的担忧,背后也折射出人们对警察权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3.
吴尚 《公安教育》2022,(6):42-46
警察的枪支使用一直是警察执法中的热点问题,《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对于警察在执法中的枪支使用范围有着明确规定。严格规范枪支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人民警察错误使用枪支,依法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生命权。因此,在研究警察枪支使用问题时,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学懂吃透,明确其中准确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对于错误使用的案例要精准分析,找到其中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静 《人民公安》2014,(14):20-21
<正>开枪,是警察使用武力的最高等级,也是制止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手段。使用枪支,对警察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判断能力、战术意识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让民警该用枪时敢于用枪?如何让民警做到安全、依法、规范用枪?训练有素是关键环节。近日,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民警,特别是巡逻处突一线民警进行为期3个月的武器警械使用专项训练。目的就是要让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尤其是在处置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时,做到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  相似文献   

15.
公安警察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执法队伍,但长期"刀枪入库",公安民警缺乏应有的射击训练和枪支配用,与其武装性质相悖,与当前的社会治安现状需求不符.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审慎使用,江苏省公安民警依法用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在执法过程中正确使用枪械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能更高效的使用枪械,从而达到安全执法的目的。在公安院校的射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确保使用枪支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着重规范警察正确的枪支使用办法,把此办法作为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简论警察开枪的合法情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警察在实践中使用枪支包括自卫、解救人质、维护公共设施、确保刑罚执行而开枪等八种常见情形 ,警察使用枪支应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齐惠 《中国保安》2010,(12):60-60
一、哪些人可以配备枪支?使用枪支有什么要求? (一)公务用枪配备范围。根据《枪支管理法》和《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下列人员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 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民警因公伤亡人数高居不下,特别是民警在执行公务时,由于缺少枪支或有枪不能依法使用而遭暴力袭击的伤亡率逐年增多。同时,民警违法使用枪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民警执行公务时应该合法佩枪,对依法应配枪而不配枪造成民警伤亡的单位领导人应追究领导责任。佩枪民警应该正确处理好枪支管理与安全使用的关系,合理使用枪支,更有效地制止犯罪、保护人民和民警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了警察违法或合法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相关规范抽象模糊,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滋生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重新探讨警察用枪行为的性质,构建警察枪械致害赔偿案件统一的救济模式。同时,警察用枪合法与否的判断有赖于一套科学、公正的枪案调查制度。经客观、专业的枪案调查,如若警察用枪行为合法则,警察机关应承担国家补偿责任,相应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标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