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区别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已经成为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单位犯罪的法律定义、处罚原则,重视和完善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国际上通称为法人犯罪。我国1997年刑事法典的修订,用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以及处罚的方法及种类。本文从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角度入手,阐述了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单位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事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是我国新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开来的一种犯罪现象,并且这种犯罪现象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愈演愈烈。立法者针对这种态势,在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中,首开对单位犯罪作出刑法反应的先河。在刑法修改前,我国已先后在12个单行刑法和个别刑事法律中分别作出了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有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4.
马锁文 《学习论坛》2000,(11):47-48
我国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真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至此,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单位犯罪的名称,宣告理论界关于非自然人犯罪(包括集团犯罪)称谓的争论告一段落。“法人犯罪”的提法当然仍可使用于理论探索方面(实质上应涵括于单位犯罪之内),但“单位犯罪”已被确立为法律术语。然而,…  相似文献   

5.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刑法,其总则第2章第4节对单位犯罪作了专门规定。“单位犯罪”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在传统刑法学理论上是指“法人罪”。但“单位犯罪”这一提法比“法人犯罪”的涵盖面广,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单位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案件认定和处罚的却十分鲜见,立法的积极踊跃与司法反映迟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单位的犯罪打击不力,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认清单位犯罪的严峻形势,分析单位犯罪案件审理难的原因,对于有效打击单位犯罪,扼制其发展蔓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产生单位犯罪的客观因素单位犯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所谓单位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带有团体性,犯罪行为具有滥权性,亦即以团体为主体特征的运用公共权力实施的犯罪。如单位走私、公款行贿、集体私分公款、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及执法犯法等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我国刑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即将实施的新刑法对1979年颁布的刑法进行修改,对单位犯罪予  相似文献   

9.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新华社记者乔云华几年来坚持深入到全国多个未成年犯管教所、法院、社区、农村、学校等单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合同诈骗财物,是经济搞活以后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它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尤其以法人的名义签订假合同的诈骗行为,危害更大。单位利用合同诈骗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合同中的一方为恶意诈骗,另一方是受骗人。采用单位与单位之间订立正规合同的方式掩盖犯罪的真实意图,使犯罪更容易得逞。二是行为人的行为为单位认可。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均是以单位的名义出现,因而诈骗实际上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行为人是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贿赂犯罪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贿赂犯罪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令人颇为担忧的“公贿”(公款集体行贿)犯罪现象。“公贿”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仅从法学的角度,对“公贿”的性质、特点,产生蔓延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公贿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或“法人公款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简称为“公有制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  相似文献   

12.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正式启用新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这一新系统取消了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所有领域的行贿犯罪信息实现全国联网,从而使行贿"污点记录"覆盖所有行业。单位和个人可免费向检察机关查询行贿犯罪信息,避免在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受到这些曾经行贿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论单位犯罪     
单位作为一种新的犯罪主体被立法者正式写入《刑法》典,在我国可以说是刑事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对惩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单位犯罪,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招聘、录用、选任人员等人事管理需要的,有关单位提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检察机关应该受理。据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不设门槛,只要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并提交查询申请的,都可以申请查询。为了保证查询的正当性,规定分别针对查询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情形和查询本公司、企业、本人的情形,详细列明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由于社会诸方面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见凸显,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为:一是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二是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凸显。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利用高科技技术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江中澍 《党员文摘》2009,(12):18-19
在“为单位干部职工谋福利”这块遮羞布的掩盖下。非法侵占国家和集体财产。这种行为最终也难以逃脱刑事惩罚。其罪名就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新型犯罪——单位受贿罪。  相似文献   

18.
反腐在线     
赖小民被判死刑日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一审宣判。赖小民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决书披露,赖小民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获得融资、承揽工程、合作经营、调动工作以及职务提拔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索取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其中1.04亿余元属犯罪未遂。在22起受贿犯罪事实中,有3起受贿犯罪数额分别在2亿元、4亿元、6亿元以上,另有6起受贿犯罪数额均在40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引发的生态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显性社会问题。由于生态犯罪的收益大于生态犯罪的成本,生态犯罪的发生率大于生态犯罪的发现率、查处率和死亡率,这是导致生态犯罪发展蔓延的原因所在。惩治与预防生态犯罪应当"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并辅之于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引发的生态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显性社会问题。由于生态犯罪的收益大于生态犯罪的成本,生态犯罪的发生率大于生态犯罪的发现率、查处率和死亡率,这是导致生态犯罪发展蔓延的原因所在。惩治与预防生态犯罪应当"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并辅之于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