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28.6-1967.10)牺牲40多年来,虽死犹生,每当他的生辰、忌日,古巴、拉美地区、世界各国都会掀起悼念、缅怀格瓦拉的热潮.他头戴贝雷帽、身穿T恤衫、双眼深邃凝视远方的伟大形象的照片、画像、塑像到处可见;歌颂他的唱片、宣传他英勇事迹的论著、描述他传奇式人生经历的各种版本的传记成为畅销品.他是当今世界最靓丽的明珠.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评价他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没有死,他跟我们在一起,他在我们身心里".是的,格瓦拉没有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人格魅力,精神世界,反倒愈加高大.  相似文献   

2.
胡小曼 《学理论》2013,(23):229-230
纳博科夫是一个聪慧敏感、才华四溢的艺术家,他最突出的创作才华莫过于他的幽默和机智,以及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纳博科夫崇尚纯艺术,他把文学作品称为神话故事,在他的艺术观点中,他始终认为结构、语言、文体等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要比作品的思想性与故事性更为重要。通过对其最有争议的作品《洛丽塔》分析,来探讨纳博科夫对时间、生命、道德以及文学的思考的新意。  相似文献   

3.
柴歌 《侨园》2013,(5):10-11
<正>他是丹东商界的大家,他是丹东慈善事业的排头宾、他是丹东市纳税第一大户日林集团的领军人,他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丹东市劳动模范、全国建筑装饰优秀企业家、辽宁公益功勋人物、辽宁省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等称号。他就是中国侨联委员、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辽宁省侨联副主席、中国日林建设集团和丹东港集团董事长、辽宁省十届和十一届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文良。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开辟国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都熟悉徐渭的书法、绘画、诗文等成就,对其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抱负并不了解,事实上,他在兵法上有突出的能力。徐渭虽然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却并不想做一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他希望获得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他真正的抱负。他的一生极其坎坷,科举考试未考中举人;在抗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胡宗宪被弹劾而受牵连;空有一腔热情却无处施展。他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理想的一种抒发,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绘画中,从中可以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热情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孔力 《侨园》2012,(12):56-58
今年102岁的罗明榜老人,是河南省"将军县"新县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诞生过程,他带领战士解救过红四方面军的首长,他曾在战斗中"牺牲",他参加了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他随西路军喋血西征路。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5次受重伤,九死一生。1951年,他因病离休,如今在河南新县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6.
木子 《瞭望》1994,(18)
他创出深圳台商投资办厂的最快速度,他的产品畅销欧、美、日等市场,他的企业连年被评为“信誉良好企业”,他的投资如今已扩大到烟台、泉州等地…… 他的成功靠什么?他说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7.
杨斗 《学理论》2009,(17):192-193
魏晋年间,中国诗坛被玄言诗垄断,是他,在诗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开一代田园诗派;他,挣扎在入仁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与黑暗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他,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中游弋,将儒、道的思想寓于自然的语句中;他,以平淡自然之语,成就了千古佳句;他,把金刚怒目的情怀深藏于那颗壮志成空的心中……他,就是陶渊明,爱酒、爱菊、爱书,安贫、固穷、乐道,悠闲于南山采菊的他,却将满腔的政治理想写在了《桃花源记》中,这就是充满矛盾的陶渊明,中国诗史上开宗立派的陶渊明,为后世诗人敬仰称道的陶渊明。作此文,只是想通过陶渊明的诗、陶渊明的经历找寻一些隐藏于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了解一下他诗中的自然平淡与胸中的慷慨忧愤。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7,(4)
正2013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为他教学的学堂赐予"真道堂"匾额,寓意修道: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同年,吉林师范大学聘他为客座教授,专讲《周易》。一他叫刘罗真,黑龙江省双城市。他俊迈,超拔,博览群书;他眼观六路,和善为人;他悟禅修道,教化心灵;他是道家文化传承人。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及松花江水的滋养,聪慧、灵气,再加上善良、勤劳、好学、奋进,这就注定他要对这个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他身上具备许多优良品德,这与他  相似文献   

9.
黄道京 《各界》2008,(3):89-92
萧乾,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作为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活跃在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然而,他的生活道路是曲折艰难的,可他的感情却是真挚而丰富的,就连他的婚姻和爱情也充满了传奇、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刘天明 《侨园》2011,(10):38-39
(三)(接上期)从高连军内心讲,此时他不仅不想抓王军伟、郝风平,反而盼他们跑得越远越好.他也知道,门振国、王树鹏与王军伟、郝风平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俩人先后向他询问案情都是受逃跑在外的王军伟、郝风平之托有备而来.但他身为公安局长,在情与法面前,私情压倒了正义.于是,他向办案的属下隐瞒了自己掌握的王军伟、郝风平和门振国、王树鹏之间的联系信息.为了应付上级对案件的督查和被害人亲属的哭闹,他随便安排了几名干警去追捕涉案人员.  相似文献   

11.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12.
阿峻 《侨园》2013,(2):21-23
他出生在澳大利亚,天生没有四肢,不足一米高。不可思议的是,他能骑马、打鼓、游泳……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他为人乐观幽默、坚强不屈。从17岁起他开始四处演讲,介绍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影响近12亿人。2012年12月9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演讲会上,这个30岁的年轻人以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刘维隆 《慈善》2021,(2):56-59
父亲是一个温厚严肃、沉默寡言的人。从我记事起,他就在学校教书,只有周末和放假回家。他自己甚是敬业,精进不辍,从小学直到西安职工业余大学任教,一路好声。街坊邻居称他为刘先生,亲戚朋友称他为五伯、五哥,人们到他面前都显得非常恭敬;同院的孩子见他在家都会把脚步放轻点,语声放小点,我们更不例外。但我从没见过他发怒失形、高声呵斥过谁,就是我们哥俩闹仗打架,我只记得有一次实在不可开交,他回来只是数语教导,用竹板在哥哥手上打了20板,用筷子在我手上打了10下,就这让我们记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邓伟志 《民主》2015,(3):50
<正>长期以来,我们喜欢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歌声给人留下的感觉。而波兰音乐家肖邦的琴声,快两百年了,还在世界各地回荡。何以如此?是因为他琴外有音。他琴外的第一音是他的老师爱尔斯涅向他发出的,要求他的琴声做到"为了人民,通过人民"。这就促使肖邦乐于参加农民的丰收节,一听到农民的演唱他就会兴奋得着迷。肖邦琴外的第二音是他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信中对他说的,要他记住:  相似文献   

15.
刘道玉 《各界》2022,(2):31-34
易中天,留校任教一波三折 易中天是全国著名的学者.他的学问跨越文学、美学、语言学、戏剧学、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是当代名副其实的全才.可是,他的成才和治学却颇有些传奇的色彩.他赶上了大好时代,虽然没有大学本科学历,但他以同等学力考取了武汉大学古典文学的硕士生.然而,他研究生毕业后,却遇到了学非所用的麻烦.那么,他是怎样被...  相似文献   

16.
南周 《各界》2008,(2):18-21
蒋介石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的重点偏重于国学,要他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文化.   蒋经国在回忆他的成长时,谈到不少蒋介石如何教导他读书学习修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8.
陈军 《民主》1998,(10)
坐在笔者面前的他,斯斯文文,戴着一副大眼镜,年纪五十挂零,他就是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余海。凡是认识余海的人,对他总有这么个印象:谦虚、求实、勤奋、进取。采访中当笔者提及他的科研成果,他总是避而不谈。好在采访前笔者看到过他的一些资料:从  相似文献   

19.
束华琴  崔鹤同 《民主》2005,(1):42-42
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生前有“三气”。一是朝气。牛玉儒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六年级。但他虚怀若谷,勤奋好学。通过自己进修,他的知识、胆识和能力非同一般。他不论当基层干部还是高级领导,都满怀激情、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他身患重病,直到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党的事业、百姓的冷暖。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孤独     
倩倩 《侨园》2013,(5):66-66
<正>莫言的成长伴随着孤独,但也正是这孤独成就了莫言。因为文革,莫言小学五年级没有上完就辍学回家了。但当时他太小又不能当劳动力,于是就被村里派去放牛。他和他的牛一起,看蓝天白云,听鸟虫鸣叫,但其实并没有那样美——他觉得非常孤独。在这孤独的笼罩之下,莫言学会了享受孤独,他以读书和与动物说话来打发这孤独的时光,在这期间他读完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无书可读肘甚至读《新华字典》。这一段孤独的成长经历既让莫言受到文学启蒙,又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莫言从小就是个很爱说话的孩子,没有人说话就跟牛说话,后来他甚至觉得牛好像也能听懂他的话。他因此非常了解动物,所以他的小说里面写了很多动物,甚至通过它们的眼睛来看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